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宏观调控的最大成果在于通货膨胀风险基本解除。在当前投资减缓、外需下降、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压力。政府应当适度调整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边绪宝 CPI继续回落,通货膨胀风险基本解除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比上一个月回落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14个月以来CPI同比上涨幅度首次低于5%。CPI回落至5%以下,表明我国“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显著成效,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威胁正在逐步消失。 对于今年剩余四个月份的通胀形势,笔者认为CPI逐月下行几无悬念。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就是影响CPI上涨的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我们知道,CPI作为反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指标,它是一个指数化的绝对数,而通常所说的CPI涨幅则是由两个月绝对数比值构成的相对数。因此,今年某个月份CPI同比涨幅多少不仅取决于当月CPI绝对值的大小,还取决于去年同月CPI绝对值的大小。去年8月份,我国的CPI首次同比上涨到6.5%的历史较高水平,此后的4个月一直在高位徘徊,同比上涨分别为6.2%、6.5%、6.9%、6.5%,环比上涨分别为0.3%、0.3%、0.7%、1.0%;而影响CPI最常被提到的翘尾因素就是指上年价格上涨对本年度的滞后影响程度。依据环比计算,今年9—11月份的翘尾因素占比分别为2.0%、1.7%、1.0%;12月份则不受翘尾因素的影响。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在今年4月份达到5.2%的峰值后逐步下降。 除了翘尾因素外,CPI的同比上涨幅度还取决于新涨价因素。今年前8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月环比分别上涨1.2%、2.6%、-0.7%、0.1%、-0.4%、-0.2%、0.1%、-0.1%;从CPI的月环比上涨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今年除前两个月CPI环比涨幅较高外,3月份以来,CPI的环比涨幅基本上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波动态势,这也就决定了新涨价因素对于今后几个月份CPI的上涨幅度影响十分有限,并且逐步减弱。由于今年新涨价因素较小,随着翘尾因素对CPI影响的逐步消除,CPI同比涨幅将呈逐月稳中有降的发展态势。如果不考虑9月份以后的绝对价格水平上涨情况而保持8月份的绝对价格水平,预期今后剩余的4个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将分别为4.6%、4.4%、3.6%和2.6%,全年平均涨幅将为6.1%。即使考虑到水、电、成品油价格的调整,以及其它的一些新涨价因素,只要幅度不是太大,9—12月份的同比上涨可能略高于上述预测值,但是CPI同比涨幅回落的态势不会改变。 CPI逐步回落并降至5%以下,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并且经济增长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应做适度调整,一是要理顺价格形成机制,解决长期形成的能源、原材料价格扭曲问题;二是进一步放松信贷政策,解除信贷额度调控;三是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充分保障农产品的产出和供给,从一定意义上讲,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也就稳定了物价。 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增强,宏观调控需要大智慧 对于今年以来股市的持续深幅下跌,市场人士可能会找出很多原因。国内因素主要有“大小非”大量解禁后市场面临急剧扩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流动性和信贷受到影响,IPO和上市公司的巨量再融资使得市场资金压力巨大,投资者信心严重丧失等;国际因素则有美国次债危机拖累全球资本市场,周边国家(比如越南)股市暴跌影响中国股市等。笔者认为上述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股市的发展是建立在信心和资金基础之上,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对于当前股市持续深度下跌的根本原因,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是由于中国经济本轮增长拐点的出现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股票市值在过去的两年均超过GDP总量,经济证券化率超过100%。中国股市正呈现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我国经济经过连续5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是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也造成国内煤、电、油、铁矿石等重要基础原材料供应的高度紧张,并导致PPI、CPI的持续上涨,尤其是煤炭、电力紧张所造成的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工业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由于电煤供应紧张和价格倒挂,今年以来我国发电量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6月份全国电力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8.3%,7月份进一步下降到8.1%。1-7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年同期减缓4.6个百分点。8月份的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都出现了快速的下降,分别为5.1%和12.8%。发电量是研究和分析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先行指标,两者有非常紧密的正相关性,它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一个经济体或一个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据测算,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电力需求增长0.8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发电量增速的不断下滑基本上预示着工业增长和宏观经济处于显著下降通道。 再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今年前7个月除国内消费增长较为稳定外,投资、净出口增速下降明显。前7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名义增速虽然仍然在25%以上,但是扣除掉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约7个百分点。前7个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123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净减少131亿美元。去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是2.8个百分点,而今年前7个月贸易顺差对GDP的贡献为负值,更为严峻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并且回落到50%以下,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可能预示着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会进一步强化。 消费是目前经济增长中不多的亮点,今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同比增长23.3%,是1996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6.9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7月份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同比增速为16.5%。前7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无论名义增长还是实际增长均达到我国多年来较高水平。 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开工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也出现了明显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 如此看来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这种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再追求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经济在2007年达到本轮经济增长的顶峰后随世界经济的减速而进入下行周期将不可避免,这也符合宏观调控预期,是经济发展内部因素使然。 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股市要想止跌反转,重新走向上升通道必须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配合和支撑。虽然经济运行有自身的规律和周期,但是宏观调控的精髓在于承认经济周期,并尽可能地熨平经济波动,在经济运行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在当前投资减缓、外需下降、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压力。政府应当适度调整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今后,必须通过适时的制度变革,切实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对外需的过度依赖(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约为67%);必须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减少资源使用和消耗的第三产业;必须将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这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的路径。但是,经济转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股市的波动也就在所难免。 作者单位:齐鲁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