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书亚
斯巴达人的血气值得尊敬,但吊诡的是,这场搏斗却构成了崇拜和消费的一部分
是否可以称为“动漫史诗片”?无可否认这部电影的极度风格化令人惊艳,原著弗兰克·米勒黑色漫画的精髓、古典油画的气质,把剧情的一切单薄都厚厚地覆盖了。
米勒说,他6岁和父亲一起去看1962年的《斯巴达300勇士》,受到极大震撼。我也重看了1962年的版本。第二次希波战争(公元前480年)中的斯巴达,被描写为希腊文明的守护者。面对波斯帝国的进犯,300壮士在温泉关天险前抗击数十万大军,三天三夜,直至全部阵亡。其英雄主义被政治正确化了。 而在一个冷战后的新纪元,好莱坞如何重述温泉关?导演(此前只导过《活死人黎明》)忠实原著,把300壮士的故事,从希波战争中的背景中抽离出来,尚武、嗜血,电影名都只剩下一个干脆的数字。除了演员是真的,所有背景都由计算机CG生成。对于网络上的狂热追捧及口诛笔伐,导演说,“《300》不是《拯救大兵瑞恩》,它与真实的战争无关。我不想反思战争,只想表现战争,以最大程度的视觉美感表现残酷,把人类最丑陋的战争变成一种华美的东西。它甚至不是电影,更像一幕歌剧。” 看到影片中每个被扔进山谷的婴孩,每个在丛林原则下被一路淘汰的斯巴达人,你发现原来“以少胜多”只是假象。什么样的社会才能锻炼出抗击十万大军的300勇士?敌人没来之前,就去芜存菁,先把自己的孩子杀掉一半。你恍然大悟,这是人海战术的另外一种。波斯是把百姓开到战场上当炮灰;斯巴达呢,是上场之前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正是柏拉图在《王制篇》中忧心的问题。斯巴达代表着人类史上一种主流立场,以血气捍卫城邦和正义,“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但柏拉图提出疑问,血气和温柔,是否可以在城邦中完美统一?他发现这两种天性共存于一种动物身上,就是狗。国家不能是狮子,不然公民就受到威胁。国家也不能是兔子,不然容易被外敌倾覆。国家只能是狗,对外敌凶猛,对公民摇尾巴。柏拉图称之为哲学狗,国家应该由“哲学狗”(或哲人王)领导,雅典的智慧,加斯巴达的血气。这就是1962年的版本。而《300》中,主人公李奥尼达(Leonidas)这头狮子怎样嘲笑那只哲学狗?他说,如果连那些哲学家和恋童癖都有勇气拒绝对手薛西斯(Xerxes),何况我们斯巴达。说罢一脚把波斯使者踹下井去。 借着神话,国家成为历史的暴发户。别尔嘉耶说,能够拒斥王国神话的,只有“旷野试探”中的耶稣。耶稣以十字架拒绝了撒旦,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电影中,幽灵一般的薛西斯向李奥尼达提出诱惑,投降吧,我把整个欧洲送给你的勇士们。但后者以狮子般的血气回绝了。 温泉关之战,是与命运和历史的搏斗,斯巴达人的血值得尊敬。但吊诡的是,这场搏斗却构成了崇拜的一部分,勇士的骸骨不能复活,却成就延续至今的神话。冷战结束了,文化的纠葛永不停歇。今天的伊朗以波斯帝国继承人自居,这部电影刚刚公映,他们的总统顾问就公开抗议,指责好莱坞妖魔化了波斯文化。在美伊关系紧张之际,它被视为一种政治寓言。有人问导演:“布什是Leonidas还是Xerxes?”他说,“我不知道,我无意于政治,只是把漫画搬上大屏幕而已。” 《300》(又译《斯巴达300勇士》) 导演:扎克·斯奈德ZackSnyder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GerardButler罗德里格·桑托罗RodrigoSantoro琳娜·海蒂LenaHead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