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该看的电视剧 看,这些80后的管理者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李想:多读书,读好书

  从一无所有到身价过亿,李想当之无愧地成为80后的标志性人物。不仅因为他的财力,也因为他是新型创富模式的践行者,没有资本和关系资源的烘托,他的成功依靠的是对互联网产业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凭兴趣积累下来的计算机知识。

  李想的一句话曾经登陆过多家媒体: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200%的回报。他认为这个世界很公平,因为付出总有回报,这个世界也很不公平,因为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结果的不同,仅仅是一个意识的差别。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是意识的觉醒。因此,他可以自豪地对所有的失败者说:“真的,你可能就差一点点!”

  80后不缺乏创新意识,但是他们在企业管理方面显然还缺乏系统的梳理。李想的朋友高燃认为,“80后”企业家在管理方面的困惑其实很多,比如企业到了10个人以后怎样管理,到20人怎么管理,到100人后怎样分级管理是完全不同的,而针对团队的管理也是完全不同的。为此,他们组织了一家“80后俱乐部”,会员将近20人,其共同的特征是:80后,已经获得风险投资或者企业已经做到相当规模。俱乐部的发起目的除了让80后的成功企业家有交流和沟通平台外,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与成功人士的交谈迅速补上经验不足这一课,因此,他们计划邀请IDG总裁熊晓鸽、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等人来讲课,向他们传授融资、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

  而李想则给大家推荐了几本书:

  《创业者的百宝箱》

  “在经济高速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今天,创业成为了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但是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创业又将面对什么样的困难?这在想要创业的人中,真正能够明白的人寥寥无几。《创业者的百宝箱》系统地讲述了从思考创业到融资,以及如何把事业做成一个大事业的全部过程。”

  《重启思维》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里,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过能力的基础来源于出众的思维模式。《重启思维》的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如何打破传统的思维,去重启正确和理性的思维,从而产生真正的突破和创新。”

  《CEO的抉择》

  “在中国,管理学、财经学、法律学都是枯燥的,以及让普通人难以理解的。《CEO的抉择》从小说的角度解读了运营一个企业所要面临的管理和财经相关的难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简单易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欧美的人会比国人更懂得理财和管理,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类似《CEO的抉择》这样的书籍,而不是我们国人所面对的苦涩的专业论文型的书籍。”

  黄加阳:leader来拍板

  黄加阳通常被媒体冠以这样的称呼—首届“赢在中国”12强中的惟一80后。黄加阳对央视这档反响较大的真人秀节目的感激之情是显而易见的,知名度增加的直接效果是招人、找投资和接单子都比以前要容易。他的第三次创业启动资金直接来源于参加比赛认识的一个朋友,而在今年五月份放弃已经实现赢利的交友网站,开发WEB网游,也和参加比赛的经历分不开:“赢在中国12强的效应尚未降温,应该把握这个际遇,及时推出已经酝酿成熟的新项目。”

  一直游走于网络产业的黄加阳似乎不认同快鱼吃慢鱼的理论,他更习惯于一步一步地走,和互联网产业整体的急躁气息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样做网游的史玉柱高调表示,网游的资本门槛很高,但黄加阳前期的投入甚至不到十万块钱。最初,他的团队在民房里办公。当接到几笔大单,能够保障公司半年时间内生存无虞之后,黄加阳才把公司搬进了写字楼。本来可以搬到条件更好一点的地方,但是,还是选择了租金相对便宜的小房子,遵循的当然还是那个求稳的原则。

  先有创意后有团队,黄加阳建立核心团队的过程远比创意来得艰辛。一个创业团队,经验是很重要的,不像成熟的公司,有人力和空间来给新人学习。创业型公司受条件限制,必须找一些已经有相应经验的人来工作。黄加阳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来组建团队,之所以没有发生现代版的“三顾茅庐”,是因为现代人更习惯于用即时聊天工具等方式来进行沟通,黄加阳像刘备一样用诚恳的态度和清晰的事业蓝图来打动他看中的人。大部分人都是从专业的论坛上发现的,他们都是已经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的人。比如从盛大挖来的运营总监费江舸,在盛大已经身处很高的职位。黄加阳几经周折终于还是说服了他,这是费江舸第一次创业,自己创造一个品牌,为自己的事业打拼,这种成就感是在盛大等大公司所无法获得的。

  核心团队的顺利组建预示着成功的开始。但是,黄加阳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压力减轻多少。此前的一次教训在提示,团队的稳定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那次,员工陆续走光了,最后只剩下黄加阳一个人。因此,现在黄加阳会注意和员工的交流,明白大家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同时,决策民主化和透明化。公司的发展战略不是黄加阳一个人在想,所有人都贡献自己的建议。像搬家搬到哪里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发表看法,最后综合协调大家的意见选择了搬到了现在的地方。一些敏感的问题,比如财务,一定要让核心团队里的人都清楚现在挣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另外,鼓励也非常必要。一旦看到外界有正面的评价,黄加阳都会在第一时间向团队宣布。福建卫视来采访,黄加阳就要求记者保证公司的每个人都能进入镜头。

  如果出现了分歧,又没有专业的意见来做参考,那么leader必须站出来说话。为了扮演好裁决者的角色,黄加阳经常性地征求外界的意见,他的MSN上有一千多个好友,这些人被视作智力后援。“运营商的意见很重要”,他强调,现阶段,他经常和合作伙伴猫扑网的运营人士就手头正在开发的两款游戏进行交流。

  秦超:必然引入职业经理人

  “老大、小老板”是公司员工对秦超的习惯称呼,没有人叫秦总吗?对此,秦超非常肯定地说:“没有。”是否这就是80后领导者的共同特色—平等、亲民?

  事实却出乎意料,秦超说不让员工叫秦总并非刻意为之,未来回归传统叫法也不是不可能。“一切顺其自然,我并不排斥其他称呼,关键是事业做大到一定规模,称呼只是小问题。”这个前年才从高校毕业的小老板淡定地说,创业目前占据他生活的中心,每天的行动与思考都围绕中心运行。换句话说,做大事业是最终的目的,实现创业成功所做的各种努力只是手段。

  虽然业绩远不及已经大规模赢利或者获得风险投资的李想、茅侃侃、黄波等人,相应的受关注度也小得多。但是,秦超的经历和其他人一样富有传奇色彩—大学时代就开始想办法挣钱,并由此而获得了较多的收入,由此坚定了创业的信心,没毕业就和伙伴创办公司。秦超对创业的理解也绝不肤浅,挣钱是最初的动力,但是钱不是驱使他选择的惟一因素。因此,在动漫产业链没有形成,终端收益完全被国外产品瓜分的现实困境里,有人请他去管理一家收益稳定的公司时,他依旧选择坚守。

  “我已经找到一个动漫和市场的结合点—动漫式宣传片,这个市场是空白的,巨大的机会在等人挖掘。”他眼里燃烧的光芒给下属信心,所以,一群比他年纪大的动漫专业人才愿意跟着他这样一个学计算机的半路出家和尚出来打天下。他从市场角度对中国动漫进行重新诠释,征服了那些折腾了几年已经麻木的人。招聘的过程中,谁也没想到这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刚刚告别校园,对未来的把握远不及表现出来的那样有信心。

  怎么镇得住自己的团队?他笑:月薪加大饼。70后因为有实际的生活压力,他们关心的是能拿到多少月薪,因此,首要的是满足他们的经济需要。80后刚毕业,满脑子的浪漫色彩,所以要画大饼,要说我们奔着一流企业目标而去,准备几年后就要上市融资。画大饼来源于成语“画饼充饥”,但在秦超看来,画饼目的不是为了充饥,而是鼓舞士气,指引前进方向。不仅公司应该经常向员工画大饼,个人也应该经常为自己画大饼。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入学后觉得空虚无聊,一下子没有了目标感呢?就是因为高中的饼画得太小了,全集中到考大学这一个短期目标上。如果那些高中生听到的不光是考大学,还有人告诉他们,你可以也应该成为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一个数学家,一个会计师,他们就不至于在上大学后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了。

  出色的沟通能力,游刃有余地驾驭团队,尽管从未系统地学习过管理,但是秦超依旧表现出来令他的小团队信服的管理水平。“创业者一定需要一定的管理知识,存在组织的地方就存在管理,创业者如果不能让团队凝聚起来,发挥集体优势,项目肯定做不好”,但是秦超话锋一转:“我对管理没什么兴趣,如果公司规模大到我没有办法直接和所有下属进行直接沟通,我会请专业的人士来帮我进行管理。我的能力在于发现新的机会,进行市场运营,我会发挥我的能力,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地寻找下去,做永远的创业者。做管理,不是我的专长。”

  相东:我很不80后

  86年出生的相东身上有超出同龄人的踏实和稳重,这一点显然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很快,他就被提升为一个11人项目小组的领导。其他组员都比相东大,但他们看起来都很尊重相东。

  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抱怨相东分配给他的任务太过于简单,他认为这些机械的劳动初中生就完全可以做,而他是一个大学本科生。相东说:“那么,我来问你几个相关的问题,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就证明这些活的确不适合你,我会立即调你去做其他工作。但是,如果你回答不出来,这说明你还没领会到这工作的实质,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认真地继续做下去,好吗?”相东的问题果然难住了抱怨者,这些问题都是跟工作相关的小问题,对方在一连三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的情况下,再也不吭声了。

  相东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阶段—埋怨工作内容简单、琐碎,能力无法充分发挥。他总结,这是80后的通病,浮躁和眼高手低,总是在没深入的情况下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能力比领导估计的要高得多。当然,相东在接受类似的任务时,他并没有立即向上司表达不满,尽管他内心也充满了不耐烦。很快,相东就发现这份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甚至需要求助其他人才能解决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现在他让组员来回答的那些。

  因为工作忙,相东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当然,也因为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他的同学都热衷于去哪里玩,现在又流行什么酷玩意儿,而相东对这些一点也不感兴趣。他明显地感觉到了和原来的同学距离在拉大,而同学也认为相东这人有点工作狂人的架势,变得不好玩了。

 管理者应该看的电视剧 看,这些80后的管理者
  相东百分之百地肯定了打卡制度,令记者很是诧异。原以为新生代的管理者会更注重目标导向的管理,赞同弹性工作制。但是,相东认为打卡能保障员工及时赶到工作岗位,消灭惰性,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如果组员代他人打卡,相东说自己不会装作没看见似的离开,因为这是破坏公司制度的做法,管理人员首要职责就是维护公司制度的运行。必须让当事人明白,因故迟到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但是让人代打卡就会犯下性质严重的错误。

  对于办公室炒股,相东的反对非常激烈—这是一种没有职业精神的做法。办公室应该是用于办公的场所,炒股是自己的私事,在公司里,在工作时间内,干自己的私事,很不道德。相东也反对一边工作,一边用聊天工具和他人聊天,如果清闲到可以有大量时间用来聊天,说明领导给的活太少或者太简单,应该增加工作量,或者安排一些更复杂的工作。

  相东总结说,工作后,自己正在向主流价值观靠拢。但是,显然还不够,眼前的路还很长,需要继续靠近,缩小距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0833.html

更多阅读

80后眼中的80后与90后的差别 90后男生喜欢80后女生

昨天,公司员工吃午饭时在一起谈论80后与90后的差异。而我们这些“成熟的一代”,似乎很难区别他们,而80后们对此却似乎非常清楚。今天,公司里一位1986年生的磨小姐很快写了一篇谈80后与90后的文章放在公司内部的局域网上,非常有意思,先特转

暮气沉沉 欧洲 80后的广告人为何暮气沉沉?

系列专题:广告人在路上2013年05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探讨80后暮气沉沉的原因。文中提到,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

80后创业项目 80后的男人要怎样才能创业?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通过创新,逼退农民企业家。   我也80後的人,现在的社会真的压力好大呀,特别工作方面的事情,现在社会经济又不景气,能有一份工作,就应该好好珍惜它,现在失业的多/找工作的人也多,相信你自己能度过这一难关的,我们大家

声明:《管理者应该看的电视剧 看,这些80后的管理者》为网友炫酷的腿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