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电视PK选局长:是“机制创新”,还是“形式主义”
杨梦名★朱中顺/南京报道 “活了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选干部的。现在的政府真是敢做敢为!”3月27日,南京市16名局长候选人在电视上公开竞职演讲PK,这让退休教师张奶奶倍感新奇。 南京“一把手”公推公选活动,不仅让张奶奶这样的南京市民耳目一新,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有人说,这是民主进步的重大表现,它打破了传统权利交替、干部选拔的“惯例”,让市民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也有人建议说,既然公推公选,就应该从始至终都让公众参与,避免流于形式主义。 日前,南京公推公选活动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其余波远未平息。 16名局长候选人电视PK 公推公选干部似乎在南京市新市委书记朱善璐上任没多久就开始酝量、筹备了。 今年2月26日,农历新年的余味还在,南京市就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与会者每人领到了一张重要的“选票”。南京市委决定采用公推公选的方式产生市政府44名组成人员人选(原拟订47名),同时民主推荐4位区县委书记人选。 看完电视直播,南京市某机关负责人这样形容他的感受:“很震动,虽然以前也搞过公推公选,但只是限于小范围,或者个别机关部门,大多数是副职。现在可是全市各部门的‘一把手’啊。” 对于此次决定,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指出,当前南京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选准人、用好人成为最重要的条件、最关键的因素。 朱善璐坦言,这一系列工作可以从整体上盘活全市干部队伍,既选拔和激励一批干部,又发现和储备一批干部,为南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3月27日上午,市民期待已久的电视PK大赛开始。16名市管副职干部走进南京电视台直播间进行演讲答辩,公开PK,各展风采,竞争4个局长职位。200多名观众来到了现场,并且每人得到了一份打分表格。 “竞选上了不骄傲,竞选不上不悲观。如果我当选,我一定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希望,让南京的旅游业成为展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一张亮丽名片!”旅游局长候选人霍慧萍的演讲激情四射。 整个现场直播下来,并没有出现人们期望的“激辩”场面,候选人与听众互动的几次冷场也多少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每人仅仅10分钟的答辩,还是让人感受到了选手的专业素质和领导水平。 “我觉得还不错,其中有的人还比较务实,对竞选的岗位有明确的目标,也提出了部门行业的实质性的问题所在。”一位退休干部看完直播后说道。 3月31日,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电视答辩的4名当选人浮出水面。经南京市委51名市委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了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44名候选人(注:不包括市长和副市长)。其中,经公开竞职演讲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4个局长职位的人选,分别是刁仁昌、胡万进、曹永林和杨学鹏,他们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演讲答辩测评中均排在前列。4位新局长的平均年龄41.8岁,研究生文化、大学文化各2人。 据记者了解,南京这次公推公选的程序大致为:投票结果在PK当晚,就能清点完成四进三;每个职位的前三名将被提交第二天的南京市委常委会表决,常委会将表决完成三进二;排名前两名的候选人名举再提交给南京市委全委会予以表决,选出每个岗位的唯一候选人;最后确定的这一候选人再提交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半数以上通过。 南京此次公推公选在全国创下三个“第一”:第一次拿出多个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岗位进行竞聘;第一次采用民主推荐方式推选候选人;第一次对竞聘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市民、学者热议竞选 南京此次公推公选干部的效应是明显的,不仅引来了全国各地媒体的争相报道。更有媒体称,上百万人观看了此次电视PK。而通过网络、报纸等其他途径了解此次活动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活动也是成功的。据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原拟定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为47名,因市外经贸局局长一职拟在更大范围公选,市新闻出版局因体制改革暂不提出局长人选,市国资委主任作为政府特设机构不需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因而此次市委全委会票决了44名政府组成人员候选人。其中,45岁以下的13名,女干部3名,党外干部2名。 “现在大家都在说创新,我看南京的这种公推公选干部方式也是一种创新。”很多市民看完现场的电视直播,感叹政府在选拔干部机制的创新上,可谓用心良苦,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市民陈小姐说:“政府部门候选人将公开上电视亮相进行PK,以前我们只在电视看国外有过,从来没有想到它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活动似乎离他们内心所期盼的公推公选的样子还是有一定差距。 “就看到16个人在说话,个人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让人感觉似乎在隔衣挠痒。”有网友说,“既然是公推公选,怎么体现‘大家推荐,大家选举’?这是个问题。另外,作为普通市民,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参与权、监督权,或者说这些权利得到也是有限得到。” 对于直播演讲答辩是否只是形式主义的质疑,南京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对公推公选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就是希望能够使干部选拔工作更加透明公开,能够有更多的市民关注干部任免选拔制度的改革。在整个公选的过程中,政府都将热线电话向社会公开,市民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反馈给组织部门。 听众评委是如何选举出来的,打分是否公平呢?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黄楚中说,现场的打分人除了市领导外,还有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部分“两会”代表,部分企事业单位代表、基层群众和外国友人。“这些人覆盖面广,分配很均匀,是公平的,不存在私情。” 一些学者则从深层次对这次竞选进行了分析,如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政治学教授闾小波表示,“我对公推公选持保留态度。” 闾小波认为,此次直播仍嫁接在公推公选这一模式之上,而“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回归制度,而不应该另起炉灶”。 “现行的制度安排是地方政府官员由地方人大选举、任命,并接受其监督。电视直播的现场应移至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闾小波表示。 闾小波认为现行的公推公选不符合民主原则,运行成本也太高。“可以想象,如果各级官员选拔都采用此种办法,将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江苏“公选”历程
公选,在江苏已不陌生。2003年5月9日,曾担任江苏宿迁市委书记的仇和亲自主持,通过“公推公选”,选出宿豫区曹集乡新的党委书记及侍岭镇新一任镇长。2004年7月,仇和在宿迁推出的勤廉公示制度,将容易“出问题”的“一把手”或“特殊岗位负责人”的资料公布在《宿迁日报》上,由群众提出问题,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最后考核评定。经过这次行动,10位领导干部受到通报批评,12人被免职或调整岗位。 在仇和主政宿迁期间,“公推公选”最早被用来选拔村级“一把手”,随后,这一方式经由江苏省委调研,在省管干部中试点推行。几年间,“公选”级别由低到高,公选职位由少到多,由副到正,其模式与程序日渐成熟。 2000年以来,江苏省已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公选,其中,有相当一批是“厅干”岗位。 2000年8月,江苏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省级机关副厅级领导干部,2300多人报名,21名脱颖而出。 2004年9月,江苏省组织公推公选22个职位省管领导干部,1174人报名,21人胜出,1个岗位因无合适人选而空缺。 2005年11月,江苏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20名领导干部。其中包括10个省管正职,这在全省是第一次。 2007年4月,江苏公开选拔20位省管干部和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其中包括9个副厅(局)长、6个高校副校(院)长、5个省属企业高管。这也是江苏首次定向公选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女干部。 3月27日16名局长候选人的电视PK,将素有“公选”制度历史的江苏省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推上了顶峰。 专家建议: 公推公选步伐可更大点 公推公选事实上已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赏。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高不高,作风好不好,政绩突出不突出,群众自有公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把人选准用好,防止用人失察失误,从根本上说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公推公选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实践证明:经过公推公选,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干部确实是在政治上、才能上、知识上,业绩靠得住有能力的好干部。 “公推公选干部正是值得提倡的好事,是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进行,是对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的尊重。”南京大学一位教授认为,民主总是在进步的,不管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但作为电视选举这样的新生事物,还需要不断地培育和完善。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改革的步伐还可以更大一些,民主竞选的程度还可以更高一些。虽然在几年的实践摸索中,其模式与程序日渐成熟。但必须看到,目前江苏的“公推公选”,有投票权的人数依然是小范围的,应该让更多民众拥有话语权;依然带有明显的由上而下行政主导色彩,其候选人基本由政府“圈定”,其以往的政绩考核来自于上级认定,以作为参选资格。 也就是说,此次南京16位局长电视PK仅仅是公推公选全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而民众在前一阶段——资格审核,以及后一阶段——谁上谁下还缺乏足够的参与权,而只是在候选人公开PK这一过程,作为多元考评体系的一部分行使投票权,离真正由民意为主的“公推公选”尚有距离。 此外,政府除了保证官员选拔过程中的民意过滤,还需让民众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成为官员的“考官”,让民意更顺畅地进入各类公共议程和决策,让某些无视民意的政绩工程、错误决策,遭受民众或人大等民意代议机构的“一票否决”。如此,官员们才有动力不仅去学习公开答辩技巧,在公推公选中以选民为施政演讲的风向标,更时刻对民意保持敬畏之心,把为民服务作为日常首要职责。
更多阅读
年休假 员工休的是法定年假,还是福利年假? 国家法定年休假规定
【年休假】员工休的是法定年假,还是福利年假?【案情】员工林某,年龄45周岁,23岁大学毕业开始步入社会工作。从2001年起开始在一家全球500强公司中国总部工作,担任该公司某部门总监,月薪为150
沈昌是经济罪犯,还是特异功能大师? 特异功能大师王友成
沈昌是经济罪犯,还是特异功能大师?作者 东方文捷网络对于司马南和沈昌的关系介绍如下:『司马南,中国反伪科学代表人物。20世纪末因揭穿神功骗子而饮誉江湖,严新、张宏堡、胡万林、沈昌、李洪志等众多著名神功大师纷纷败在他的马下。1
支付宝PK银联:是公关秀,也是竞争
支付宝放弃线下POS 业务更像是一场公关秀,但却带来了一场PK 银联的关注效应,这就是支付宝的高明之处。 支付宝在一个声明说:“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 业务。对原有合作商户我们会妥善处理,不会影
营销人员行为规范 企业倒墨汁自救,是营销行为,还是行为艺术?
据报载,昆明猪圈火锅北市区店自从8月被指使用回收油后,生意极为惨淡,过去两个月的生意不足以往两成,为证明清白,火锅店负责人竟想出了雷人招数:欢迎顾客把锅底打包带走,不需要打包者,可向服务员索取墨汁倒入锅中,以免锅底被回收再利用。猪圈
李维华:是铺面“邪气”,还是管理问题?
我注意我家附近的一处大约500平方米的铺面很久了,因为它的经营主人总是在频繁地更换。粗略地算下来,平均每6个月就要更换一次店家,最短的一家只开业了三个月就溜之大吉,时间快得让人有点不适应,最长的也不过是刚刚过了一年。而这些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