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开始增速放缓的广州百货业,2012年一季度仍未止住跌势,一些百货企业的销售同比下降10%左右,最高的降幅甚至达到两位数。而上市百货企业天虹商场一季度销售38.33亿元,同比增长6.87%;但净利润去同比下降18.47%。
种种迹象表明,前两年持续通胀的后遗症正在逐步显现,并传导到了处于产业链最末端的零售业,其中以百货和家电连锁“受害”可能最为严重。而以目前的全球经济大环境,加上中国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决心,百货业未来的日子颇让人揪心。
以天虹为例,同比增到不到7%,但成本的同比增长肯定不止这个数字,净利润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一季度天虹实际可能是负增长。
2005年以后才慢慢缓过劲儿来的百货业没过几年好光景,就又遇上了瓶颈。笔者将其总结为百货业的新困境。不过,困境虽是新的,造成困境的原因却并不新鲜。
因为中国的百货企业大多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百货业有模式吗?这是个让百货人脸红的问题。联营式的百货企业就是一个二房东的角色,除了外在的花哨,没有什么模式可言。
百货业有管理吗?或许有人会说,百货业的管理也是很专业的,各部门一应俱全,信息化热火朝天……但这些大多是徒有其表,一个二房东能管理到哪去?现在最考验百货企业的就是招商能力,因此往往需要一些招商能人把知名品牌引进卖场来。接下来,就是赚取租金差价与后台扣点,毫无技术含量可言。就算是信息化上的投入也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截住现金流,
当然,这样贬损百货业可能有点过分了。客观来说,百货企业也是需要一定的运营能力的,比如说促销方式,比如说各楼层的定位及品牌的优化组合等等。但不客气地讲,与其他零售业态相比,这需要太大的智商吗?
尽管业界一再呼吁百货企业要从本质上进行创新,甚至是革命式的颠覆目前联营的食利型盈利模式,才有可能在未来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还不敢谈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但不思进取的百货业却一直热衷畸形的发展方式,不敢触碰这一“深水区”,近年来所谓的革新最多也就是制造些主题百货之类的噱头,归根到底还是旧式思维主导,仍只会在营销的圈子里打转。
然而,沉溺于这些表象中的百货企业往往忘了,战略如若不对,战术再好也是死路一条。换句话话,一开始出发方向就错了,哪怕你本领大得能飞,你离目的地也只能是越来越远。所以一些百货企业最终撞得头破血流也就理所当然且不值得同情,如新世界的女子百货、纯本百货等等就属此例。
买手制一直只停留在高调喊口号的阶段,自有品牌的发展上多年来也依然只能做个毫无建树的旁观看客,同质化已经严重到如果再同质就可以找个地缝钻进去了,模式更是无此谈起……百货业在零售业的创新上已步步落后,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在经济低迷时期,若不碰上新困境才真的是没有天理,因为,你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