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抄袭事件 复旦“抄袭门”事件始末



    2007年12月24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校园网上挂出“2007年第1号”通告,向全校师生通报对三起学术剽窃事件的调查审议结论与处理建议,引发强烈反响,复旦被认为有勇气“自揭家丑”。

    撰稿/贺莉丹(记者)张益清

  研究生教材“严重抄袭”

  “2007年第1号”通告称,自今年5月以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收到三起学术违规举报,分别是:匿名举报外文学院陆教授等人所编教材涉嫌存在严重抄袭现象、匿名举报五官科医院迟教授等人涉嫌论文抄袭、实名举报信息学院博士生叶某及其导师顾教授两篇论文涉嫌抄袭等。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按《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有关要求、规定和调查程序进行了相应调查核实和审议。

  第一起学术造假事件来自2007年5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学院某教师的举报,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陆教授主编,数位青年教师参编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存在严重抄袭现象。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接到举报后对此事件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举报内容基本属实,该书确实存在着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情况。

  2007年9月30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后认为:陆教授与几位青年教师在所编教材中严重抄袭国外公开出版的书籍的事实已调查清楚,他们所犯抄袭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对此,陆教授应负主要责任,其他几位教师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建议对陆教授及其他四位教师的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陆教授已到退休年龄,建议外文学院不再续聘。同时将此事通报研究生院和出版社,建议出版社将存书全部销毁,已经发行的也尽可能收回处理;建议研究生院撤消该教材,并对陆教授申报的课题(包括资助的经费)追加处理。

  对其余四人,建议外文学院根据他们所犯错误和认识的程度作出必要处理。对他们之中正在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应会同研究生院作出相应处理。

  记者了解到,陆教授的头衔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其简历显示,他曾主编过多部研究生英语教材;其余几人,则是外文学院年轻教师。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U教授告诉《新民周刊》,学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曾向外文学院个别教师征求过对此事的意见,而对陆教授与其他四名青年教师的学术抄袭行为的处理建议,约2个月前在外文学院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宣布过,陆教授是1970届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算是‘文革’前最后一届进校的大学生”,他也一度被派到上海海关学院外语系任教。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葛剑雄教授告诉《新民周刊》,外文学院这位教授刚满60岁,“对他已是很严重的处分,本来如果没这事,可以返聘他,他完全能工作到65岁,我们不续聘,等于取消了他继续执教的资格;另外,那几个年轻教师都是他的学生,他带头这么做,无形中也害了这些学生。事后他也很沉痛,多次向我们和他的领导检讨,他希望给他一个继续从事教学的机会,但我们认为原则问题,没法迁就”。

  博士后窃用他人图片

  第二起学术违规事件来自网络举报。2007年7月中旬,在知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出现一篇题为“发生在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的‘黄禹锡造假事件’”的匿名信(以下简称“事件”),举报复旦大学五官科医院迟教授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2月第41卷第2期第132页一文中,实验结果中的图片”涉及造假、剽窃。不久,复旦大学纪委等有关方面收到内容相同的匿名举报信。

  根据《规范》有关规定,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此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经查,信中涉及的“造假、剽窃”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刘某,于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期间在复旦大学五官科医院做博士后,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五官科医院迟教授,当时是刘某博士后工作指导教师。

  刘某承认,被举报文章的设计和实验是他在郑州读博士生期间的部分工作,到五官科医院做博士后以后,为便于将这部分工作作为成果发表,他窃用了他人部分图片来说明观点,并且写上文章受到国家科技项目资助,文章其他作者(包括迟教授)对其剽窃行为并不知道。

  2007年9月5日,五官科医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对该事件的处理。与会委员认为,该论文的抄袭是刘某个人行为,迟教授负有把关不严的责任;会上,迟教授做了检讨。

  9月14日,医院学术委员会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通过对此事件的处理意见:1、此篇论文属抄袭;2、取消并收回刘某博士后出站证书;3、迟教授停止招收博士后两年;4、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导师迟教授检讨;5、各科室予以传达、重申纪律,加强科研道德教育。

  9月30日,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全体会议对此事件进行审议,同意五官科医院学术委员会对此事件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并建议在全校博士后流动站会议上对刘某论文抄袭行为进行通报。

  一篇文章变成两篇论文

  第三起学术造假事件亦来自“新语丝”网站的举报。2007年8月14日,“新语丝”网站出现举报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叶某、顾教授两篇论文涉嫌抄袭的帖文;不久,学校又收到信息学院退休教师发来的实名举报信件,称叶某的一篇英文论文A和中文论文B的内容基本相同。作者先将英文形式的论文A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然后将其译成中文形式的论文B,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实质是同一篇论文的内容,其部分内容涉嫌抄袭自论文C。

  接到举报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责成信息学院组成学术规范小组,负责调查此事。学院学术规范小组经过对论文A、B与论文C的内容的细致比对,发现论文A有28处和两张图的内容与论文C的内容基本一致,使用的公式一致,仅对其中的一些字母进行了替换,认为论文A、B有明显的抄袭论文C之嫌。信息学院学术规范小组认为举报情况属实,论文A和B具有严重抄袭行为。

  叶某是顾教授的博士生,他承认这两篇论文是其本人独立向ISPCA国际会议和通讯学报投稿的论文,顾教授知道其投稿并表示同意,但叶某在投稿时忘记将投稿论文同时传给顾教授。

  当论文涉嫌抄袭一事被举报后,论文作者均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立即用电子邮件向论文C的作者进行道歉,向登载论文B和C的刊物作了说明和道歉,并多次做书面检查。

  2007年9月30日、10月31日和12月3日,校学术规范委员会举行三次全体会议,就叶某、顾教授的两篇论文涉嫌抄袭一事进行审议。委员会认为举报情况属实,叶某、顾教授的两篇论文具有严重抄袭行为。叶某作为主要责任人,建议学校做出开除其研究生学籍的处理;导师顾教授在叶某抄袭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研究生院暂停顾教授两年内招收研究生资格;并建议学校同意顾教授辞去信息学院副院长职务的请求。

  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运作

  2005年4月,经复旦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作为复旦学术委员会下属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调查、处理学术规范问题。

  首届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共7人,其主任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俞吾金。其他委员包括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经济学院教授华民,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迅,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朱绍龙,以及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郭慕依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林祥通。俞吾金教授介绍,分管此项工作的是复旦大学副校长陈晓漫。

  华民强调,学术规范委员会受理的举报包括实名与匿名,举报人一般是有备而来,目前举报的途径很多,“有群众来信举报、网络举报等”。葛剑雄表示,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收到的投诉不少,不止这3件,有的举报是夸大事实,有的查下去是没有的,但也有的举报基本准确,凡是正式转到我们学术规范委员会的举报,我们每一件都调查;能答复的,我们全部答复。我们尽力了。比如,某单位有个匿名举报,我们也会把处理结果给这个单位,请他们想办法尽可能给举报人答复;譬如这次,考虑到因为对方是网络举报,所以也在网络公布,才能给人答复”。

  葛剑雄教授认为,学术规范委员会的委员们遇到的问题是,事情查清楚了,怎么处理?“当然会有不同意见,我们最后的处理结论要给被举报人看,他们都承认错误。但人之常情,被举报人总希望能尽量宽大处理。抄袭的事情,都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在责任认定上有时的确比较困难,比如,这次有位以前是副院长,根据调查情况,学生承认是自己做的、没通过老师,但他的文章用了老师的名字,像这种责任认定,我们只能往最低限度认定,学生承认了、老师跟学生讲的一样,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认定是学生做的、老师不知道。”

  一些被举报人担负着领导工作,但华民认为,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调查是针对学术方面,“行政职务不起作用”,他表示,总体而言,复旦大学大部分学者是按科学规范做研究,整个调查过程中,他本人尚未遇到过有人说情的情形,比如,将被举报人的论文与抄袭的原文放在一起,“我们拿着举报信件去谈,他是不是学术侵权、是不是抄袭?铁证如山,逃不掉的”。

  对外界评论复旦处理学术违规问题透明度不够,华民认为,“我们是选择适当案例发布公告,向社会表示我们的决心而已”,他表示,前两年复旦也出现过类似查处学术违规事件,但未在媒体公开。

  要打苍蝇还应打老虎

  也有人指出,此次揭露的学术不端行为只是“冰山一角”,对学生的处罚“太重”,而对导师暂停招生这一处罚“太轻”。

  华民认为,此次复旦大学通告的三起学术造假事件中有两起“现在处理的导师都是发表文章的第二作者或第三作者,他们都不是文章执笔人,现在出现剽窃的主要是学生。但老师必须承担责任,因为他同意发表该文章。”在他看来,此次对导师的处罚是较重的,“导师是连带责任,停止招收研究生两年,对导师来讲,声誉就没有了”。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U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生写文章时会download(引用)一些他人著作内容而不注明出处,学生有时甚至不告诉导师文中引用的部分,“老师有时能凭经验知道,有时也不好发现”,U教授认为,如出现类似剽窃行为,主要是针对剽窃的当事人。

  U教授则提出更警醒的意见,“学校不但要打苍蝇,还要打老虎”,因为此类学术抄袭行为,好比“在超市中抓到小偷”,证据确凿,如不严惩,终将影响高校声誉。

  但一些高校因为害怕“丢人”,也会对有学术造假行为的教授进行庇护。“所谓的庇护,一种可能他跟领导有利害关系,甚至领导本身也学风不正,我知道有这种情况;另一种,在现行的考核制度、竞争条件下,学校尽管关起门来可以对他批评、教育甚至处理,但为了怕影响学校的学术地位,也会对外不公布或给予庇护”,葛剑雄分析。

 复旦大学抄袭事件 复旦“抄袭门”事件始末
  同时担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葛剑雄介绍,到目前为止,因为成员分散、没有专职人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主要是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还无法直接对学术造假事件进行调查。

  已发现的全是故意抄袭

  葛剑雄承认,我们原来的学术规范较多通过自律、依靠道德,但缺少他律与规范,这造成一些学术不规范问题,这样的不规范较易纠正,跟故意剽窃也有本质区别,“但现在的问题是,已发现的几乎都是故意抄袭!”葛剑雄强调,在他看来,造成学术剽窃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应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一是,我们的制度恐怕也有些问题,比如以前只有几百个研究生,现在发展成几千、上万个研究生,核心期刊很少,也要求每人在核心刊物上发一两篇文章,连老师都做不到,对学生这样的硬性标准不切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在毕业、求职压力或虚荣心作用下,产生抄袭行为。对教师来讲也有这个问题,过分强调这些成果,还规定一定数量、档次,有些人就不能正确对待。

  “再次,学校对这种事情、对比较虚的东西,有的明明知道,非但不引导,而且往往为了本单位、小团体的利益,把小的吹成大的,突出这个成绩。实际上,做学问有其规律,不可以大跃进,但我们往往操之过急。这就需要我们改革研究生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同时认识到我们学术的进步有个自然发展过程。

  “第三方面,也应该承认现在个别人或少数人道德沦丧,根本没有廉耻之心,这几年来,这样的人更多了。对这种人,只有坚决打击,该处分的处分,已到违法程度的、要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特别对其中极个别的领导干部,我认为完全要给予坚决处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8821.html

更多阅读

王力宏对“《火》是抄袭的”的亲笔回应 王力宏抄袭门

有人说我写的这首歌“火”是抄袭,我的回答是:“你该多听一些国外的音乐!听不是为了要模仿,而是为了要训练自己的耳朵,教自己的耳朵该怎么去听音乐。”有一些歌没那么表面,背后的创作者在写这首歌的时候,是有他的道理跟目的。     每一

“造假门”始末 we离队门事件始末

达芬奇案中案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1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1月02日 | 评论(45)达芬奇家居举报央视记者故意编发虚假报道,牟取巨额非法利益,并报案称数名中间人涉嫌敲诈勒索和诈骗财新《新世纪》 记者 高昱 王姗姗 龙周园 邓

腾讯,你何时能停止抄袭? 腾讯抄袭门

翻译歌词,本来只是这样一位大学生坚持了许多年的爱好。我喜欢将自己的感情与喜欢的音乐与歌词结合,在方便各位音乐爱好者的同时,也略微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可是,这样一件简单、快乐的事,却因为QQ音乐肆无忌惮的抄袭,变了味。2014年4月,在使用

孙悦新歌《今天》陷入抄袭门!!附视频 华晨宇新歌抄袭

家乡歌手孙悦参加黑龙江电视台50年台庆,表演了最新作品《今天》(作词:关喆、作曲:汪琨),这首歌很适合孙悦演唱,家乡人为孙悦又有了一首好听的歌而高兴。后来网友陆续发帖,经过歌迷的指认,《今天》这首歌曲完全抄袭自日本当红组合近畿小子(Kin

声明:《复旦大学抄袭事件 复旦“抄袭门”事件始末》为网友岁就超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