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重返中国市场的菲亚特能否再现在欧洲的复兴之路?
□记者 张娅
在中国沉寂数月之后,菲亚特以一种颇为高调的方式重新吸引了众多眼球。8月21日,该公司宣布,旗下的三款车型博悦(Bravo)、领雅(Linea)和朋多(GrandePunto)以进口车的方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菲亚特曾经计划在2007年内引进上述车型,但由于“相关认证工作还没结束”而推迟。直到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这三款车才得以亮相。 在发布新车的同时,原来南京菲亚特的蓝底车标也统一更换成菲亚特全球统一的红底标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菲亚特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同样地带到中国市场上来。”菲亚特集团汽车股份公司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保罗·阿尔贝里诺(PaoloArpellino)表示。这被看作与南汽“离异”后的菲亚特集团保持并加强在中国市场商务运作的一大举措。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宣布战略合作的同一天,菲亚特正式撤出南京菲亚特。这是自1997年广州标致后第一家解体的合资汽车企业。此前6年的合资过程中,南京菲亚特仅着力于产能和销售的提升,无暇顾及品牌建设。此次三款进口车的推出,既是目前尚未找到新合作伙伴的菲亚特的过渡手段,更承载了重塑菲亚特品牌形象的重任。 “我们要在中国市场上树立品牌所具备的五个特征,就是时尚、迅捷、欢笑、简洁、精细。”阿尔贝里诺说。在他看来,“迅捷”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菲亚特想在中国市场以一种非常迅速的姿态来迎接挑战。“这也是为什么菲亚特品牌在中国市场重塑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迅速做出决定把三款车型同时投放,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但我们的步伐并不是到此停止,实际上在这几个月为投放工作做准备的同时,我们已经就一些机遇开始分析和调研,会很快让大家再次看到菲亚特的速度。”他说。 在菲亚特退出合资公司前一个月走马上任的阿尔贝里诺拥有十多年汽车工业的阅历及丰富的企业财务运作经验。2005年开始,他在菲亚特集团汽车国际业务开发部门担任要职,负责菲亚特汽车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际战略联盟的合作和谈判。菲亚特方面在公布其上任消息时称,“保罗·阿尔贝里诺将会更密切地推动菲亚特汽车正在计划中的投资项目开发和新品投放。” 三款进口车推出后,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经销商网络,成为菲亚特在华能否东山再起面临的首要挑战。鼎盛时期,南京菲亚特的经销商网络曾经达到过160家,但菲亚特退出南京菲亚特之前,大部分经销商因长期亏损而选择倒戈,目前经营菲亚特进口车的首批经销商数量有26家。今年年初,菲亚特重新建立了一个营销中心,并且同时展开对进口经销商的授权。2月1日,菲亚特还选择中汽凯瑞为整车进口的中国境内总代理。 不过从长期战略看,进口车业务并不足以支撑菲亚特汽车在华发展,菲亚特需要尽快找到新的合作伙伴。阿尔贝里诺也承认:“菲亚特对于中国市场有长期的承诺,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长期的承诺意味着一定要有本地化的生产。” 与南汽的分手已成定局时,菲亚特就开始在中国市场频繁布局。2007年8月,菲亚特与奇瑞正式签署备忘录,双方将按照50∶5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乘用车,规划年产量为17.5万辆,计划2009年投产。今年7月31日,菲亚特集团又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FPT(菲亚特动力科技)轻型柴油发动机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投资18亿元,年产10万台,其中70%出口。菲亚特方面还确认将与广州汽车集团展开技术层面的合作,帮助广汽做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这都被市场看作菲亚特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的试探之举。另外,买断菲亚特旗下蓝旗亚Lybra技术的众泰汽车,由此衍生的新车型已经上了国家发改委的汽车生产目录:代号JNJ7160——众泰牌力普拉(Lybra),将在2008年下半年上市。 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情况下,对1990年代后期完全退出北美市场的菲亚特来说,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新站稳变得尤为重要。尽管菲亚特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也连续13个季度增长,但美林证券(MerrillLynch)8月20日发布的报告还是将其2008年利润预期下调8%,认为菲亚特无法阻止其2009年的下滑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同样充满压力。乘用车信息联席会7月中旬年中会议传出的消息显示,除7家企业外,其余乘用车企业都未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有些甚至仅完成了计划量的12%左右。最新一份调查报告中,J.D.POWER紧急修改了今年年初对中国市场的预测,调整后的今年乘用车销量虽然仍比去年增加了9.7%,但该增幅将是2003年以来首度低于10%。 尽管内外困难不断,阿尔贝里诺依然显得对未来颇具信心:“很多方面都朝着好的方向在走。”菲亚特集团董事长卢卡·迪·蒙特泽莫罗(LucadiMontezemolo)2006年访华时曾表示,到2010年菲亚特将在中国实现产销30万辆。“菲亚特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阿尔贝里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