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市场集中度在提高,央企垄断性不弱反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是走向市场经济还是政府市场经济?
作者:王安/文
这一周出了一些经济故事。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出掌财政部,这似在意料之中,此前呼声颇高的一些财政部官员已另有安排。 财政部有两大业务,一是收钱,主要靠税收;另一是花钱,要花得让大家开心,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有和谐感。主管收钱的谢局长官升一级,可见领导对谢局长的工作是满意的,在谢任职的4年间,税收收入几乎翻了一番,业绩显著。从另一方面来看,主管收钱的官员主掌财政部,主观财政部在收钱与花钱两大工作中,收钱还是第一位的。 但从全社会来看,钱收多了也不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在10项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业生产指数处于“值得警惕的黄灯区”,而财政收入则处于“明显过热的红灯区”,而且已经连续3个月处于红灯区。上半年财政收入总额突破2.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大大超过上半年GDP11.5%的增幅。 钱收多了不好吗?肯定是有问题的,要不怎么要亮红灯呢。谢旭人当了部长后,可能要稳住收钱的手,放开花钱的手。建设部将单独设置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管理司,以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据说这相当于第二次房改。这些都要谢部长掏钱。 与钱财不断加大地流入国库的同时,另外一种现象也在形成:国有资本的市场集中度在提高,中央企业市场的或行政的并购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多的巨无霸,在竞争行业中,一种试图规避竞争的默契在扩散;外资渗透愈发强烈,跨国公司垄断已露气候。 一年一度的中国500强企业已经揭晓,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中移动等垄断国企毫无悬念地占据榜单前10名。在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349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69.8%。中石化总部在北京东直门的大楼像几个首尾相接的城堡,令路人侧目。正巧传出中石化领导出事,大家问:和这大楼有关系吗?这令人困惑:改革开放快30年了,市场经济的元素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中国经济向哪里走?中国经济还能叫市场经济吗?或者应该叫政府市场经济? 垄断是垄断者的理由,总是有理。今年前5个月,全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637亿元,增长57.6%。电力生产企业实现利润359亿元,增长40.8%。电力供应企业实现利润278亿元,增长86.3%。 尽管赚了这许多钱,但电力员工还嫌不够。电力行业多年喊亏,2006年6月30日涨了2分钱。今年电力行业又3次要求上调电价,有中电联出面,有五大发电集团发难,这回不说利润,也不说亏损,只说煤电联动。总是有理呢。 这样,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之后,《反垄断法》终于通过。这部被称为中国的“经济宪法”的面世,引得传媒欢呼,称“竞争自由可期”,“明确竞争政策为国家政策”,云云。 显然,《反垄断法》的通过令人高兴,但真正起作用还需时日,10年、20年都有可能。首批6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出笼就是一例。中国的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不得向政府买债,但这批国债从农行绕了个弯儿,先由财政部卖给农行,再由农行过手给央行,这样就没有直接违反银行法。 要想绕过《反垄断法》,那也是办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