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继续依赖当前社保体系来发放养老金,养老金赤字到2055年将达到当时GDP的6%,而在此前的2025—2035年间,养老金赤字就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JonathanAnderson/文
中国人口增长率近年来出现剧烈下滑,未来还将进入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将会终结。 受计划生育等政策影响,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步伐要远快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人口增速放缓要快于人均收入提高,也就是未富先老。 那么,谁来养活中国逐渐老去的庞大人口,中国现行的养老金体系是否能得以维持? 未富先老 中国人口死亡率比较稳定,为6.5%左右,但出生率却在急剧下降,从1970年的35%下降到2005年的13%。相应带来中国年均人口增长率从1950—1975年的2.1%下降到目前的0.6%。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将如何呢?联合国人口委员会的展望很有意思。它假设了三种情景,我姑且称为“高增长”、“中性增长”和“低增长”。在不同情景之下,人口负增长的拐点会有所不同。我以第二种情景为基准,在2032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为14.6亿,其后下降。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中国人口2035年达到峰值,为15亿,其后出现负增长。这说明,两者估计并没有本质区别。 我所感兴趣的是,中国人口出现数量上变化之时,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都将造成极其深刻影响。 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国劳动人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都处于减少之中。2005年,中国劳动力人口高达9.28亿,未来几年很可能开始出现负增长。我认为,这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必须面对的最严峻的人口问题。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未来老年人的急剧增加。当然,老年人占比提高不仅在于出生率的减少,也因为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人均寿命在1951年不过42岁,在1970年也不过60岁,现在已经达到71岁,而未来,人均寿命还可能继续延长。 中国人口地域和性别分布也在变化。目前,城市人口出生率要远低于农村。同样,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出生率也要低于中西部。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人口增长率甚至出现了负数。在我看来,其原因有政策因素,也有文化因素,当一些年轻人富裕起来,他们会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要生孩子。 相比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中国性别失衡尤其值得关注。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为1.17:1,高于全球1.04:1的平均水平。也是2007年,中国9岁以下的儿童,男性比女性多1300万人。按照当前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4000万。 其实,和中国一样,全球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欧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也同样面临人口结构变化的难题。那么,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何不同呢? 在我看来,他们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增速放缓要快于人均收入提高。这一点,中国还要早于其他亚洲国家。1970年代,世界人口增速维持在2%,现在为1.3%,预计2050年还将保持0.5%的增长;但中国,1970年代增速高达2.6%,但2005年却只有0.6%,而很快就要进入负增长。 虽然,日本、欧洲和美国人口增速未来都将进一步放缓,但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会像中国这样急剧。 比较中国和“亚洲四小龙”可以看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人口结构调整的轨迹和中国几乎完全一致:过去20年人口增速骤然放缓,并即将进入负增长。和“四小龙”也有着较大区别,就是四小龙是先富后老,中国是未富先老。 谁来支付养老金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提前”老龄化,还能不能让自己变富,巨额的养老金将会引发多大的经济问题? 这是所有中国观察家和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毕竟,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人口,退休人口的绝对数字和相对比例都非常惊人,养老金必定也事关重大。 按照国际标准(劳动力为15—64岁,65岁退休)来计算,中国退休人口目前1亿,到2025年将会达到2亿,2040年之后还会飙升到3亿。以此比例来算,中国退休人口占比将从8%上升到25%。 上述计算或许会严重低估了中国实际退休人口。原因在于中国男性退休年龄是60岁,女性是55岁(如果是工人还要早,为50岁)。如果中国政府为创造就业岗位而对退休年龄不做修改,那么到了2040年中国退休人口就将达到4.5亿,将占那时人口总数的1/3。 那么,退休人口增加会有多大负担呢?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来看,当前的中国每10个劳动力只需要供养1名退休工人。按照中国退休制度来计算,每10个劳动力当前需要供养2名退休工人,但到了2050年,则需供养6.5名退休工人。也就是说,2050年,每两个人就要支付一份退休金,在当前国际社会来看,这种负担是极高的。 这一情况,中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那么,未来会不会爆发退休养老金危机呢? 30多年后的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但如果一定要我来预言,我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多么严重的养老金危机,这也是投资者愿意看到的。我的理由有以下四点: 首先,中国社保制度成型时间还很短,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中国养老金覆盖范围至今还在不断扩大之中,而养老金支付水平,更不会是一个确定数字,10到15年后,很有可能和经济水平挂钩。 其次,果真到2050年,中国人口统计学特征,很可能因为政策和其他原因发生变化。中国政府还有充裕的时间,能对经济政策做出调整,改革养老金缴纳和发放制度。 第三,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养老体制改革的起点非常有利。回想当年日本、意大利和印度启动养老体系改革时,公共财政都已经透支。相反,中国公共财政正在改善,这种趋势也将继续。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中国走向老龄化的旅途中,经济还将维持7%的平均增长率。因此,中国公共财政改善,还是私人收入增加,都有着较强的支撑,养老金问题也不会过分尖锐。 传统养老体系崩溃 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养老体系的发展过程。 20年前,中国城市居民的养老金是“铁饭碗”的一部分。当时,中国工人,要么被国家直接雇用,要么被国有企业雇用,再要么被集体企业雇用。直到今天,老一辈人还能很自豪地想起当时的种种好处:工作有保障,雇主(包括以上三类)还提供住房和医疗卫生保障,当然还包括养老金。 当时,企业利润几乎都上缴给国家,因此企业负担不起养老金之时,国家就会义无反顾地挑起担子。很惊人的是,退休工人平均收入,能达到就业人口收入的80%。 相比而言,中国农村要差很多,农民只能依靠养儿防老,或是家族亲眷的赡养。当然,中国农村在集体公社时期,也有铁饭碗。 20年后,中国农村养老体系并没多大改变,城市养老体系却已翻天覆地。我在《小国企私有化,大国企上市》一文中提到,90年代初,中国经济泡沫破碎,政府背负的财政负担非常沉重。因此,政府被迫关闭上万家国企,大批工人“下岗”,幸存的国企也没有了原先的财政保护,盈利急剧恶化。 但此时,和铁饭碗无关的大批私有和外资企业开始大量涌现,中国新社保体系也就亟待建立。 改革成本有多高 中国社保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养老金透明机制;明确企业和员工支付比率;并将覆盖范围从国企工人,扩大到城市就业群体。 当然,中国政府也在考虑,如何让养老体系自负盈亏,并希望建立起农村养老体系来。 早在1990年代,国务院就考虑建立中国养老金体系。 但严格来说,中国政府只是中国养老体系的第一个支柱,也是最基础支柱,还需要其他两个支柱。第二支柱就是保险业,让就业人口能自主购买保险,作为国家强制保险的补充。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也就是绝大多数城市退休人口,他们必须储蓄,以确保退休后能老有所养。 我认为,建立政府养老体系非常重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养老体系覆盖范围,从部分城市人口,强制扩大到所有城市居民。过去,合资、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工人退休后能获得养老金,而现在,连私营业主和个体户都获得养老金的资格。 其次,新养老体系的问世,企业不再承担最终责任。中国劳动管理部门已经建立起专业队伍,来管理养老金。但养老体系的完善还任重道远。我只能看到2005年的数据,中国受养老体系庇护的劳动者为1.3亿,只占总量的48%。 第三,中国养老体系地区差异较大。中国养老金还没有实现全国集中管理,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上海和广东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养老金缴纳和发放问题都不大,但另一些省份,人口外流、工业衰败、养老金滞缴。也正是这些地区,养老金缺口最大。 为此,中国政府建立新养老体系,必须要付出巨大努力。那么,它的成本究竟有多大,在未来10年里,为退休人口支付养老金究竟意味着多么大的经济负担呢? 我这里先明确一点,以下讨论主要集中于城市社保体系,暂不考虑农村养老金支付问题,这并不是说,农村养老金不重要,而是我看来,中国农村社保体系未来20年内都还难以建立。 我的一个初步判断是,1997年启动的养老体制改革,给中国政府带来的负担非常有限的。因为,在养老体系的三个支柱中,企业和雇员通过强制保险和自主购买保险,承担了最主要的压力。此外,私人储蓄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样听起来,中国政府负担好像很轻。其实恰恰相反,我认为维持当前的养老体系,会让中国政府背上最沉重的负担。 目前,已到退休年龄的人口中,许多根本没有缴纳过养老金,更没有买过保险。此外,中国未来10年将步入退休年龄的人口中,很多也没有足额缴纳养老金(这不能怪他们,养老体系改革毕竟没几年)。所有这些人的养老金缺口,都需要公共财政来负担。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足额缴纳养老金的人口步入退休年龄,这个问题将逐渐缓解,甚至是解决。但在之前,养老金困境就可能爆发了。 目前来看,中国养老金账户大致还能维持平衡。根据我的预测,中国养老金账户赤字2055年将扩大到当时GDP的6%。也就是说,政府单为支付养老金缺口,就要花去GDP的6%。 为此,中国政府必须要培养起养老金管理体系自我造血功能。根据中国养老人口增长产生的动态需求,中国养老金投资收益需要达到6%到7%,这也才能和国际养老金管理标准看齐。 能支付得起吗 根据上述推出,中国养老金缺口巨大,政府能承担得起吗? 对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来说,GDP的6%都是非常巨大,特别是这些国家通常都已经被外部债务和财政赤字拖得精疲力竭。 对中国来说,6%的GDP资金也是相当可观的。但中国有一点,其他国家难以媲美:中国政府债务为GDP的25%以下,而且中国税收收入总是超过GDP增长速度,财政还在不断改善。 中国财政能在多长时间优化下去,我难以保证,但当前的财政收入支出情况已经为养老金支付提供了很大保证。 但我深刻怀疑,中国养老金爆发的最糟糕情景会不会发生。但这一最艰难时刻的到来,毕竟要等上10年左右的时间。在此之前,中国政府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避免危机的发生。 中国政府自1997年启动的养老金改革,主要有四个要点: (1)争取让中国所有的工人都参加社会保险,目前距离100%的社会保险覆盖率,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2)开放资本账户,让养老金可以去海外投资。国际上养老金成功投资海外的案例,值得中国社保体系学习; (3)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建设,完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制度。在此过程中,中国真实存款利率也会提高,从而提高国内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收益; (4)中国政府承诺,通过巨额转移支付来填补养老金的缺口。 改革新思维 但综合来看,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还是有些被动,有待改进之处。我认为,中国政府不仅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养老金管理上,还应该改变养老金发放和缴纳的模式。如果做到以下几点的话,中国养老金问题将被大大化解,甚至完全填平其中缺口。 根据初步测算,现有养老金平均水平,大致被控制在社会平均工资的58.5%(如图)。我认为,把养老金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中国工人收入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高到让国际投资者都感到吃惊。我认为一个更为实际的举措是,让养老金和退休年龄挂钩,并根据当时的通胀水平进行相应调整。这样,中国政府负担就将大大减轻。 同样,如果政府能够提高工人和雇主缴纳的比例,从24%提高到30%,那么历史遗留的财政赤字会在2025年,中国养老金账户赤字最糟糕时刻到来之前,被填平一半。但真正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提高城市工人的退休年龄。根据瑞银研究估算,只要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就能有效地减小赤字问题(如图)。 总而言之,我的结论很简单:如果中国继续依赖当前的社保体系来发放养老金,那么养老金造成的巨大财政缺口,将会发展到难以应付的地步。同时在2025—2035年期间,如果养老金账户赤字没有什么改变的话,养老金危机将会爆发。但中国政府有多种选择,可以避免最糟糕的问题发生。 今后10年,我都会认真观察中国养老金的发放,毕竟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会关心这个“养老金危机”。 (作者为瑞银集团新兴市场经济师,本刊记者齐忠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