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的时间已悄然走过,但我们身边那些前进的足音却依然在回响。
几乎一夜之间,安徽省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誉满全国。 七年前,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无数领导为之赞叹,让无数记者、专家、学者前来追根求源。 如今,太和县又进行新一轮改革,整合财政资金,举全县之力,全力建设新农村。 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之后,太和县各项指标全线提升,目前,太和县围绕“主攻工业,繁荣三产,强农固本,和谐发展”主题,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太和县财政局局长尚卫东,把人们的视线再次引向这个崭新的皖西北太和县。 ——采访札记近年来,太和县财政局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服务发展”这一主题,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实现了财政预算平稳运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社保、医疗、教育、十二项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得到基本保障,全面构建了和谐太和。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亿元,占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7.3%,增收6427万元。支出完成92000万元,增长2706%,增支19902万元。
强化队伍建设 在财政的改革和发展中,人是决定因素。如何建立一支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靠得住、有本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太和县财政局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念。 强化五个意识,全面提升财政干部政治素质。即脚踏实地,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奉献意识;奋勇争先,真抓实干的效率意识;依法行政,宽严相济的公正意识;陶冶情操,拒腐不沾的廉洁意识。 积极突出五个围绕,做好五篇文章,即:围绕崛起做财政发展文章,围绕和谐做工作协调文章,围绕效能做作风建设文章,围绕管理做规范理财文章,围绕民生做惠民惠农文章,全面促进了财政工作的快速发展。 强化财源建设 狠抓财政建设,坚持做到国税地税并重,大、小税种并举,预算内、外兼收,并下大力气清理欠税和漏征漏管户,充分挖掘增长潜力,狠抓均衡入库,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 深入抓好税源调查,建立税源档案和纳税户台账,强化目标责任制和源头征管,细化收入总量,并将任务分解到位,认真落实。集中力量狠抓了医药、建设安装和交通等重点税源的征管,并实行“以旬保月,以月保季”,抓管促收制度,做好分类指导工作,确保了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强化政府非税收的征收管理。一是切实把政府非税收入计划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加强了票据管理,坚持“以票管钱”,坚决做到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了预算外资金由“两权不变”向“两权归还”的转变,“专户储存”向“综合预算”的转变,有效杜绝坐收坐支现象。2007年非税收入2888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386%。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45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25660万元,罚没收入94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0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68万元。二是加强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先后对全县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城区房屋进行划片,设定最低价,做到应收尽收。2007年年契税入库1100万元。 推进财政制度改革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有太和县的财政制度的改革。率先成功试行了一系列新的财政管理新规,使太和县在管财、理财上创造出一番崭新气象。 强化会计核算。以公共财政改革为重点,严格遵守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认真做好全县统管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会计结算、会计资料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保证了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同时,认真审核报账单位的收支票据,严格把关,规范了收支行为,基本杜绝违规违纪支出、白条、铺张浪费、“乱收乱支”和私设“小金库”现象,提高了财政运行质量,优化了财政收支结构,强化了财政监督。同时,严格执行招待费“三单合一”制度和大额支出转账制度,使单位的招待费、汽车燃油费、维修费及设备购置费等支出明显下降。 扎实推进政府采购。以公共财政支出改革为重点,全面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机制建设。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采购”,在每次采购前,公开采购内容、办事程序、采购方式,积极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实行采购主体、验收主体、支付货物主体三分离制度,采购办实施物品采购,采购单位负责购进物品的验收和签单,结算中心支付货款,形成钱与物、验收与付款相分离的采购新机制。同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质检部门等单位参加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增强了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预防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强化乡财县管。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强乡镇财政支出专户的监督管理。在管好乡镇财政结算专户、工资专户的同时,对乡镇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监督。首先把乡镇的退耕还林资金、粮补资金、灾减资金,下派干部项目资金由结算专户拨到支出专户,工资和民政资金由工资专户拨到支出专户,然后对各专项资金和乡镇业务支出情况进行审核监督,保证了乡镇财政收支管理的规范有序。
积极做好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一是做好涉农资金发放。2007年组织发放了18项涉农补助资金,补贴资金总额10776万元。二是建立了层层负责补贴工作责任制,成立了太和县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按照“三个统一”、“三个公开”和“五个一”的标准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六到户、六不准”,向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较好地防止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完成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三堂镇(2005年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总投资900万元治理面积2万亩的三塔镇(2006年完成)土地治理项目,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三重效益。 现在,太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走上了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实现了由拐点到亮点的实质性转变。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完成村级区划调整。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组织、纪检、监察、宣传、民政、财政、建委、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太和县村级区划调整实施意见》和8个配套文件,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顺利完成村级区划调整工作任务,全县村级组织由804个调整为312个,调减率为63%。新建制村“两委”班子干部为2517人,比调整前减少1346人,调减35%。并做到以“四个一律”(原村“两委”公章一律收回,原村“两委”干部职务一律终止,原村“两委”组织一律停止活动,原村委会建制一律取消)为要求。以“六个有”(新村有统一的财务账目和管理制度,新村有统一档案资料,新村有统一的工作制度,新村有统一的办公场所,新村有统一的办公设备,新村有一支新的村级干部队伍)为标准。以“三个抓”(抓关键,抓核心,抓根本)为目标,认真落实新建制村各项工作。 全面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明确了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原则。确定了清理对象、范围、内容、统计口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查清、查细、查实。整体工作分为八个阶段:即宣传发动阶段、制定方案阶段、全面清查阶段、分类登记阶段、审查核实阶段、张榜公布阶段、确认阶段、汇总上报阶段。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基本摸清和掌握了乡镇政府和村级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底数,全县乡镇政府债务总额为14204.56万元,债权总额为1073万元。全县村级债务总额为5188.6万元,债权总额为1130.4万元。 强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管理,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县级集中管理,初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费提供贫困家庭学生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实行了“两免一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2007年投入D级危房改造资金973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7550平方米。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由原来的812所调整到583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7年太和县新补充招聘中小学教师300人现已分配到各校任教。 认真清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领导小组,制定了《太和县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太政办[2007]75号)。明确了工作目标、清理范围、清理方法、工作要求,按照计划安排,分宣传发动、核实登记上报、审计部门核查、汇总上报四个阶段,基本弄清了截至2005年12月31日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债务。债务总额为2724万元。2007年县财政拿出1500万元化解债务总额的55%,2008年底前完成全部债务化解工作。 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按照太和县《关于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意见》(太办发[2007]45号)要求。在乡镇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村级设立了为民服务代办点,做到了统一挂牌,统一制度上墙,明确服务项目,规范服务程序,为农民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 全面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 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过程,太和县将进一步落实“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石,丰富和谐社会的内容,提高和谐社会的程度,让百姓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按照动态管理和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对所有已保的五保对象和自愿申请的村民,进行了重新审核、审批,共核定五保对象11650人,其中分散供养对象11207人,集中供养对象443人。同时建立了五保供养对象个人档案和数据库并发证。 2007年太和县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实现:分散供养标准人均达到1200元,集中供养标准人均达到1500元。为确保资金安全发放,五保供养资金全部实行“一卡式”社会化发放。 积极做好社会保障。一是稳步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二是全面开展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出台了《太和县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规定了城乡医疗救助年度一次性定额标准,城镇3000元农村2000元。 太和县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早在2006年就开展部署,目前,已救助城乡特困居民549人次,投入资金115万元。同时,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目前,已核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982人,确保了社会保障对象的工资和有关补助的正常发放。 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完成7个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 2005年以来,太和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为2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门诊楼或住院楼,建筑面积达3.55万平米,2007年上半年全部投入使用。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有连桥、西大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了市级验收。同时,太和县已完成31个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将乡镇卫生院三权上划,进行了25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奠定了基础。 强化农村义务教育。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学杂费,实行“两免”“一补”。目前,县财政已将5992万元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拨付到各中学,以满足学校假期房屋修缮、教学设备配置等教学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选置、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监理、资金统一管理、工程统一验收决算”的“五个统一”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007年投入1685万元, 计划建设改造学校52所,现已完成29所,在建33所。2008年可全部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校舍,实现中小学校舍无危房的目标。 同时,强化“一补”工作,核定在校贫困学生1760人,住宿生活补助按每生239元/年进行补助。 强化农村饮水安全。2007年太和县解决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按照目标任务,把饮水安全工程分两批分解到苗集、三堂、原墙3乡镇。工程总投资1117万元,建设集中自来水工程6处,其中新农村示范村供水工程2处,目前,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 展望2008宏伟蓝图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只有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新的一年之际,太和县财政局不满足现状,积极探索出一套新模式。 强化收入管理。一是强化目标责任。把收入目标,任务细化到各股室及直属机构,与各征管单位、征管人员层层签订责任状,按季考核,兑现奖罚。二是突出税收征管。强化重点税源监控,规范税收减、免、退程序,不断优化服务,规范征管。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可用度,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体系,确保完成全年3.6亿元预算收入目标任务。 狠抓财源建设。一是抓好工业财源建设。通过新上项目、兴办企业,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地方可用财力,促进财政工作迈向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同步并进的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为已引进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争取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来我县发展。三是强化税收经济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税”的思想,始终把支持、服务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税收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提升财政服务职能。一是激活各种要素,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整合,扶持有利于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的项目发展,支持第三产业优化升级,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二是强化支农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扶持政策,探索和建立农民享有公共服务、公共保障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全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实行直补的范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优化支出结构。一是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追加,2008年财政支出预算的重点要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对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二是保证重点支出。继续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把确保社会稳定所需资金放在优先的位置。一要保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二要确保科技、教育、农业等支出的增长。三要确保社会保障支出。 推进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和完善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库,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加速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围绕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收入征缴程序和支出拨付程序,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简化操作程序,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四是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全面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入,财政统筹”的新型管理运作模式,建立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体制,实现非税收入的“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 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政策。认真编报项目,积极对上争取资金。项目是争取资金的载体,项目质量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争取资金工作的成效,因此,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崛起和“县乡财政振兴工程”等政策机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项目争资金、抢份额。 “深化财政管理,构建和谐太和”,这是太和县全体干部员工崇高的追求,太和县委书记刘家坤盛赞财政局全体员工求真务实,开拓超前。 从这里延伸,记者看到许多精彩的镜头:抓好税源调查、建立税源档案和纳税户台账、开展农补贴资金发放、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放眼今日太和,与小桥流水、名园故楼相映生辉的,是珍珠般洒落在太和大地上的无数基础工程。它们孕徽商之灵气,蔚时代之新商,涵一方水土,成为今日太和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