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娱乐 去精英化视频娱乐

 精英娱乐 去精英化视频娱乐


    ◎于萍

  第一次看“Justin.tv”,马上想到老电影《楚门的世界》。那是个叫贾斯汀的美籍华人小伙儿,从今年3月19日开始,24小时都戴着一顶帽子,上边架着一个长条无线摄影机,不管看到什么,做了什么,都会拍摄下来传到“Justin.tv”网站上,以视频方式播出。若要出门,贾斯汀总背着个大登山包,里面装着电池和充电设备,在与人交谈前,都会像做电视直播似的先拍拍四周风景,再对准谈话对象的脸。贾斯汀的宣言是:直到死,才把摄影机从帽子上拿下。浏览贾斯汀的视频直播,很费时间也是种折磨:他在开车,车外的风景与车内的噪音在1分钟、10分钟、1小时之后,都没什么变化。也听说过警察包围贾斯汀的段子,但要找到这段视频必须开始庞杂无趣的手动档案搜索。好在可以随时问贾斯汀问题:你约会女友时怎么办?上厕所时呢?从拍摄方式到观看的感受,“Justin.tv”与编织一个虚假世界才能拍到的真人秀《楚门的世界》有太多不同,也是网络视频娱乐与传统媒介娱乐差异的缩影:更具主动性,在别人把你的隐秘生活公之于众之前,先下手为强。更庞杂也更粗糙,制作者既慷慨又不负责任地把信息筛选的任务扔给了观看者。更有效互动,“秀”从只能仰望的上等剧院下放到了可以谈论的平民酒馆,正因为这些“去精英化”元素,网络视频也更娱乐。

  一点都不用奇怪,《信息烟尘》这本10年前的老书现在读起来还是那么有道理:“信息烟尘变得越来越浓密,穿越烟尘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当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想冲破噪音时,他们却意想不到地制造了更多的噪音。于是音量和粗俗程度,与信息汪洋亦步亦趋地同时上升。”每当有更多、更快获取信息的新工具诞生,人们都会生出粗鄙与空洞即将战胜才智与趣味的担心。平装书出现时(啊!人们再也不会读经典了),漫画书(粗俗幼稚,攻打文字世界),实际上成了一种新的文学门类——图画小说,收音机将会侵蚀人类的阅读本能、电视机将制造一种不带感情的趋同的文化……实践证明,这些担心都有点过了。网络视频也许是一座人人都可以参与建造注意力的巴别塔,可能有一天会轰然倒塌,但基于历史的教训,这种估计还是谨慎点好。全民互联网刚兴起时候,还会有给电脑白痴专设的一键操作式网站,现在那些网站的目标用户——老头老太太们,都开起了博客。不论主动还是被动,平民阶层还是大公司,都不想错过网络视频带来的新的信息整合过程,娱乐是每个分支力量都想把玩的利器。

  视频本身就是一种娱乐,甚至被看成是电影和摄影的分支,与雕塑和装置艺术很接近的艺术形式。可在YouTube引发网络视频热潮之后,有人就感慨,艺术视频消失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允许游客拍照录像,在YouTube可以看到博物馆的视频,虽然最直观地展现艺术,可感觉就是不同。即使用再大的显示器,也没有黑黢黢博物馆的仪式感。这便是现代艺术的大背景:艺术过分倚赖于在哪里观看和怎么观看。在充斥着个人化表达和软色情影像的YouTube中,艺术视频因为过于格格不入而丧失了价值和持久性。艺术视频也有一些自己的门槛,比如1998年红极一时的三段视频短片《越多越好》,使用了1003个摄像头,在56英尺的高塔上拍摄,讲究灯光、音效和放映的媒介,过分粗鄙的网络播放方式似乎难以展示其效果。艺术视频更重要的特质是:人为制造一种匮乏。曾有视频艺术家自称,一部作品绝不会制作5份以上拷贝,否则就不好卖了,这也与网络视频的无限共享相冲突。但网络的宣传效应也是艺术视频觊觎的,今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YouTube设了频道,展示一些当季艺术活动的视频录像,不过这种尝试依旧保守,博物馆说暂时不会将永久藏品的视频在网上公开。不屑于与平民阶层共娱乐的视频艺术家也找到了自己的网络聚集点,比如Videoart.net或YourGallery,展示具有艺术特质的视频作品。但不管载体是什么,艺术世界的规则都没变:尚无名气时,艺术家都平易近人乐于分享,一旦进入圣堂,就撤回渴求关注的目光,不跟大众一起玩儿了。

  “后舍男孩”的视频表演在中国又捧红了两位草根明星,可在美国,他们的耍法被研究出一个新称呼“lip-syncing”,姑且叫做“对口型表演唱”吧。他们认为“对口型表演唱”是美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向全世界输出爵士乐、棒球和摇滚乐的光辉岁月里,都做出过巨大贡献,这种表演方式是目前明星与“粉丝”之间最时髦、有效和直接的联系方式,应该大力推广。这一切不过来源于中国两个大学男生闲极无聊的网络恶搞。今年年初,一段拍摄于南非一公园的狮子袭击小水牛的网络视频,也引发了电视业的思考。这段视频在YouTube上被浏览了1200万次后,美国ABC电视台决定在新闻中播放它,不仅是网络复制,还加入了对拍摄者和动物保护专家的采访,并附带长长的南非风光。这可能是网络视频与电视的首次合作,互取双方优点,既有现场感又有深度跟踪。YouTube的灾难公认的是今年的知识产权官司,最气势汹汹的是些大唱片公司,但状告过后还会与那些视频网站签署广告协议,他们痛恨的不是视频本身,而是悔恨没有早早利用起这个新兴工具,被他人白白抢了先。在所有中英文视频网站中,音乐录像视频始终排在前列,不仅是唱片公司的新宣传途径,也激励了制作《祝福你亲爱的》这种网络音乐视频的“筷子兄弟”们。

  今年4月,成千上万的人通过YouTube观看了喜剧演员威尔·法瑞尔的视频短剧《房东》,那场面确实好玩儿:一盛装2岁小女孩,扮演成怒气冲冲的房东,对着法瑞尔骂脏话:“少废话,我受够了,我要——钱!”这段短片可以仅仅被看成网络系列短剧的一个片段,但一旦点击一下,Google公司数据中心中几十万台服务器中的一台就会立即通过思科公司和Juniper网络公司提供的网络工具把视频呈现出来,这个传输过程需要很长的光缆和一大堆网络工具。自网络泡沫时遭受重创的电信公司,通过视频又找到了新生和自信。有别于隐性的利用网络视频实现商业价值,另一些公司开始直接拍摄网络视频广告片,食品公司“亨氏”旗下的JohnWest罐头广告和“勇士”牌安全套广告就是其中产物。网络视频广告也有个风险,视频主角很可能比要宣传的产品更出名,这便是宣传武馆不成,“九节鞭少女”却红了蒋璐霞的故事。前几天,北京的世贸天阶邀请冯小刚拍了8部公益短片,选在新浪网上首发,发布会上,新浪总裁陈彤、导演冯小刚和世贸天阶的老总并排一坐,那场面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在商业利益的支持下,代表草根的网络与精英艺术家握手言和了。

  在老派人眼里,现在的年轻人的确有些奇怪:在网上公开日记,发布个人信息,张贴照片(天呀,有的还很污秽),展示无聊生活的一举一动,他们难道就没有羞耻感吗?从摇滚乐时代产生的新老代沟弥合了好几十年,又被网络视频强行撕开。这并非没有酝酿,当巴黎·希尔顿的性录像带成了网络热门,真人秀节目在电视上大行其道,喜爱利用网络公开隐私的年轻人就开始改写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了,他们在有意识地塑造“公共形象的我”。大量个人化网络视频正是这群以安迪·沃霍尔为偶像,过早开始自我塑造的年轻人的作品。当然,还有些视频作者自称在做私人记录,算是为青春存档,但不论设置多少重密码,用屏障隐藏了几道,只要发布在网上,都是公开的,都逃不掉是被观摩和评判的娱乐产物。真正识时务的,是既能参与其中,又会巧加利用的天生表演家和投机分子,前面提到的“Justin.tv”的贾斯汀就是一个,他借网络视频直播出了名倒是其次,重点在于推销那套“无线即时自拍系统”,到时候每个想表演真人秀又技术不足的网民都买上一套,他就名利双收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0870.html

更多阅读

去杠杆化和去杠杆化悖论 深层平行悖论汉化硬盘

(2009-03-04 11:44:37)转载标签:去杠杆化鲁彦涛分类:知识金融风暴下的蛋:“去杠杆化”会带来什么2008年10月13日上海证券报“去杠杆化”(Deleveraging)如今正成为全球基金经理和经济学者口中的热门词汇。从南至北,从华尔街到香港中环,从美

世界奢侈品品牌logo 回归——从奢侈品牌去Logo化谈起

当象征奢侈、豪华、高品位、独特、稀缺、珍奇、小众群体、非生活必需品的奢侈品品牌,一旦有朝一日遍布街头,甚或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基本人手一件,它注定已不是奢侈品,充其量变成了有某特殊意义的符号而已。真正的奢侈,是奢侈在骨子里,而

银行存款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品“去存款化”冲动

     种种迹象表明,一类“去存款化”的银行理财产品正悄然兴起。  “较之于一般的银行理财品,这种产品不设预期收益,银行只收取相应的固定费用,其实际收益率完全取决于投资标的情况。”某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在

博柏利香水送人还丢脸 “去格子化” 博柏利更年轻?

     博柏利的“格子”早已成为其第二个LOGO深入人心,几十年来,从风衣到包、围巾、眼镜,格子元素大行其道。一成不变的格子元素让诸多新兴的消费者颇感不屑:老气、没有创新,不少消费者开始抛弃博柏利。  而博柏利对此也早有警戒,如

声明:《精英娱乐 去精英化视频娱乐》为网友榦這桮讉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