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曾被誉为是中国“洋品牌中的本土品牌”,但恰恰是这个自认深谙中国市场脉络的韩国企业一直走不出连年亏损的阴影。自去年调整公司架构以来,一直没有等到好消息传来
记者/丁飞飞(发自北京)
目前国内销售的LG等离子电视“均属尾货出清”,一位知情人士如此告诉《IT时代周刊》。 9月1日,LG电子证实,将其等离子电视业务逐步淡出传统零售终端,转攻商用和工程用途等特殊渠道。据了解,LG目前在国内生产的等离子电视主要供应出口。 LG电子中国区品牌管理部经理郑春姬表示,LG等离子电视渠道策略将发生改变——由于等离子电视在中国的需求并不旺盛,事实也证明等离子更加适合于商用和工程等特殊用途,所以LG等离子电视业务正从民用向商用或工程用途转化,例如与房地产商开展合作。 LG给出的理由是市场“需求不足”,但来自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等离子电视产量同比增长了241.9%,达到78.3万台,广大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的认可度也在提高;同时,四川长虹、南京华显等公司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等离子屏生产线。并且,一些平板厂商为了摆脱在液晶屏上长期受制于上游供货商的现状,也希望借进入等离子市场多一线生机。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对此分析认为,高额的渠道费用让LG的等离子业务无利可图,连遭巨亏,“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遭遇了“沉睡期” LG公司的分析师承认,公司等离子电视遭遇了“沉睡期”,近两年的市场策略以及经营策略出现问题,整体市场占有率下滑明显。“上半年LG在品牌厂商排名中居于第11位,这与其前几年的‘行业前五’形成鲜明反差。”他说,LG等离子电视销量目前排名第10,回升势头不明显。 据中怡康提供的1-5月数据,LG等离子电视在内地市场的零售额占有率为1.02%,位列第9,而零售量占有率为0.81%,位列第10。 有国外媒体报道,韩国LG电子总部原计划今年生产600万台等离子电视,目前缩水为420万台。此外,LG电子冻结了对等离子生产的追加投资,在等离子研发和营销领域的投入相对液晶急剧减少。 LG显示器部门总裁SimonKang预计,等离子电视市场增长将放缓,电视价格也将在今年下半年下降,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升温。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LG退出等离子市场也是迫不得已。 其实,LG在等离子业务上的战线,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收缩。2007年5月,韩国LG电子宣布,为了节约成本,该公司3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中的一条将停产。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LG电子停产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主要原因在于三星等主要竞争对手的紧逼,使LG逐步丧失在等离子面板领域的技术及市场优势。有人算了一笔账,停产一条等离子生产线预计将为公司节省200亿至300亿韩元(约合1.6亿至2.5亿元人民币)的成本。 知情者透露,其实,LG兵败中国等离子电视零售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内部的管理体制——LG既生产屏,又提供等离子电视整机,但这两个业务分属于LG不同的工厂,也就是说这两个业务是横向联系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LG销售公司对市场的反应时间。与之相对比的是,松下等企业则是垂直管理的,做屏的工厂也生产整机,对市场的反应相对比较灵敏。押宝液晶未必稳妥 LG在中国等离子市场的溃败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事实上,自1993年LG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前后总投入已超过20亿美元。然而,LG电子暂时未能解决“战略性亏损”的问题。 从2006年来自韩国总部的禹南均正式接任LG电子中国总裁之后,宣布要走“差异化路线”和“全面推进蓝海战略”,并于去年6月开始,对LG电子全国范围内的原有渠道和研发部门进行全面调整。 有LG电子北京总部市场部离职人士透露称,禹南均的“渠道调整”使很多拥有良好业绩的营销部长被裁,这些被裁减的老员工又直接影响到了之前与他们长期打交道的经销商,这使得一些产品的销售量明显下滑,其中就包括价格不菲的等离子电视机。 最近,LG的中国公司又在酝酿一次大规模的部门整合重组。据了解,公司内部已确定裁撤手机总部,将原来的手机部门并入到家电部门中,而各地手机分公司也将被并入家电分公司。除此之外,其IT事业部门也会一起参与整合计划。 其中,放弃等离子市场就是LG电子中国公司新一轮调整计划中的一环。LG方面称,今年重点放在数字电视产品的发展与推广上,年初就确定了液晶电视的重点投放策略。但是去年8月,LG曾把液晶面板产量削减10%左右,以缓解全球面板市场供过于求的不利状况。如此看来,押宝于液晶也未必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