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政府垄断的土地市场和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无法保护耕地。 茅于轼最近表示,反对把中国耕地面积维持在18亿亩以上的政策。他认为,在现代中国,粮食不安全或大饥荒的事例只发生在经济不自由的计划经济时期。无视耕地作为一种农业要素具有可替代性,并将它与粮食产量——乃至粮食安全绝对地“捆绑”起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是缺乏根据的。这条红线将束缚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这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郭宇宽近日撰文表示赞成茅于轼关于粮食安全的分析,但出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原因,他对中国的耕地保护现状表示担忧。他认为,耕地不仅有生产粮食的意义,更有环境意义,保护这种绿色的生产方式就好像保护热带雨林一样,它的价值是不能简单用GDP来衡量的。中国大量的大广场和宽马路是当作政绩修建的,这些“景观垃圾”毫无必要,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耕地。

郭认为,目前由政府垄断的土地市场和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无法保护耕地。而且,这种制度造成了城乡二元的土地市场的巨大利差,将刺激地方政府的征地冲动。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一方面高喊土地匮乏,另一方面却大面积浪费土地,利用效率极低。如果国家真的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保护耕地,就不应该坚持政府对土地独家的垄断征收,而应该把对于土地讨价还价的权力还给农民,这样可以调动更多的人的积极性一起来保护耕地,谁都知道,土地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品,开发商会囤地,政府也会囤地,难道农民就不会囤地么?为了鼓励农民耕种,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放开农产品的价格,中国这么多劳动力,为什么不可以鼓励农产品开发高端市场?如果面临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波动,我们为什么不给农民们提供更多保险和期货交易在内的金融服务,或者像法国和韩国那样给农民更多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