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侃
牛根生认为,从事公益事业也有一个“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问题。“造血”比“输血”通常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所有的公益目标中,提高人的素质和竞争力是第一目标。
2005年1月12日,蒙牛股份董事长牛根生与家人捐出全部股份,创立了“老牛专项基金”。企业家捐出全部股份的,在全球属首例,故被誉为“全球捐股第一人”。 在2007年胡润慈善家排行榜中,牛根生已完成过户的蒙牛股份价值6.5亿元。为此,《胡润百富》对牛根生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牛根生表示:“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然后又转化成许多人的‘大有’,我感到很欣慰。” 《胡润百富》:老牛基金会掌握的股份将达到数十亿元,如何保证资金的合理运作? 牛根生:老牛专项基金采取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股份所有权归“老牛专项基金”(牛根生的家人、家族不能继承),表决权归现任或继任蒙牛董事长,收益权归“老牛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这既不同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传统制度,也不同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制度,而是开辟了股权设置上的“第三种制度”——所有权、表决权、收益权“三权分设”的创新模式。 而在管理制度上,老牛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为基金的决策机构,其成员由社会贤达人士、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组成。其决策模式采取民主表决制,管理委员会各成员既拥有平等的提案权,又对来自于社会各界或其他委员的各类提案拥有平等的审议权、表决权。 2006年11月,“老牛专项基金”一届二次理事会为“老牛专项基金”的日后运营确定了“15字方针”:“高目标,广受益,多渠道,定规划,紧跟踪。” “高目标”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办成一流基金。由于“老牛专项基金”创立的时间较短,目前正在借鉴比尔?盖茨基金、李嘉诚基金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力图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广受益”,即面向“三农”事业,面向教育事业,面向医疗事业。 “多渠道”即拓宽筹资平台,既吸纳牛先生和家人所捐股份产生的红利,也兼收社会爱心人士及机构所捐的公益资金。 “定规划”,资金使用有计划、有流程、重效用,既集中资源办大事,又适当兼顾“无人关注的角落”。 “紧跟踪”:即凡基金资助的公益项目,都要跟踪到“终端受益人或机构”,要有档案、有手续、有凭证、有反馈,防止各环节出现任何不到位现象。 《胡润百富》:“老牛专项基金”最初的定位是服务乳业的,现在的定位为什么变成了“面向整个社会”? 牛根生:“老牛专项基金”的公益对象最初定位为“面向中国奶业”,现在调整为“三个面向”:面向“三农”事业,面向教育事业,面向医疗事业。 发生这种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借鉴了比尔多盖茨基金、洛克菲勒基金及李嘉诚基金的成功操作模式,二是根据社会各界的需求作出了这种调整——最初我们的构想是,“老牛专项基金”主要吸纳我捐股产生的红利,最多再吸收一部分我们团队成员的个人捐款,这样就考虑了两个原则,一是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原则,二是来源于乳业用之于乳业的原则;但基金创立后,社会各界都向基金提出了捐款需求,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决定吸纳这些资金——这样一来,“老牛专项基金”的来源就多元化了,相应地,在使用上也应该多元化,于是,我们把基金的公益对象最终调整为“三个面向”:面向“三农”事业,面向教育事业,面向医疗事业。 《胡润百富》: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历程中,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牛根生: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从事公益事业也有一个“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问题。“造血”比“输血”通常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所有的公益目标中,提高人的素质和竞争力是第一目标。《胡润百富》:你觉得相比于国外的慈善家与慈善机构,中国的慈善家及机构最值得效仿的是什么? 牛根生:中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时间短,所以,即使捐出更大的比例,中国慈善家的单人捐款额相对还是要小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慈善资金的使用也不能“撒胡椒面”,而要集中资源办成一些事情,所以,中国慈善家或慈善机构可以联合起来,聚少成多,集腋成裘,为社会、为百姓解决一些重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