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布托与穆沙拉夫联手才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文/金姬
西方普遍把巴基斯坦11月3日上演的政治危机称为穆沙拉夫的“第二次政变”。而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学者王伟华看来,穆沙拉夫在实施紧急状态后,对内加强局势控制,对外寻求国际理解,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政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11月11日下午,穆沙拉夫举行临时记者会,宣布将于明年1月9日前举行议会选举。这是他自11月3日宣布实施紧急状态之后,首次面对国际媒体。他同时强调,在最高法院最终确认其总统选举合法后,他将成为民选总统(即不再兼任陆军参谋长)。这预示着所谓的穆沙拉夫“第二次政变”,将以一种多方妥协的结果告一段落。 穆沙拉夫以攻代守 11月3日,穆沙拉夫面对国内反对派势力的进攻,突然宣布巴基斯坦全国实行紧急状态,并颁布一项临时宪法令。此后,最高法院大法官伊夫蒂哈尔·乔杜里被解职,律师、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宗教政党联盟中的伊斯兰教神学会(与塔利班关系密切)、反政府记者等上千人被“预防性软禁”。 在此期间,巴基斯坦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附近都有防暴部队把守。在通往总统府、总理府、三军情报局总部、国会大厦、总理秘书处、外交部和最高法院的主要路口也都设置了路障,部分地区实施交通管制。首都伊斯兰堡部分地区的移动电话信号全部中断。除了国家电视台播放有关穆沙拉夫政治外交生活经历的纪录片外,其他所有电视频道的信号均被切断。巴基斯坦乌尔都语(国语)媒体受到全面限制,外国记者对巴部分敏感地区的采访也受到严格限制。 对于这次政治危机的起因,从今年1月起就在伊斯兰堡学习生活的王伟华认为:首先,穆沙拉夫总统为了能够确保继续执政,不得不采取雷霆手段。在10月6日的总统选举中,穆沙拉夫以绝对优势获胜,但因为反对派候选人就其参选资格入禀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迟迟不确认总统选举结果,使穆沙拉夫担心最高法院最终可能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裁决,因此实施紧急状态,清除包括大法官在内的持反对意见的部分最高法院法官。 其次,穆沙拉夫政府与最高法院矛盾激化,客观上使得巴政府打击极端宗教势力的行动受到掣肘。最近一段时期,部落地区亲塔利班的宗教极端势力日益猖獗,巴国内安全局势恶化,军方重要目标接连遭到恐怖袭击。与此同时,穆沙拉夫政府与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后者在许多问题上都给穆沙拉夫政府制造了不少麻烦,被指严重影响了政府打击极端势力的成效,例如最高法院判决释放70余名被政府认为与恐怖袭击事件有牵连的嫌疑分子。 此外,巴基斯坦军队干预政治的传统由来已久,这是此次政治危机的结构性因素。由于巴长期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且文官政府多无所作为,使得纪律严明、精英汇聚的军队自然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当政局限入危机时,军队往往成为事实上的权力仲裁者。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南亚问题专家叶海林也指出,这种军队在政局危机中的“调停”作用曾在巴基斯坦历史上三次演化为军事政变,陆军参谋长由调停者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的主宰。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三次军事政变的主角后来都创造了巴基斯坦经济高速发展和政治稳定的三个黄金时期,即阿尤布·汗时代、齐亚·哈克时代以及穆沙拉夫时代。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发动政变的陆军参谋长推翻的都是自己的任命者——阿尤布·汗打倒了同样出身军旅的伊斯坎德尔·米尔扎总统,阿里·布托被自己一手提拔的齐亚·哈克推翻,而穆沙拉夫则在就任陆军参谋长两年后取代了任命他的纳瓦兹·谢里夫。最后一起政变使穆沙拉夫在1999年突然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而后一直身着军装治理巴基斯坦,他的政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8年后的今天,穆沙拉夫再施铁腕。他向巴基斯坦全国电视观众表示:“这个国家正处于危险关口,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正在威胁政府的权威,而某些司法部门人员对行政的干涉影响了国内团结。因此,此时再不采取行动,就等于让巴基斯坦自杀。我不能坐视这个国家自杀!” 穆沙拉夫的“三A”和“三T” 王伟华说,目前在伊斯兰堡,除了重要政府机构附近路口能看到荷枪实弹的军人及供临时驻扎用的帐篷外,市区秩序井然。市场、商店、学校等民生设施均运转正常。他所在的国立现代语言大学的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已厌倦了政客们的无谓争斗,认为巴基斯坦目前更需要的是稳定和发展,一些人言语中流露出对穆沙拉夫此次强力手腕的认同,不少学者也肯定穆沙拉夫这几年的执政成绩。 “此次实施紧急状态与以往历次都不同,政府、议会等国家机器继续正常运转。穆沙拉夫总统也表示将会尽快结束紧急状态,等到最高法院确认其再次当选总统,就将辞去军职,并会如期举行明年的大选。”王伟华认为,此次事件中“军管”的色彩非常弱,说明巴基斯坦政治中的军人因素有弱化的迹象。 对于穆沙拉夫的政治前景,很多学者都会引用“三个A”的分析——穆沙拉夫有“Army(军队)”、“America(美国)”和“Allah(真主)”的庇护而垮不了。 正是为了掌握第一个“A”,穆沙拉夫才一直选择担任三军总长。资深南亚问题专家黄绮淑称,巴基斯坦军队有三大特点:一是它的军官已形成社会的现代化、超宗教同时亲美的精英阶层,不但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且比一个政党更团结;二是军队在穆沙拉夫领导下已尝到“执政”的甜头,不会退回到原有状态;三是穆沙拉夫在军队中仍然是众望所归,没有第二位将领像他那样鹤立鸡群。 支持穆沙拉夫的第二个“A”是美国,他有布什政权的强大靠山。因为在反恐上的不遗余力,使穆沙拉夫因美国的支持而赢得西方世界的默认,巴基斯坦也自“9·11”以来,获得美国100亿美元的反恐资助。只要反恐大旗不倒,美国仍然会帮他挡掉反对派所谓“独裁者”的攻击。关于第三个“A”——真主。穆沙拉夫是信教的,也注意和宗教人士搞统一战线,这方面问题不大。 当然,穆沙拉夫还有三个敌人,即所谓的三“T”:Terrorism(恐怖势力)、TribunalActivism(法庭干政)和TwinDemocraticStars(民主双星)。 至于恐怖主义的威胁,这是穆沙拉夫多次强调的,恐怖分子也试图多次暗杀他。不久前他乘直升机旅行时,护航机被引爆,他的发言人被炸伤,他自己幸免遇难。第二个“T”——法庭干政,则主要集中于穆沙拉夫和乔杜里之间的矛盾斗争。目前,穆沙拉夫看来取得了斗争胜利。 而所谓“民主双星”,则指的是曾当选过总理的巴人民党主席贝·布托和伊斯兰教联盟主席谢里夫。最近在美国策划下,穆沙拉夫与贝·布托达成默契,贝·布托回国,不受贪污起诉,并担任总理,与穆沙拉夫总统形成一种半民主的联盟统治。这是美国的如意算盘。 正如王伟华所说的,贝·布托反对穆沙拉夫,其主要目的还在于利用此次政治危机,彰显其民主旗手的角色,意在增加与穆沙拉夫政府谈判的筹码,并不意味着将中止与后者的谈判进程。毕竟,贝·布托与穆沙拉夫联手才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现在看来,恐怖主义已构成对穆沙拉夫的最大威胁。最近,塔利班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旅游胜地斯瓦特(Swat)占领了四个小镇。黄绮淑认为,将来局势稍稳以后,穆沙拉夫和布什政权,再加贝·布托一臂之力,都将会集中到反恐战线上去。不过,王伟华认为,尽管巴基斯坦政局走势将会趋于平稳,但复杂的国内矛盾,决定了这个伊斯兰国家在恢复民主建立稳固民主政治体制方面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