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性能计算的赛场上,被誉为“中国速度”的曙光又一次冲在了前面。
本刊记者 马荟
十五年前,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路,充其量是对国外高新技术的亦步亦趋。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被打上了“国家选手”的烙印,今年6月24日,“曙光5000”的推出再次刷新了高性能计算的历史记录,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有能力制造和应用超百万亿次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今年11月,“曙光5000”第一套超大型系统将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以突破230万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成为目前国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高性能计算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曙光总裁聂华说。在奥运应用方面,曙光5000可以在3分钟内,同时完成4次36小时的中国周边、北方大部分地区、北京周边、北京市的2008年奥运会需要的气象预报计算,包括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精度1公里,精确到每个奥运会场馆。 目前,“曙光5000”已经运行到多项高性能的计算领域,其中包括:证券指数计算、电力安全评估、建筑工程抗震性评估、天气预报、石油地震资料处理、核能开发利用、汽车碰撞、电磁辐射、计算流体力学、基因匹配与拼接、蛋白质结构分析和材料科学等。除了科学计算,“曙光5000”还被作为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于网络游戏、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等商业领域。 补位强者阵营 曙光在调整聚焦点。立足技术、拓展市场。作为一个需要生存下来的企业而不是生活在政府光环照耀下的研究机构,曙光在调整前进的脚步:不在于速度上的激进,而是熟悉市场后的理性和稳健。 三年前,曙光在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仪式上给了自己一个承诺:将和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启动下一代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发计划,在2008年以前推出百万亿次高性能服务器,而准备在计划中第一个亮相的正是“曙光5000”。 “曙光5000”承载了太多公司的理想甚至民族产业的期望。“从厂商的角度来讲,排名代表能力和技术水准,但是从用户的角度看,对各种不同应用的支持和优化比排名有意义的多,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我们早就在上半年的排名里了。”副总裁聂华解释“曙光5000”的姗姗来迟。这种出于对用户应用的考虑,也体现在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上。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如果采用英特尔(www.intel.com.cn)的CPU,上半年的排名早出来了,但基于对用户负责的原因,我们要看到用户实际应用的效果,所以用了AMD(www.amd.com.cn)的CPU。” 对于曙光5000所使用CPU的选择,聂华并不否认英特尔的CPU主频率等方面优势。虽然之前曙光也曾与英特尔谈过合作,但是这次,曙光没有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了最合适的,“整个产品设计的初衷是高效能计算机,而AMD是非常理想的。这种节点的SMP降低了系统的规模,增加节能和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曙光5000”A目前对于英特尔双路、AMD双路、AMD四路都可以支持,而且可以实现异构混用。 “2008年,曙光将挑起刀片战火。”聂华在3月份曙光合作伙伴高峰论坛上这一句话,扣响了高性能计算机市场争夺的发令枪。 缝隙中的出路 在国际服务器市场上,鲜有中国厂商的名字。以曙光的价值观来看,差异化才是生存的机会,而做到差异化的关键则在于创新。 这种创新的精神从曙光1开始,贯穿于整个发展路程中,也因此被称为民族产业里的“争气机”。2004年,曙光4000A在经过两年的孕育后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当时除美国、日本外,第三个能制造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在谈到未来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时,总裁历军表示,“随着龙芯的不断成熟,曙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6000必将采用龙芯处理器,中国人自主研发制造的超级计算机水平也将上一个新台阶。” “曙光不是集成商。”主要负责公司技术方向的聂华在向记者介绍“曙光5000”的技术细节时不经意流露着骄傲。“曙光既有HPP体系结构,也有主计算单元,刀片主板自主设计,水冷系统的定制优化部分具有知识产权,系统研制产生50余项自主专利技术。” 除了发展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网格超级服务器,曙光身上的社会使命色彩正在转变为商业气息。“我们开始考虑中低端是市场,服务于中小企业”历军说。今年5月,曙光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桌面应用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个人HPC),借助原有服务器业务的渠道和行业进行销售,将市场拓宽到中小企业市场和高端个人用户。 根据IDC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小规模集群是整个服务器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综合考虑各种用户的需求,个人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满足10%以上的市场需求。IDC调研数据还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曙光以6510万美元的销售额,取得国产品牌销售额第一的位置。2007年曙光销售实现了40%的增长速度。2008年,曙光将完成整体股份制改造,并计划于2009年融资上市。 跨越后发力 对于国际服务器市场的形势,聂华认识得很透彻:与IBM(www.ibm.com.cn)、惠普(www.hp.com.cn)、戴尔(www.dell.com.cn)相比,本土企业产品渠道老化,“传统产业自娱自乐,新兴市场鲜有作为。”虽然曙光在国内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需要全方位的优势技术上补位,盈利空间也不该缺席。 技术与市场、份额与利润对于国产服务器厂商来说,始终面临着荣誉和现实回报的差距。 “高性能计算机如果在给用户创造价值,就是一个聚宝盆、摇钱树,如果没能为用户创造价值,很多用户就会想电费能不能花得起,成了一个吃钱的机器,高性能计算机这种特点决定了发展不仅是硬件机器的发展,而牵扯到软件的配套。”聂华解释国内厂商面对的问题时说,“国内开并行计算学科的大学很少,软件成熟还比较滞后。”承担着基础设施的高性能计算机已经成为IT市场的晴雨表。 “最乐观的消息是什么?是CPU厂商的多核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并行计算的发展,8核样品已经有了,12核马上就会出来,这个基础打好了,可以大大刺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在国际服务器制造商的挤压下,扎稳国内市场、在海外市场上的较量使曙光更有了为国出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