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高危险地区派驻员工生存须知
作者:本刊记者李硕
对外交部涉外紧急事务处理司的几名工作人员来说,闲暇时间看看美国电影《黑衣人》或许是不错的消遣,黑衣特警紧急出动,迅速摆平外星生物制造的突发事件,这样的完美结局能起到代偿作用,多少释放工作中的压力。 他们的工作与黑衣特警确有相似之处,这个成立仅一年半的机构任务在于解决中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遭遇的意外风险,自成立之初就忙碌不迭。随着中国不可阻遏的国际化趋势,去海外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国企业和公民越来越多,但伴随的突发事件的增长也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江湖告急,今年4月24日,中石化驻埃塞俄比亚项目组遭遇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的袭击和抢劫后,商务部和保监会也积极行动。据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产品处处长江涛透露,双方已建立起工作联系机制,考虑今后以统保方式为海外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提供保险保障。 对中国政府、企业和公民而言,实现在世界高风险地区赚钱和自存的两全需要学习,跨国公司完整经历过全球化历程,学学它们的经验不无助益。 实际上,今天所谓通讯即时传输,交通无比便捷的世界和三百年前同样危机四伏,在世界最繁忙水道的马六甲海峡和红海水域,驾驶摩托艇、拥有先进通讯设备的现代海盗来去如风,对万吨级货轮也不放过。派驻海外高危险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业务员并不比曾在非洲和亚马逊森林中跋涉,随时警惕部落居民袭击的前辈轻松。 多年的经验教训让跨国公司总结出一套整的海外生存守则,而海外市场的运营安全甚至是它们的“一把手工程”。 比如,在决定某项投资或进入某一市场前,会事先做出充分的风险评估,而且往往由专业的第三方去做,而目前国内政府部门提供的一些“安全警告”,只针对公民个人的旅游或者其他出行,至于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政府机关很难给出精确的风险评估,因此即便有一些防范风险的指导意见,信息也并不完善。 而在多数大型跨国公司,风险评估的内容甚至细致得令人啼笑皆非。最近,可口可乐等公司正在调查的项目就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由于各大公司的高层都希望来北京观看比赛,因此事先对北京的各项设施做出评估,其中包括北京某个酒店的哪层最安全、消防云梯最高能达到多少层以及哪些医院的医疗设施和接诊能力最好等指标。 有了如此细致繁复的事先调查,可以安心出发了么?不,员工出发之前,企业还会预先制定详细的预警和撤退计划。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不少驻伊美国公司的员工都进行了严格的撤退演练,其中包括每个人应该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撤离,一旦出现商业航班停飞等紧急情况,员工应该去哪些地方寻求谁的帮助等等内容。尽管如临大敌的计划在多数时间里只是“样子货”,但真正出现类似状况时候,就会成为高效而安全的行动指南。 此外,有可能在危险条件下工作的员工在出发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医疗急救培训,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自救,或者救助他人。青藏铁路建设期间,通用电气公司便对所有参与现场项目的工程师做出严格规定:不完成安全培训,拿到考试合格的认证的人员绝对不允许私自出发。 这些确保安全的措施甚至顾及到员工的精神状态,壳牌的一些海上钻井平台,通常都会配备一组专门负责员工健康的医生,尽管多数时间里,这些花大价钱找来的医生清闲得只能依靠互联网打发时间,但对于可能在惊涛骇浪中作业员工来说,身边有专业医生的存在能让他们有更多安全感。 另外,一项重要的风险转移办法是为员工购买足够额度的意外伤害保险,尽管国内现在还没有理想的海外保险产品,但在企业的海外运营地或者通过大型全球性保险公司,通常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以追求利润的资本本性看,这些花销不菲的安全保障措施似乎过于昂贵,但精明的跨国公司的算盘却是另一种打法。在他们看来,一旦出了事故,公司的声誉损失和解决问题的花费往往更大。抛开道德和良心不讲,谁又愿意一天在公司总部接待络绎不绝前来哭闹的员工家属,同时被称作无良老板大肆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