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如何大规模养殖 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经济学



    十年来IT业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直至产业融合的实践,已经让人们从理论高度上开始进行规律性的探讨。

  “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是《维基经济学》的副题。

  这个副题据说是在网上通过大规模协作征集选取的,难怪它比“维基经济学”这个书名更加确切。《维基经济学》谈维基的地方很少,它主要谈的是协作,或者说互联网条件下的大规模协作。对作者之一的DonTapscott,搞互联网的人应该不陌生。他十年前就写过关于互联网的三部曲,那时更多是经验归纳。现在DonTapscott开始总结了,他把互联网根子上的道理,总结为“大规模协作改变一切”这个命题。与我十年前提出的“融合创造财富”,基本是一个意思。这个结论,我觉得特别对胃口。最近我还看到一本叫《关联经济》的书,题目更加直奔主题。

  融合(或者叫协作、协调、协同、关联、聚集、聚合等)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十年来IT业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直至产业融合的实践,已经让人们从理论高度上开始进行规律性的探讨。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一书就是对实践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回应,反映了理论创新要跟上实践发展的要求。然而,更多经济学家也许应该受到批评:对融合(或协作等)这样一个涉及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方向性变化的经济学主题,缺乏基础理论一级的解释。因此逼得DonTapscott这种研究互联网实践的人写“经济学”,本身就反映了经济学家的缺位和职业敏感的缺失。

  《维基经济学》讲了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但在这个“一切”之中,应该不包括经济学。我讲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经济学”,意思是沿着《维基经济学》的主题,看看大规模协作在改变完经济、社会和普通老百姓之后,如何最后转变经济学家的观念,将融合或协作这个概念,内生地融入经济学体系。探讨这种可能性。

  经济学,特别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总结工业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经济学把“分工创造财富”当作一种定见。对分工的所有反义词,如融合、协作、协调……一律持一种偏见态度。在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中,分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协调是次要方面;而在信息革命的生产方式中,融合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工成为次要方面。生产方式决定经济学家的问题意识。经济学家长期坐在书斋中,不积极接触新的生产方式实践,这是与互联网本质相关的这一系列概念无法进入经济学“正统”的总的认识根源。

  由于存在生产方式偏见——过于浸淫传统工业化,而歧视信息生产方式——经济学系统存在四种“赢家的悖论”(指理论与实践相反),妨碍从深层认识“大规模协作”现象。

  信息无用论

  第一种,认为市场自发解决协调问题,信息没有价值。经济学家并非没有看到分工离不开协调这样一种现象,而是似乎在潜意识中认为“协调不是问题”。典型代表是斯密,认为市场自发调节达到均衡。隐含了充分信息假设。客观上等于假设信息不值钱。其推论是不符合现实的:既然大家都具有充分信息,就不需要信息技术革命解决信息问题,也不需要互联网解决协调问题。

  第二种,认为信息虽然具有价值,但只涉及成本,不涉及收益。典型代表是科斯。科斯提出交易费用概念,最大限度接近了协调问题。交易费用本质上就是协调费用。科斯认识到人们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协调是有成本的。这是一大进步。但制度经济学只是把信息与协调问题,局限在成本范围内加以认识。而忽略了大规模协作可以主导新价值创造的一面。这种忽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杨小凯为代表认为互联网确实起到协调作用,但那只是降低了分工的成本,有利于进一步分工,但它本身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还得靠分工专业化。照此推论,三网融合、3C融合,两项业务并成一项业务,价值岂非不进反退?二是张五常提出一国交易费用百分比“减低少许,就大富;增加少许,就大贫”,被讥为美国应该大贫如埃塞俄比亚。争论双方都忽略了一国产业融合中交易费用和协调费用上升带来财富创造的问题,比如印度BPO不正是赚信息协调费用的钱吗?阿里巴巴已经上市,他的收入来源全都来自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阿里巴巴发了财,中国反而会大贫吗?

  第三种,认为信息可以带来收益,但只能来自信息不对称。现有信息经济学是信息无用论的第三种隐蔽形式。信息经济学只研究信息不对称,而很少研究信息如何对称(这正是信息革命与大规模协作要解决的问题),忽视了信息的“对等”(P2P)之用(相当于对等信息无用论),实际把工业化的秩序(委托-代理关系)固定化了。信息革命的使命,不是要建立信息经济学所说的信息不对称的秩序,而是相反,要打破这种秩序。在《维基经济学》中,用一个简明而有力的词说,就是“透明化”。《维基经济学》比信息经济学“觉悟高”的一个表现,在于它的定义是“对等生产的科学和艺术”(TheArtandScienceofPeerProduction),从根本上反对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这种陈旧的生产关系。

 锦鲤如何大规模养殖 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经济学
  知识无用论

  经济学中另一个与大规模协作有关的概念,是博弈论中的共同知识。知识无用论的准确提法应是共同知识无用论。

  受西方文化背景影响,早期的博弈论基本是斗争哲学,片面研究非合作博弈,忽视合作博弈(现在情况虽有改善,但也好不了多少,只比信息经济学的“偏科”略好而已)。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的主要区别,在于共同知识的有无。博弈双方如果形成共同知识,双方的协作机会就会大增。我称非合作博弈为知识无用论(或共同知识无用论)。非合作博弈理念现在已渗透到知识本身的制度设计中。知识产权制度就是这种(共同)知识无用论的最佳实践。

  《维基经济学》提供了知识无用论的最大反例,这就是互联网上的知识协作共享。维基本身、开源运动本身、搜索引擎……就是知识协作的范例。作者倡导建立“新亚里山大学派”,实现科学的共享与共享的科学。

  协同无用论

  互联网的关键特征,除了(对等)信息、(共同)知识外,就是(网络)协同了。经济学排斥协同这个范式。我称之为协同无用论。

  哈肯协同学强调: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涨落而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可以通过自组织而使系统产生新的有序。《维基经济学》可以说是哈肯物理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它强调通过网际的相互作用产生协作效果,并达到自组织的程度。

  经济学对分工的研究十分细致,相对而言疏于研究协同。与协同有关的许多关键概念,如范围经济、品种多样性、收益递增、互补性、外部性等还都处于边缘状态,而且与协同本身还隔着一层。例如迪克西特关于品种多样性的模型,用到新兴古典经济学上,就被用到证明与协同相反的方向上了。好在近来的演化经济学已把自组织理论纳入自身范围。当然,将所有协同现象及其因果联系系统化,还有待时日。象《维基经济学》这样的书,对经济学只能起到外围的启发作用,经济学本身对大规模协作的接受,关键还要取决于范式转变。

  《维基经济学》一个美中不足,是译者再次将开源译成了“开放源”,令IT人听了比较别扭。不过这只是个小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9594.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利用食盐治锦鲤鱼病? 锦鲤常见病

锦鲤生病是养鱼者最不愿意看到的问题,但是又无法去回避,因为环境的改变是无法避免的,一般来说,锦鲤生病除了有药物来解决之外,其实食盐也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下面简单的介绍下。怎样利用食盐治锦鲤鱼病?——图片怎样利用食盐治锦鲤鱼病

如何改变网页字体大小 电脑怎么改变字体大小

如何改变网页字体大小——简介有时候我们浏览网页时会碰到字体有时候太大,有时候又太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调整一下字体的大小来达到我们的要求呢? 如何改变网页字体大小——工具/原料IE浏览器 如何改变网页字体大小——方

锦鲤常见病的治疗 锦鲤常见病图解

?锦鲤常见病的防治一、锦鲤鱼病(五种常见的锦鲤鱼病)  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

如何改变自己,128种方法 改变自己的50种方法

如何改变自己,128种方法——简介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

李乐山: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文/李乐山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教授(一)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之——文化断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社会群体行动方式。例如,追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抗灾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花钱方

声明:《锦鲤如何大规模养殖 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经济学》为网友泛黄照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