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内需拉动全指导:政府的“粮”》
投资银行从房贷提供商买入次级贷款,经过重新进行分类、信用增级等包装后,形成次级按揭贷款债券(subprime mortgage-back bonds,简称次级债)并出售。本书中前面提到这些次贷证券化产品有基于按揭贷款的一般抵押贷款证券MBS,MBS下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RMBS)和商用物业抵押贷款证券(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CMBS)两大类别;而有些产品是对包含上述证券在内的金融资产实施再次证券化后得到衍生品,它们是担保债务债券CDO,CDO又可分为贷款担保债务证券(CLO)与债券担保债务证券(CBO)两大类别。 眼花缭乱,不一而足。 有人根据特性不同,总结金融创新工具即衍生工具一般分为三类:期货类、期权类、和调期类。使用衍生工具的策略有三种,即套利保值、增加回报和改进有价证券的投资管理。通过金融创新工具的设立与交易,投行进一步拓展了业务空间和资本收益。 次级住房贷款证券大约占住房贷款证券化市场的14%~20%。CDO按基础资产的评级分为高等级和夹层,高等级住房贷款抵押债权以评级为A以上的住房贷款为基础,夹层的基础资产是评级主要为BBB的住房贷款。 问题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在大力进行次贷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评估无法跟得上! "次级按揭贷款打包"、"次级按揭债券"这些都是美国的发明,这些过度创新甚至导致评级公司对于评级方法和数据也未必说得清楚了。

华尔街的金融天才用复杂的创新手法将次级抵押贷款包装成精美的证券,他们往往进行了多次组合和分层,使得评级公司也很难完全了解这一工具的本来面貌。如此一来, 在抵押支持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评级中,评级机构没有也难以做到检查基础资产池中具体贷款的风险。它们一般都是根据发债公司提供的资料运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模型得出结果。 从此,数理统计模型成为了内外人群唯一的依赖。这些模型假设及参数设定未经过长时间完整周期的验证,评级结果存在较高的模型风险。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3月撰文指出的那样,"从数学意义上讲堪称一流"的模型也无法捕捉到驱动全球经济的全部主要变量,更难以预测出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出现。 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创新,使得投行变得莫测高深了。 一些次按相关的产品经过重重分级包装后,根本令投资者无法看清资产包的真正价值,当初市场大涨,盲目买进;而在信心危机的时刻,全球所有金融机构都弄不清楚到底亏损有多麼严重造成人人自危,流动性因而完全缺失!创新带来的神秘模糊,也是造成投资恐慌气氛的原因之一,助推了这场危机的膨胀!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片面强调产品创新,而忽视制度建设,将导致金融市场对风险定价核心功能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