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两会上,陕西省委书记介绍,在陕西,当地农民争先恐后下山进城。当下,在城镇化浪潮中,似乎让农民进城,成为一股热潮。 不过,农民下山进城,其实并非唯一的出路。 事实上,相对新兴城镇化,中国未来更重要的是农业现代化。 当下,我国的国家战略表现为以 “城市为中心”和“先城市后乡村”。事实上,以反哺的名义,单向开启城市之门,是一种“城市霸权”。城市与乡村不是割裂的,城市与乡村两种文明应该互动发展,在城市的发展中,应该保留对乡村的足够敬畏。
![农民进城 下山进城并非农民唯一出路](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114776639487.jpeg)
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很多乱象,某种意义上与城市先验论有关。在一些地方,一搞新农村建设,就强行把大批的农民强行驱赶到一个地方,集中住到楼房中。 在我最近几年调研的众多城市中,相当大的一批主政者,都将消灭农民,作为推进当地城市化的重要手段。 而被寄予厚望的城镇化,亦以消灭农村,建成城市为业绩。权力的介入,资本尤其地产资本的进入,改变了乡村本来的生存方式,强行将农村纳入工业化体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反弹,在征地拆迁中日益剧烈的冲突,就是血的警示。 而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往往将多少农民转移到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但新型城市化,绝对不是要消灭农民,消灭农村,人为地实现所谓70%乃至更大程度的人口城市化,而是要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共存。 未来中国的乡村应该有三个特点:在经济上,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在社会领域,实现农村的福利与城市接轨,同时,消除中国隐性的身份等级分野,使农民真正成为中国的独立公民。 无论在哪个国家,农业都属于一种弱势产业,正因为如此,这个国家是否具有远见,正可以从其对待农业的态度上看出来。在众多国家纷纷抛弃“见效慢”的农业时,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却仍然坚守农业。美国每年都给予农业巨大的补贴,因此,在美国搞农业,农民赚钱,而国家并不赚钱。 而且农业本身的现代化,也比工业完全取代农业更为合理,从国家战略来说,亦更容易造就产业结构的均衡,增强抵抗经济动荡的能力。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服务业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国,甚至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使美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抗击风险能力,具备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多年不倒的秘诀之一。 农业的现代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农业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中国台湾地区经济腾飞过程中,就没有损害农民的利益,相反,中国台湾成为世界食品主要供应商的过程中,农业被纳入产业化道理,中国大陆未来的发展,亦可借鉴中国台湾农业发展模式,造就大批的农副产品基地,食品工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 建设新农村,亦需在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缩小城乡差距。因为中国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在未来,农村的医疗如何解决?社会保障和教育等谁负责?这些都是构建新农村的重要课题。 此外,中国的农民,普遍需要解决一个身份认同问题。 中国如不从社会制度上,改革现行户籍限制,真正消除身份等级的隐性分裂,从文化上真正实践人人平等的信仰,长久必影响社会稳定,新一代的年轻农民,视务农为畏途,视农业为贱业,振兴农业无从谈起。而数亿农民,也无法找到未来。农村一旦衰败,则城市失去了后方阵地,整个国家可能沦为溃败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