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无法抵消各种因素对粮食的“蚕食”,指望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工程革命成为中国政府迫不得已的选择,为中长期内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的解决办法。
策划/执行 杨政文 满凯艳 符佳林 齐介仑 高雅
中国的粮油市场似乎暂时从去年上半年涨价的喧嚣中冷静下来,官方媒体多次表示粮食供应充足,并不断稳定消费者信心。一时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显得有些杞人忧天。但从中长期来看,事实果真如此?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提到:“必须清醒地看到,8943;8943;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8943;8943;”一个紧字,道出了中国粮食供求关系极其脆弱的一面。 农民进城、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增产、增收一直是党和政府指定农业政策的重中之重。但增收难,增产也难,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无法抵消各种因素对粮食的“蚕食”,指望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工程革命成为中国政府迫不得已的选择,为中长期内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的解决办法。据报道,中国政府已经确定200亿元科研投入转基因,而且转基因工程早已与大飞机、探月工程、第三代通信等同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 不过,转基因技术过去也受到过很多质疑。记得4年前,记者在与一位从事过农药销售的朋友聊起一个话题。针对当时国际粮油生产大亨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朋友说,我们再没吃的也不能吃转基因食品。转眼4年过去了,曾经喧闹一时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大讨论已经销声匿迹,商店里,转基因食品已经堂而皇之地登上货架,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也由排斥、敌视转向默认和接受。 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科技时代,基因技术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不过,没有压力,何来动力?粮食危机正好是这一革命性变化的发展动因。 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革新必将为产量带来革命性变化。“其崇如墉,其比如节,以开百室。百室盈止,颇炱!”这是《诗经8226;良稆》对当时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带来增产效益的描述。我们期待,中国人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将成为中国规避粮食风险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