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汤维维
中国物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中。张晓东此时选择主动出击,顺势而为。
去年,张晓东被升任为TNT上海公司总经理。 张晓东透明的办公室外,密密麻麻地坐满了头戴耳机的电话业务员。这是TNT在上海二号线的底站—淞泓路站旁新的办公楼,这里可以遥看到虹桥机场的飞机降降落落。这是TNT最为主要的利润线路之一。 与众多在上世纪90年代出国打工的人一样,在外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张晓东显得灵活而善于交谈,对目标充满了执著的追求和向往。他在90年代末期选择了扔掉铁饭碗,去塞班岛做物流。在25岁的时候,张晓东的薪酬已经是国内同龄人的十倍。从外贸到物流,张晓东见证了中国物流行业的萌芽、发展和井喷的时代。 铁饭碗 张晓东是江西人,1996年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在他大三的时候,就开始为找工作谋出路。1995年是关贸总协定GATT与WTO共存的一年,也是中国开始复关谈判的第一年。张晓东学的是英语专业,进入外贸行业成为他的起点。毕业后,张晓东进入了江西省五矿分公司,成为一名外销员。 在90年中期,职称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对于工资影响不大,但是足以影响到一个人在国有企业职位的升迁速度。 一年后,张晓东获得了助理国际商务师的职称和外销员资格证书,这时他才能够真正地接手进出口外贸业务。1997年,张晓东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了国际市场—广交会。 当时,江西五矿分公司每年的春交会和秋交会,都会包租一些摊位,用来展示主力产品。张晓东除了每天站在摊位上接待来客之外,还会去附近同行的那些摊位转悠,试图去接触一些潜在的客户。 当时,带着张晓东做业务的副科长—也是他的入门师傅—带着张晓东熟悉整个外贸流程,并且把订单直接交给张晓东做,直到业务纯熟了,张晓东才开始尝试自己去抓订单。在数年后,这位副科长已经成为了外企在中国的首席代表。 当时的国有企业对于个人并没有责权分明的业务压力。政策和配额倾斜是国营进出口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 1998年底,张晓东打听到一个出国的机会。当时每个省都有一个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对外劳务输出。当时,塞班岛有家制衣企业需要聘请物流主管,张晓东在师傅的支持下,迅速地从国有企业辞职,抓住了这一机会。 当时我的考虑是,我想学的东西,在一个外贸公司里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充实。而且英语系的毕业生,从来没有出过国,很想到国外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塞班物流链 90年代的塞班岛,似乎与中国遥远而陌生。实际上,这里几乎成为了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前沿基地。80年代初期,塞班岛全民公决加入美国,美国政府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开放了制衣业,这里生产的衣服出口到美国,不收取任何的关税。 张晓东加入的怡东集团就是其中一家。这家香港公司赚钱的逻辑很简单,从美国本土接单,在中国、东南亚等地采购面料。服装辅料因为品种繁多,因此往往需要全球采购。 怡东集团在90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在全世界拥有很多家服装厂。据张晓东估算,当时美国卖价100美元的产品在外贸公司的订单可能是10-20美元,而整个生产流程的成本也已经接近10美元,单独从每件产品来看利润非常薄弱。 因此,类似于怡东这样的集团往往需要在全球整合上下游,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省钱,节省下来的一点点利润积少成多,成为这样的制衣企业发展的利润来源。 在此之前,张晓东从未进入过制衣行业,但也正是这一契机,让他认识到物流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和技术含量的工作。在江西五矿的外贸流程培训,成为了张晓东进入制衣行业的敲门砖。当时张晓东的职责就是负责将面料和辅料运到塞班,监管整个运送流程。成衣完成后,再将成衣通过空运或者海运到目的地美国。因为深入到每个运送环节,张晓东发现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有些公司从布料纺织开始就介入,有些服装厂直接参股面料厂、拉链厂、印花厂。当时有一家香港公司甚至在新疆投资种植彩色棉花,从种棉花开始控制成本。 当张晓东理顺了一切贸易关系后,他建议老板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物流公司,用于代理全球贸易物流业务。塞班的业务成长很快,但环境随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3年以后,中国取消备用配额。众多公司发现在中国内地生产成本更低,税收政策更为优惠。在大批服装企业搬迁之前,张晓东就已经选择了回到国内。 如果说张晓东选择从塞班回到中国是一种取势而为的话,他进入TNT则是明道优术的一个过程。 逆势扩张 2008年11月,德国物流企业DHL对外宣称,将关闭美国快递服务,以应对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DHL在美国以外的市场获得了11%的年增长率,这一趋势不仅仅让DHL的投资者略感安慰,也同时反映了全球物流行业的总体趋势。 从2005年开始,中国物流行业就一直处于井喷式发展状态。正如张晓东所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TNT上海公司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图表,图表显示,TNT在过去一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7年TNT收购了华宇运输公司,在广西与越南对接,实现了将亚洲陆运网络延伸到中国。与此同时,购买了747的专用货机,以增强中国与欧洲航线的运力。总体而言,TNT在中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 张晓东在2006年进入TNT,此时正是TNT迅速扩张中国市场的关键时刻。2008年,张晓东从深圳调任到上海,任TNT上海公司总经理。 对他而言,眼下的不确定更多来自于业务发展的速度与企业运营的稳定性之间的平衡。他给自己提了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4小时业务到货。“市场在不断变化,今年畅销的产品不一定明年也畅销。”在物流行业,只要缩短一天的运送时间,就是一种新的产品的推出,谁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快的服务,谁就有可能在市场上领先。而这一行业并不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因此,一旦领先,对手可能马上会赶上。因此在TNT,当日达到的服务中,又被细分为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班之前到达等多个种类。当发觉到客户需要长三角之间的快速交易时,地区内4小时到达的业务随即被推出。 “我觉得防范风险是一个基础,你连基本的抗风险能力都没有就谈不上什么抗险了,业务创新就是确保公司业务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有新的业务进来,有新的现金流。”张晓东说,“物流行业都在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一旦发现技术对于物流提高效率、削减成本很有帮助,就能得到迅速的应用。” 在张晓东看来,经济萧条必然会导致市场资源的优化重组,如果一个公司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疗,当公司出现重大风险的时候,很容易面临被别人并购的风险。 因此他在上海分公司内部,将人才、利润、组织、业务分为四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他认为只有稳定的机构组织和机制才能促使人才发展,从而促进业务的增加和利润的产生。这是一个必然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