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仲尴尬的家 尴尬的相声



张鸣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相声,经过了一个极度繁盛,然后风头被小品压倒,最后跟小品一起衰落的命运三部曲。显然,眼下虽然相声界拼死挣扎,一次次组织相声大赛,但十有八九,比不过电视台的选秀节目,这让相声的业内人士和所有喜欢相声的人,不免有点悻悻然,但又无可奈何。

 王平仲尴尬的家 尴尬的相声
  为什么呢?难道是相声界集体缺钙?一下子都丧失了才能?显然都不是。年轻的不说,单讲上世纪80年代走红的这批人,也还没有过创作盛期,断没有一下子集体打蔫的道理。

  对于相声,我是外行,只是看客,不过,在我看来,相声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是讽刺在当下遭到了过于严苛的限制的缘故。讽刺是相声的灵魂,自有这个曲艺形式起,就是如此。社会上有不平事,老百姓有怨气,小到恶媳虐姑,大到贪官欺民,皇帝不讲理,弄个“包袱”抖出来,大家哈哈一笑,万事大吉。可是眼下的社会,人们,尤其是大权在握的人们,心理都比较脆弱,一丁点风吹草动,都草木皆兵,如临大敌。相声讽刺谁?这本来不是个问题,但现在麻烦了。真要是把话说出口,“包袱”抖出来,网上的愤怒,就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讽刺官员,那更了不得,哪怕你泛泛地说,打着太极拳说,也会让你麻烦不断,多半连作品出世都难,最大的可能,就是胎死腹中。你说我不针对任何人,只讲社会现象,那也不行,凡是可以讽刺的社会现象,都有人敏感到是在说自己,听了就脸红心跳,对号入座,结果得罪的人更多。唯一可能的,是讽刺商人,但是大点的商人,也不敢讽刺,小点的商人,讽刺起来,艺人们自己就感到不厚道。于是,大家只好拿自己家人开心,凡是相声演员的家里人,就都倒了霉。尽管如此,艺人们卖自己家人,卖得含泪忍痛,但时间一长,观众还是觉得单调,老调子讲多了,人都走了。

  有人说,眼下的相声,甚至都比不上过去宫廷里的插科打诨,因为,古代的宫廷里的弄臣,至少还敢涉及一点严肃的话题,甚至连当红的权臣,都敢讽刺,而今天,但凡有点权势,说相声的就不敢碰。

  举例说来,明朝的明武宗,是个昏庸兼胡闹的皇帝,在他的时代,宦官刘谨,权倾朝野,连交给皇帝的奏折,都敢拿回家去胡批,可是,武宗有个弄臣名叫阿丑,隔三差五给皇帝演点类似于相声小品的东西,讨得皇帝开心。这个阿丑,居然敢在皇帝面前,讽刺嘲弄刘谨,以及他的帮凶,皇帝哈哈一笑,刘谨也无可如何。即使文网严密的清朝,京剧小丑,也敢拿王爷开开心,讽刺一下权倾朝野的李鸿章什么的,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在有皇帝的时代,皇帝和官员,尽管有可能对文字比较敏感,不许文人写文章含沙射影,但对于民间的曲艺和戏剧,还是相当宽容的,因为他们知道,来自民间的笑骂,一般不会给统治带来麻烦,有时候还是好事,可以把民间的怨气化解于嘻嘻哈哈之间。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有权人,不仅神经过敏,而且格外在乎自己的尊严,哪怕遭遇一点嘻嘻哈哈的讽刺和调侃,都会暴跳如雷。将所有调侃、嘲讽,都视为对自己的冒犯。正因为如此,那些负责审查演出节目的人,只好格外小心,不允许哪怕有一丁点不和谐的声音,生怕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出点令上面或者左邻右舍不愉快的事情。可是,这样敏感,难道讽刺就会消失吗?否。演员是不能说话了,但全民都在恶搞,都在调侃,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恶搞,让外国人进来一看,吓了一跳,怎么中国还没有进入现代,就全都后现代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8878.html

更多阅读

历史 重点复习——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2)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内容(1)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国家画院王平老师属刻 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

王 平字乔笙,安徽桐城人,博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社主办的《美术报》工作至今;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余秋雨抄过老师“张可”王元化夫人 的家 余秋雨

余秋雨抄过老师“张可”(王元化夫人)的家——吴拯修访谈录萧夏林中国第一部问谎文学书吴拯修先生的《问教余秋雨》出版发行后,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北京晚报、深圳晚报、羊城晚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著文推介;凤凰网、新浪网、腾讯

声明:《王平仲尴尬的家 尴尬的相声》为网友萌哒哒的逗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