生死狙击母体的故事 营造自己的母体



    城市是一个母体。现在的城市都在寻求改变,寻求独特的氛围,寻求与其他城市的不同

    电影《骇客帝国》还有一个名字叫《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而其“真身”,英语The Matrix的本意却是母体、矩阵、子宫的意思。在《疯狂的石头》里,当谢小蒙在缆车里泡妞的时候,他说这个城市是一个母体。事实上,这不是科幻,也不是一个笑话,我们的城市确实是一个母体,只不过,这个母体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建造它,可以用创意把它扮靓,也可以使它毫无个性。22世纪的事情我们不敢妄下论断,但21世纪的事情还是可以预见的——创意必将是20年之内建造城市的最佳推动力。

  从名片城市到城市名片

  再早一些年,中国的城市只有屈指可数那么几个有些个性的,中国政府对外也只好推销那几个城市。第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包装的城市是深圳,用改革开放的窗口形象,通过香港让全世界了解了她。当然,这所有的包装都是在经济的名义下进行的,而制造业是当时深圳经济的最大来源。后来深圳股市的创立,让她和上海一道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地位更进一步凸显出来。在那个时代,深圳的魅力甚至盖过了北京、上海这样的老牌经济、文化大市,全国人民趋之若鹜。

  但随着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圳历史短暂、缺乏文化底蕴所带来的限制也越发突出。这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一方面由于缺少本土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储备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深圳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导致深圳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在2001年深圳引进的人才中,受过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虽仍继续增加,但增幅明显收窄。2001年每10万人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为10538人,仅比上年增加59人,比2000年减少23人。这就显示了深圳魅力的下降,名片城市的作用已经出现动摇。而同时,北京、上海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强。

  现在,各个城市都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打造城市名片成为每个城市都提出的口号。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而这个性就是自己最好的名片。比如,三亚、昆明的名片就是旅游,平遥、丽江的名片就是古城,上海、广州的名片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但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经济也不发达,也没有什么旅游资源,更不是几朝古都,在出示名片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甚至只好挖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代“名人”写在自己的名片上。求人不如求己,尤其这早已作古的人并不能给现代带来多少好处,开动脑筋,给自己印一张全新的名片才最重要。

  营造城市提上日程

  2002年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都市营造”,一时间,“营造”一词成为时髦的口号,城市不再说建设,而改成“营造”。所谓的“营造”,用直白一点的话说,就是制作。城市与乡村不同,它本身是一种人为的营造。乡村社会,无论结构布局、文化生活,还是人际关系,都是自然演化而成,历经千百年而变化甚微;而伴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其地理环境、交通安排、居民分布、社区构成、建筑样式等,无一不是国家、市场的合力共同营造的结果,城市极有可能在短短几年间就发生功能性的突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的形成,是人们自觉的实践产物。

  建筑正是过去城市发展的需要——固若金汤的城墙以防御外地的入侵,保护本城的人民。而那种内向型的城市现在已经不需要了,现在需要外向发展型的城市,需要融合型的内外关系而不是防御型的。所以,营造,就被提上日程。

  古代的城池过于遥远,现代的工业却烟仍未尽。工业时代的城市就是建筑型城市的典型,所有的区域和建筑都具有极强的规划性,而这种规划却并不具有美学意义,基本是极度实用主义的——四方的区域、样式统一的建筑,甚至街道都宽度相等。在这种规划之下,所有的个性都意味着被抹除,城市的区域与区域、街道与街道、建筑与建筑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而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趋于雷同。就像很多人所说的,如果你在火车上睡着了,半路把你扔到某个城市,醒来后你将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生死狙击母体的故事 营造自己的母体
  事实上,这种建筑的城市现在并没有多么大的改善,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严重。当然,没有改善并不意味着不思改变,事实上,现在的城市都在寻求改变,寻求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寻求与其他城市的不同。创意园区的建设应该说属于营造的一部分。在所有城市的创意产业园区,都力求做到最人性化的建筑和空间利用,而且,很多城市的创意产业园区都是由过去的废旧工厂改造而成,在城市营造的意义上又加深了一层。以北京的798工厂为例,当高楼大厦吞噬整个城市的时候,这里宽松的空间、悠闲的气氛,再加上恍若隔世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遐想的空间。而这种感觉,正是一个城市在当下日趋紧张的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窘况下,首当其冲所应当营造的氛围。

  不过,营造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些难度。在创意产业一片呼声的今天,被创意产业营造出来的空间却又如同克隆兄弟一般,建筑的思想在城市建设中仍然根深蒂固。

  冲破园区的樊篱

  自由是人们永远追求的东西,在衣食无忧的今天,自由的重要性更明显,而且自由的概念也更加宽泛。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生活自由……而马克思主义明确告诉我们,自由是有限度的。当我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被自由所限制,这在城市建造中也有所体现——当我们一味地沉浸在房地产商虚构的居住自由的童话中时,我们被机械的建筑奴役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城市的藩篱。

  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却前所未有的加速前进,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梦想押在日益不堪重负的城市中,过去的田园牧歌只是作为回忆的辅料。在这种状况下,城市更应该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以哺育以城市为母体的人们。创意将是城市养料的催化剂,而创意园区则是生产催化剂的基地。

  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创意园区的时候,更多的人可以把五光十色的想法在这些“特区”加以实现。艺术、科技、娱乐等,所有承载着现代人梦想的载体,在创意园区可以如同原料在工厂加工一样实现。在创意产业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创意园区不但是取代传统产业的试验基地,更是城市之间加以区分,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在未来20年内,科技应该不会发展到像《骇客帝国》里母体吞噬人类的局面,但高科技所带来的同质化,也让这种现象存在可能。而且,一旦人们在电脑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里享受安逸,这种被释放的自由很快就会成为藩篱。所以,人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需要在这样的城市里形成一部分“叛逆者”,更需要对自己选择的城市进行精心营造。而营造,要冲破园区的藩篱,最终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让城市充满创意,让城市真正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家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1431.html

更多阅读

从理论到实践,究竟有多远?--我的两次不同的职业经历

  第一次职业经历  2003年初,我辞去了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一职,结束了整整4年的营销咨询生涯,想借机让连年劳碌的身心调整一下。刚休息了几天,一个在粤海猎头公司工作的MBA同学找到我,说有一个年薪20万的市场总监职位,想不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高估自己的能力?

  最近,笔者在与一位朋友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张总的闲谈中,不约而同地感慨道,眼下不少企业几乎都存在着这样一种习以为常的通病: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和市场情况往往过分自信,或者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在行

阿迪达斯与耐克创建品牌的故事

你失去了金牌,就不要去赢取银牌,    你的前面没有终点。  ——耐克广告    每位选手,每个高度,每场比赛,都要获胜。  ——阿迪达斯广告    阿迪达斯和耐克的品牌创建发人深思。阿迪达斯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欧洲,经过50年代到70

声明:《生死狙击母体的故事 营造自己的母体》为网友菊里透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