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和中国足协上上下下都渴望这场中韩之战的胜利,希望通过这场意义不大的邀请赛的胜利带来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可是,即使中国男足赢得这场“水分颇高”的比赛又有什么意义,即使终止了30年“恐韩史”又能说明什么?
撰稿·大为
对于中国足协和中国男足来说,2008年2月17日或许又是一个应该被载入史册的日子,“30年不胜韩”的耻辱历史“本该”在这一天被终结,然而,中韩对抗的过程和结果却是,以绝对主力出场的中国男足以2:3败于“韩国二队”——“恐韩史”继续延续。 客观而理性地分析,中国足球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绝非偶然,急功近利、心理脆弱、不切实际、技不如人等一系列的问题,早已成为其无法承受之“重”。 功利之“重” 在东亚四强赛中韩对决前,国足异常高调,誓用“中国功夫”降伏“太极虎”。显然,这场一厢情愿的“中韩对抗”已经被人为过度炒作。炒作者不是别人,恰恰是国足和中国足协自己。在韩国众多大牌球星缺阵的情况下,“讲政绩”的足协认为,终结“30年不胜韩”的时机到了,这场比赛不仅被安排为本届东亚四强赛的揭幕战,而且,谢亚龙和杜伊甚至主动发誓,一定要在2月17日这一天战胜韩国。 谁都知道,东亚四强赛只是一个地区性的赛事,即便中国队在这样的比赛中战胜半数主力未到场的韩国队,又能怎么样呢?可是中国足球就是这么急功近利,就是渴望眼前这种所谓的胜利。 两年前,中国足协在为国足选帅时,曾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少花钱,但不能买“水货”;找一个熟谙亚洲足球的,还得听话;当然,最重要的,还得看北京奥运成绩咋样。在足协官员眼里,家门口的奥运会上决不能丢面子。显然,足协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中国足协要的是立竿见影,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一次的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协又把被“神化”了的杜伊推到了台前,希望他能为中国足球“灭韩”,以一次表面上的胜利为自己壮威。 4年前,中国足协就曾豪赌世界杯,结果连世界杯预选赛的小组赛都没出线。而这一次,信誓旦旦的中国男足再次落败。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功利足球葬送了中国男足!更让中国球迷痛心的是,直到今天,中国足协仍然功利着。比如,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焦点新闻无疑应该算是中国女足主帅伊莉莎白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这时,中国足协好像猛然惊觉,原来这位法国女帅甚至还不如她的前任、瑞典女帅多曼斯基呢! 毫无疑问,“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就像一副重担压得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透不过气来。 口号之“重” 从徐根宝时代的“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到如今杜伊的“克韩宣言”,近20年来中国足球从来不乏激情四射的“口号”,然而足球场上最终靠实力说话,踢球并不像喊口号那么容易。 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上以0:1输给韩国队后,中国足球队就再也没有在国际A级赛中战胜过韩国。这次在东亚四强赛前,中国足协高官谢亚龙、刚刚入主国足的总教练杜伊、主教练福拉多和球员都非常高调,他们的口号还真忽悠了不少球迷,让他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2月17日下午,重庆突降冰雨,阴冷的天气让人无所适从,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两万多名球迷来到了重庆奥体中心,期待着见证“历史性一刻”。几乎抽调了国内全部主力球员的中国队,也一度离胜利很近:尽管队长李玮锋在开场38分钟后才完成中国队第一次攻门,尽管韩国队由朴周永在第42分钟时率先进球,但是,中国队在下半场前15分钟内连续打出进攻高潮,并攻进两球。然而,中国队2:1的领先优势仅仅保持了5分钟,韩国国奥队23岁的头号射手朴周永利用直接任意球机会再次破门得分,将比分改写为2:2。补时阶段,郭泰辉再进一球,以3:2战胜中国。 比赛结束后,大失所望的球迷把掌声给了退场的韩国球员,而在此前的半小时他们还高举着“雄起”的标语。难怪那一刻,很多韩国队员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表情,韩国队7年来的首位本土主帅许丁茂的话更加让中国男足无地自容,“这支韩国队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球员,大牌球员悉数缺席,这只能算是一支‘韩国二队’……” 心态之“重”虽然赛前发誓要打破“恐韩症”,但是恐怕没人会真的相信,就算战胜了韩国队就会从此不恐韩。就和除夕夜迎战伊拉克队一样,打平就很满意了,所谓“战而胜之”都是自欺欺人的场面话。一言以蔽之,我们从心理上就没有做好战胜韩国队的准备,所以越是比分领先,越是形势占优,就越不会踢了,其实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毛病。 中韩大战结束后,记者在技术统计数据中发现,中韩黄牌数之比竟然是5:0。这样的数字恰恰反映出国足在心态上的极度浮躁。其实,我们宁愿相信绝大部分中国球员并不是故意的,他们的“多余动作”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出现,也总能找到几条原因,比如场上比分落后或是无法取得进球心情十分急躁、比如对方球员往往会用小动作来诱惑中国球员犯错……但无论如何,问题的根源仍在于对自己的实力没有信心。还好,东亚四强赛属于邀请赛,如果是在世界杯预选赛的客场比赛中,那么对类似情况裁判员就不会仅仅出示黄牌。 在补时阶段韩国先攻入制胜一球时,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足球解说员都急了,一再声称“进球队员处于越位位置”。可是仔细想想,难道韩国取胜真的是侥幸吗?对于球队来说,没有良好的胜负观,注定不会成为一支成熟的、强大的球队。有强烈的求胜欲是好事,可如果不切实际地追求胜利,则会让全队的心态变得畸形,让全队状态起伏不定,让球员发挥失常。 “恐韩”的话题谈了整整30年了,然而,中国足球人很多时候是否认“恐韩”的,但结果就是“赢不了韩国”,久而久之不恐韩也变成了恐韩。就这次中韩之战来说,中国男足和中国足协上上下下都渴望这场胜利,希望通过这场意义不大的邀请赛的胜利带来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很显然,比赛还未开始,中国足协和中国男足在心态上就出现了问题。退一步讲,即使中国男足赢得这场“水分颇高”的比赛又有什么意义,即使终止了“30年不胜韩”的历史又能说明什么?除了虚荣心得到满足外,难道能从根本上改中国足球在亚洲落后的局面吗? 差距之“重” 自杜伊和福拉多以一种举世无双的怪异模式重建国足以来,这支不得不以两位主帅的名字命名的球队,表现出的最大特点一言以概之:上下半时截然不同。无论是福拉多为主的指挥还是杜伊背后操纵,无论热身还是实战,“拉杜之队”从来没有踢出过一场90分钟风格一致、发挥稳定的比赛。 只重结果的中国足协还真把杜伊当成了“救世主”,当年他率国奥完成了一次触底反弹的大好行情,如今,国足在被外界狂贬之际,杜伊又在遥远的西亚抢得一分。可是,中国足协似乎看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样一支起伏不定、发挥不稳的球队有何打硬仗的资本? 20年前,我们赢日本、沙特不在话下,可如今我们早被对手甩到了身后,原因不言自明。整体实力上的落后、技不如人才是中国足球最沉重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