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脚步声越来越近,但这却是一个漫长的冬天,尤其是官方刚刚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出人意料地低,更给这个冬天增加了阵阵寒意,备受熊市煎熬的投资者只能望“牛”兴叹。
作者:钟华/文
“牛年”脚步声越来越近,但这却是一个漫长的冬天,尤其是官方刚刚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出人意料地低,更给这个冬天增加了阵阵寒意,备受熊市煎熬的投资者只能望“牛”兴叹。 中国人从小就从教科书中深受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熏陶,这更让他们感到前景悲凉。正在此时,成都市民政局率先雪中送炭,向近38万市民免费派发100元的消费券,显得暖意融融。 但是,这真能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吗? 促内需创新 根据相关安排,成都市民政局将面向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扶对象发放消费券,人均100元,共计3791万元,持有者可以凭此券到指定商店购买日用消费品。 成都市民政局这一举措,在全球经济日益陷入衰退,中国经济急剧下滑之时,被解读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拯救经济的良方。市场人士也广泛呼吁,将成都经验推广至全国。就在日前,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也建议,中国政府应当给全体国民发放价值百元的消费券。 毫无疑问,这会增加获得消费券的市民的购买力,但成都市发放消费券的举措实际上是政府采取的一种社会救济,并不能刺激多大的消费, 难当拉动内需的大任。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也称,这是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真正拯救中国经济,还需要对症下药。 中国经济症结 的确,在中国出口接连大幅滑坡,外需难以指望之时,人们自然想到“保增长”要靠内需,靠消费。大规模派发消费券无疑会增加居民购买力,比起直接发放现金,是一种更优的选择。因为在通缩预期下,后者可能导致居民将钱存起来,并不一定能增加当期消费。 但中国经济困境真在消费上吗?固然,中国消费对GDP贡献较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从趋势来看,中国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维持在20.8%,较前期有所下降,未来还会呈下降趋势,但如果剔除价格因素,应该是维持平稳的。 纵观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国经济构成中,第一产业增长水平在2008年第一季度见底之后强劲反弹,现在已经恢复到前期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率自2007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之中。但第二产业较第三产业增速下降要早一个季度,前者在2007年二季度,后者在2007年三季度,并且前者跌幅3.2%,较后者跌幅2.4%要大得多。而且,第二产业产值占到GDP的50%以上,还要大于第三产业。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近期工业增加值数据,就会发现当前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现惊人下挫,从9月的11.4%下跌至11月的5.4%。如果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到轻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对稳定,而重工业增加值则发生狂跌,从本年度18.7%的高点跌至3.4%。 应对策略 我们之所以重点分析工业增加值增长水平,原因在于它与中国GDP增长水平高度相关,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水平。而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劳动者报酬+折扣+生产税金,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水平,也就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 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根据中金公司测算,近期工业增加值大幅跳水,将使得前11个月的工业企业利润从前8个月的19.4%下降至7.6%-11.4%,也就是说,10月和11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出现负增长,企业利润将出现“硬着陆”。 据此,我们看到国有及其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率从本年度14.3%的高点降至11月份的0.7%,企业盈利状况可想而知,它们毫无疑问成了趋势投资者应该抛弃的对象。来自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消息也表明,今年前11个月,全国143家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830.4亿元,同比减少2393.7亿元,下降26%。其中盈利增长企业仅占一半。 此外,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也仅增长1.5%,增幅较少,但占比也较小。当然,集体企业、股份制合作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也都有大幅下降。相对而言,私营企业降幅较小,比较具有活力。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推出18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以大型基建项目为主,这对纾解中国经济短期面临的困难也颇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