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颠覆传统的品牌营销之作:爱情经济学》
第二章知名度与美誉度 潘金莲之所以臭名昭著,是因为她的品牌美誉度过低造成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设法将她的低美誉度转化成高美誉度。 从潘彩妮到潘金莲,我的人生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我面临着许多的风险,但我用暗示的方式告诉自己说,那是很值得我去做的事情。我甚至对着自己说出声来:“从此之后,我就叫做潘金莲啦!”从潘金莲这个品牌名称开始,我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而我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潘金莲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女性品牌名称,一旦我使用这个品牌名称,就能够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每一种商品都在吸引顾客的眼球,每一个女人都在吸引男人的眼球,在如今这个被称为注意力经济的商业时代,我将会因为潘金莲这个品牌名称吸引多少人的眼球啊!多么绝妙的idea,我将因此而一举成名。 其次,我觉得我的身世与潘金莲极为相似。因为同病相怜,因为感同身受,我希望我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刷新潘金莲的品牌含义。 《金瓶梅》中介绍说,潘金莲的父亲是一个裁缝,因为身患重病,没有钱看医生,在潘金莲九岁那年撒手人寰。潘母中年守寡,无力养家糊口,把潘金莲卖到了王招宣府上。一个天生丽质而又出身贫苦的女孩子,就这样开始了她命运多舛的人生。
![第4节:第二章知名度与美誉度(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73341592051.jpeg)
所谓招宣,大约是一个高级公务员的职位吧?潘金莲在王招宣府上生活了六年,在这里读书识字,并且掌握了许多才艺。在音乐方面,她似乎有很好的天赋,极会“品竹弹丝”,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更令人赞叹的是,她能够自己写诗填词;唱起歌来,不仅声音甜美,而且感情丰富。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女红针指”也做得很好。当然,她也爱美,很会打扮自己,平日里“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她那时“乔模乔样”的可爱神态。 潘金莲十五岁那年,王招宣去世了,潘妈妈趁机将她以三十两银子的价钱转卖给张大户。女大十八变,随着一天天长大,潘金莲出落得像花儿一样美艳动人。张大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寻着一个机会,占有了豆蔻年华的潘金莲。张大户的老婆发觉了他们之间的事情,自然不能容忍,哭闹了好几回,三番五次地把潘金莲打得死去活来。张大户无可奈何,就找到武大郎,让武大郎做潘金莲名义上的丈夫,暗地里还与潘金莲偷情。想想看,潘金莲何等命苦,一个芳华绝代的才女,就这样嫁给了个头矮小、容貌粗俗、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 武大郎呢,真可谓喜从天降,不仅平白得到了潘金莲这样的大美人,而且以潘金莲丈夫的名义,平白得到了张大户的许多好处。包括不要租金的房子,做炊饼生意的本钱,都是来自张大户的馈赠。平日里手头有些不方便,张大户也“甚是看顾他”。当然,武大郎也颇知好歹,每当张大户与潘金莲偷情,却也不声言。这样朝来暮往,过了许多时日,直到某一天张大户得患阴寒病症,一命呜呼。 我的命运可谓是潘金莲的翻版。若论出身,可能还不如潘金莲当年。潘金莲出生在一个裁缝家庭,而我却出生在一个偏离城市的山村。潘金莲从小死了父亲,而我虽然父母双全,日子却过得同样的贫困不堪。人人都说家乡美,可是在我的印象中,除了艰难的生活,我怎么也找不到一丁点儿的美感。对我而言,那种无限美好的人生,似乎永远都在向往中,在向往中那个虚无缥缈的未来。初中毕业以后,父亲没有钱供我继续读书,我只好跟随村里的大嫂大姐,到城里去打工。我做过许多工作,后来通过家政服务公司的介绍,来到王可留先生家里做保姆。王可留先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他忽然来到我的房间,像张大户当年占有潘金莲一样占有了我。我当时正是十八岁的年纪,刚好与潘金莲失身的那一年同岁。 我恨王可留。不过,我也许应该感谢他。他包养了我,还是我重返校园的资助人。在他的资助下,我终于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大学毕业以后,根据我和王可留达成的协议,我来到他的公司做文员,职位名称是总经理助理。 一如张大户与潘金莲当年,王可留和我的孽情也引起他夫人的警觉。而王可留的态度,也一如张大户当年。他找来公司里的一位农民工,让他做我名义上的丈夫,暗地里还来与我偷情。这位农民工,就是李树的哥哥李丁。 没有人比我更痛恨武大郎的了。别看他表面上老实巴交的,其实极其庸俗势利。任由如花似玉的老婆跟别的男人偷情,他却躲在暗处数钱。从男女婚姻的匹配性上讲,他不仅在相貌、身高、才华方面配不上潘金莲,从骨子里流露出的庸俗势利也着实可耻可恨。可叹世道不公,人们总以为武大郎懦弱老实,给予了他无限的同情,却用了最肮脏的字眼来形容那个命途多舛的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