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音乐台 七十年代的音乐风景

 年代音乐台 七十年代的音乐风景


     谈一谈那时的音乐。作为一个台北学子,上世纪60年代的自习课堂上,伴随着民族情感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送别》(长亭外,古道边……)、《玫瑰三愿》,甚至在电视上听到抗战纪录片时配乐所用上的《长城谣》不禁热泪盈眶的这类曲子,到70年代似乎不宜再现身——至少70年代对这些端庄曲调来讲,委实是太轻薄了。

  事实上,我们在60年代底已做好了俗化的准备,先从《学生之音》这种西洋热门歌曲开始。及至70年代,我们这一群时代的孩子不约而同会对事态有意区别,也于是会有意告别60年代Bobby Goldsboro的滥情(像Andy Williams更是不屑去提了),而追求The Grateful Dead式的病态,是离开Brothers Four的干净无趣而设法贴近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那种胡子上还沾着西红柿酱带点肮脏却极尽酣畅的放肆。几乎人人梦想会弹一手好吉他。而吉他不是用来弹艺术歌曲,是用来弹Stairway to Heaven的。同学姜家龙是如此,他用的方式,是一遍又一遍地放唱片。有时候一次可以连放四十多遍,终于用土法摸出每一个琴音。而70年代真是太多人如此,关在房间里反复地听自己偏爱的歌,就这么样,用想象力来同摇滚音乐交谈。而每一次的交谈可以不同,多半时候你未必找得到字句,但你仍然可以描述它,或是意象它。用什么?用感觉。不错,70年代是感觉的电光石火的年代,它随时在激爆、随时在流闪,是感觉高昂至极的年代。那时依然还不是语言的时代,可能一直以来到今天都还未必是语言的时代,但七十年代不在乎,仍旧以其草创的方法来表达。而听摇滚乐的人硬是有办法来比喻种种感受。我们很喜欢“意识流”这个字眼,虽然没有看过《尤利西斯》这部意识流经典,但总是模糊地觉得这个字说出了我们的很多经验。

  大约是1973年的冬天,同学向子龙决定把多年听摇滚乐之心得,对世人(主要是台北的)做一桩提出。这便成了第一次的“摇滚大餐”。会场借用“幼狮文化中心”(万国戏院斜对面)。向子龙和他的中学同学陈廷镜、中视的张照堂一起编印了一册《摇滚大餐menu》,粉红色有点荧光感的封面(现在想来这色彩设计蛮正的,这本东西虽仅单薄数页,台湾摇滚史上,若还拥有者,绝对值得珍藏),内容不外是他们选出要播放的歌手及合唱团之背景介绍。播放音乐同时,张照堂放映了一些十六厘米的短片。那是高昂的一次晚会,但那种高昂犹中规中矩,我印象里建中的学生颇来了一些。因这次大餐,我们认识了一个文化学院英文系的学生,叫戴国光,山东人,壮壮的。他爱听的团是Emerson, Lake and Palmer及YES,比之于向子龙稍早时的排行Donovan、Cat Stevens、Bob Dylan显得是音效性较为重的。然而大家仍旧谈得很畅阔,尤以戴国光正在练弹Jethro Tull的《Thick as a Brick》的吉他曲,而这张唱片恰好是向子龙最中意的。接着几次联络,马上变得很熟,其中包括常去一家开在中山北路的“哥伦比亚”咖啡厅(它的烟灰缸是木头挖空做成的),也见到了戴国光的两个歌手朋友,罗晓义(爱唱Don McLean)及陶之诚(常唱Bob Dylan)。大概是那年的圣诞节,我们一票同学到戴国光民生小区的家去打麻将,那是我平生遇过的最寒冷的一个圣诞节。

  我们在牌桌上连打了两天还不知是三天,愈打愈冷,又困。那种困,打牌的人自很熟悉,是下家一拿牌你已开始打瞌睡。那种冷,是所有窗户紧闭、每人外套都穿上,却还是冻得发抖。牌打到中途,突然有一个青年由楼下上来、抬着一辆像是十档变速的自行车,模样像是很宝贝那部车子,径自走进一个房间。

  又过了几个星期,我们听说那辆自行车被偷了,戴国光的哥哥似乎蛮难过的,而那时我们听到他的名字叫戴华光。直到几年后又在报上看到这个名字,居然和“叛乱”字眼连在一起,才回想起当年短暂的见过一眼。

  又一次,戴国光和他的同学郑森池,要为他们的“社会工作服务社团”去云林实地做田野工作,于是找了我和余为彦一队共四人,带了二台8厘米摄影机,去到这口湖乡湖口村实地拍摄当地人民的穷苦生计。那时村民最流行对我们讲的一句话是:“你没把我摄到!”因他们坚信被摄到的家庭会优先受到公家济助。回到台北后,他们文化学院社团还为此办了一场演唱会,大约可借此募些款项,原先说好要在现场放映这部我们拍完的黑白纪录片,后来不知是否因为要避免暴显贫穷而取消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994.html

更多阅读

沈阳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照片七 九十年代

这一生中,有多少往事变成了故事,有多少记忆变成了回忆,要经历怎样的聚散,才能够读懂缘分的意义,是珍惜。谁是你心上的疼,谁是你忘不了的情,谁是你醒不了的梦。……(此话源于网络)这些年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反映沈阳七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后

原创 爷爷七十寿的祝贺词 寿宴祝贺词

博主的话:每年的正月初五是孩子爷爷的生日,而今年的大年初五又恰逢情人节,也是孩子爷爷七十大寿,我们这个大家庭为他办了寿宴,我的孩子是长孙,主持的光荣任务自然落到了孩子的肩上,原来没有这样的打算,可是一经爷爷的要求,孩子也就满口答应了

解开叶梦得的籍贯之迷 解开七十年前的迷团

《桐川南阳叶氏宗谱》——叶梦得籍贯的力证叶梦得是一位在两宋之交的政治史和文化学术史上有较高地位和影响的人物。一生著述繁富,见于历代著录的著述多达五十余种,数百卷,广涉经、史、子、集四部。被公认为宋代著名的藏书家、文献学家

六七十年代朝鲜经济竟然比肩日本超越中国? 朝鲜70年代

六七十年代朝鲜经济竟然比肩日本超越中国?来源:爱历史早在1959年中宣布将提前完成五年计划时,金日成就提到1960年将成为“休养年”,尽管没有进行解释。8月中旬劳动党中央常委会公报称1960年为缓冲期,即调节和整顿经济,准备执行第二个五

张蔷:我是一个真正享受过八十年代的人

张蔷:我是一个真正享受过八十年代的人韩松落一九八〇年代最红的歌手张蔷,在2013年成功复出。凭借音乐作品本身复出成功,在复出歌手里,这是比较少见的奇迹。她16岁出道,30张专辑的总销量2600万,曾在1985年登上《时代周刊》,是第一个登上《

声明:《年代音乐台 七十年代的音乐风景》为网友花落忆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