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老家具是上世纪初上海流金岁月的遗物,今天的文化人和实业家希望通过这个载体,将怀旧的情绪凝固在自己的家居空间中。
撰稿·沈嘉禄(记者)
红木蛋型凳卖五元一只 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克勒,陆康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靠润笔生活的书法篆刻家,没有固定收入,却因为“回家作业”很多,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陆康的寓所客厅里放置着几十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式家具,靠窗是一对专供客人小坐的硬靠背围栏式皮面沙发椅,对面是一对布面软包扶手椅,中间是一具有南美风格的绿漆底绘彩小柜,兼作茶几之用,上面坐着一盆硕大的灵芝。窗的右面是一件顶天立地的黑漆底雕花吧台,饰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雕柱,这是当时西洋建筑在家具上的精巧移植。所谓吧台,是现在老家具行内的不规范称呼,其实它是一种既可放置在酒吧,又可放置在家里客厅或餐厅里的一种大型家具。窗的左面是一张牌桌,这也是欧洲人常用的小型家具,可供四个人打牌,也可放在卧室里进早餐时用。客厅深处,还有两具银器柜被他用来存放印章石和古董,一具五屉柜被用来存放上好的宣纸和印章石。而一张看宝台被他用来向朋友展示他所收藏的书画。 陆康与正儿八经的收藏家不同,他的收藏行为不乏游戏精神,一切随缘,逛街时看到好东西就买一两件回来,然后再腾出地方搁置。他从来不考虑器物的升值空间,而是着眼于老家具的神韵,是否可以营造一种曾经熟悉的家庭氛围。他希望在满房间的老器物中找回失去的时光。 陆康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祖父陆澹安是南社成员、国学大师,著述甚夥,与柳亚子、严独鹤、朱大可等人经常酬唱雅集。陆康在祖父的悉心指导下,诗词书印无不精通,尤其是书法,真草篆隶俱精。在他17岁那年,拜篆刻名家陈巨来为师,上追秦汉,下逮明清,经十多年的磨砺,一把钢刀所向披靡,石破天惊,大有青出于蓝不让蓝的冲势。同时,陆康还有缘从沈尹默、刘海粟、谢之光、谢稚柳、唐云、朱屺瞻、钱君匋、来楚生、钱瘦铁、程十发、叶露渊、郑逸梅等海上名家问道,至上世纪80年代,陆康已经是海上少壮派书法篆刻家的扛旗先锋了。 上世纪80年代,陆康移居举目无亲的澳门。先是靠岐黄之术谋取稻粱,安身之后再以书法篆刻技艺谋求发展,硬是在这个久被殖民文化浸淫的小城开辟出一片新园圃,并以此为大本营,将中国传统文化播洒到世界各地。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特区政府鉴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有力传播和杰出贡献,特聘他为中国文化形象大使,每年远赴欧美亚非各国访问,通过书法篆刻等艺术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远方。 现在,陆康在上海和澳门两城之间穿梭,住在上海的时间要略多于澳门。 陆康年轻时与父母同住在溧阳路一幢洋房内,上上下下共有十几间房供一大家子住。十年祸起,家中被抄。家里的红木家具当作“四旧”卖给收旧货的人,“一只蛋型凳子五元,一张桌子十元,都是这样处理掉的啊!就怕收旧货的人不要。当时的情景真可用兵荒马乱、朝不保夕来形容,‘大黄鱼’都有人往垃圾筒里扔,覆巢之下,逃命要紧啊。”他说。 大户人家的红木家具就这样佚散无迹了。 从澳门一路追寻到上海 陆康功成名就后,埋藏于心底的红木家具情结慢慢发作。但兜遍澳门角角落落也很难买到正宗的老红木家具。在大三巴下的烂鬼楼一带,开了不少老古玩店,里面常有中国白木古典家具露面,那种似曾相识的风格,抚慰着陆康的难解乡愁。于是,他用老家具将自己的居室重新布置了一下,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总令登门求字的老外或澳门同胞啧啧称羡。 “最称心的老家具还是在上海买到的。”他说。七八年前,他在写字刻印之余一头扎进吴中路、虹桥路一带的老家具商店,意外发现从洋房别墅里流出来的西洋老家具式样漂亮,做工精细,材质多为柚木、橡木,而售价却不贵,当时上海人对西洋老家具的价值还没到今天的认识程度。他心里一喜,就挑了一对西餐椅。现在它们就放在客厅里。线条流畅,做工精巧,一般而言,这种餐椅的后背横梁上有头饰不算稀奇,他选的那对椅子连两旁立柱上也有精美的卷草纹高浮雕。 “不贵,一对才一千多,现在加一倍的钱也别想买到了。”这对椅子成了陆康在上海收藏的第一件藏品,从此,他开始留意西洋老家具,并且兴致越来越高涨。 在遍访欧美的同时,陆康也很注意搜集各国老家具或小玩意。在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等大型跳蚤市场,他看到了许多被处理的老家具和真皮沙发,甚至有18世纪的柚木家具,品相之好,就像新的一样。“大理石台面,大理石雕塑,还有手工陶器和玻璃器,卖得真便宜!在伦敦我还看到几百支司迪克堆在那里,都是有一两百年历史了,说不定是狄更斯或奥斯汀用过的呢。”但陆康是一站一站的巡游,只能求其小而舍弃大。十几年里,他收藏了许多小玩意儿,既方便携带,也可装点家居。 还西洋老家具以尊严 现在,陆康收藏的西洋老家具已经有几十件之多。他并不奢求成套,只要看着顺眼就买,材质也不怎么讲究,关键是式样要大气,要符合他的审美眼光。梳妆台、吧台、唱机柜、银器柜、餐椅、咖啡桌、西式镶压花玻璃屏风……意外的邂逅,热情的拥抱,仿佛面对美丽的情人。他甚至还在老家具商店的角落里翻出了70年前日本侨民遗留的和式老家具。 随着西洋老家具价值的提升,不少老家具商店的老板找到陆康,希望他将前几年买走的吧台和餐椅再卖回给他们,价格翻倍。陆康当然不干:“我又不是做这门生意的,我图的是心情。好心情,金不换。” 也因为老家具买得兴起,原有的二室一厅日渐局促,陆康干脆在同幢楼的二楼再买下一套二手房。于是,新一轮的淘宝行动开始了…… 家具收藏是很占地方的,一般收藏家买回后或者叠床架屋,或者另租房子堆积起来,陆康认为这种做法与过去米店老板囤粮差不多,不可取。他深知家具是生活化的艺术品,特别是西洋老家具,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精髓,又有人文积淀,应该让它们在恰当的空间里展现昔日的光华,给它们足够的尊严。 经常有一些朋友求陆康的字和印,事先预订一件,但做事认真的陆康要创作并出示几件作品任人挑选。买家看得眼花缭乱,往往不忍舍弃,悉数收入囊中,这笔计划外的收入就被陆康用来收藏老家具。“以这种心态去淘宝,会发现好东西,讨价还价也比较随意了。买回后放在家里,想想这是自己劳动所得,坦然得很。” 这可不是故作清高,陆康曾开过饭店、百货商场和娱乐场,商海乘风搏浪,胜似闲庭信步。但他是一个痴迷于艺术创作的人,骨子里是一个传统文人,所以他在金钱面前从来没有迷失过方向,前些年便金盆洗手,掸去商场的尘屑,转身来到书房,操起毛笔和刻刀,笑嘻嘻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在这样的心情主导下,老家具的收藏就成了他这个正宗老克勒的生活乐趣,成了一种休闲方式,带着鲜明现代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元素的西洋老家具不仅为他营造了一种老上海的环境,为自己回想年轻时与祖父一起读书写字的岁月提供一种背景,还为自己进行多元文化的研究、交融与探索型创作,铺开一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的场面。更主要的是,对一个追求格调生活的艺术家而言,西洋老家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值得久久咀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