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本刊接到了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乡一徐姓农民的电话投诉,称前一段时间花310元钱买了两袋复合肥,袋上标示该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占19%。然而,施肥后地里的棉花不但没长好,反而大面积出现枯叶现象。由于作物没有受到病虫侵害,他怀疑化肥有问题。
作者:特约记者 刘畅 实习生 王朔晨
“俺怕遇到假货。买化肥时,反复问化肥有没有问题。卖化肥的人保证质量没问题,并拿出封闭好的小塑料袋,说里面装的都是经检测合格的化肥样品。袋里的标签上还盖着巨野县工商局的大红印章呢。农民当然相信政府部门,可检测合格的化肥,怎么用到地里棉花会枯萎呢?” 接到投诉后,本刊即刻派出记者展开调查。 销售:知假卖假直言不讳 记者先后到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乡、柳林镇、陈集镇以及章缝镇进行调查,发现农资市场肥料品种繁杂,许多化肥包装粗糙且售价低于正规厂家的成本价。据知情人士介绍,巨野县市场上流通的化肥有3种:一种是合格产品,一种是养分含量低的劣质产品,还有一种是完全没有养分的假化肥。一些农资门市部,通常进一批正规厂家的肥料放在门店,然后委托一些工厂加工相同品牌的劣质化肥和合格的化肥堆放在一起出售。 6月29日,记者以化肥推销员的身份来到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加盟连锁店——巨野县章缝镇农资供应合作社。合作社墙壁上一个大牌子上面十分醒目地写着:“省农无假货,件件都放心。” 一位姓刘的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询问记者推销的是什么样的化肥?什么价位?最后问记者是否和县工商说好了?只要和工商说好了,不管什么含量的化肥他都敢卖。 采访前,知情人士就给记者算过一笔账:按一种“19-19-19(分别代表氮、磷、钾的含量)总养分≥57%”的肥料进行计算,目前造一吨这样的肥料:300千克尿素(50千克120元左右)+350千克二胺(50千克245元左右)+350千克钾肥(50千克250元左右),成本约为4185元/吨,每50千克约为209.25元。而巨野市场出售的这种化肥批发价约2900元/吨,零售价约3300元/吨,排除生产商赔本赚吆喝的因素,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这种化肥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偏低。 该知情人士介绍,因为尿素的价格低,当地自行勾兑的肥料中,一般尿素含量比较高,由于氮超标,发生烧死庄稼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二胺的市场价约5000元/吨,它的替代品通常是硫酸镁(不含任何有效成分),每吨的批发价不到800元;质量好的钾肥每吨也在5000元左右,而假劣钾肥每吨仅70012316;1200元。如此大的差价,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为进一步证实以上说法,8月4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巨野县柳林镇供销社一个农资销售点。在该销售点记者看到,五六种复混肥堆放在屋内,外包装袋上有的印着“美国独资”,有的印着美国国旗的图案,有的印着“意大利合资”,有的只写着两句宣传口号。该销售点崔姓老板告诉记者,巨野县农资市场非常混乱,品牌相当杂,一部分品牌是当地自行生产的,各种含量并不像包装袋上写的,有些有效成分的含量几乎是零。当然,这些肥料的价格相对便宜,销量也不错,反而一些合格的产品却没有市场。 谈到卖肥料的“心得”,崔老板滔滔不绝:一般含量偏低的肥料厂家都会给经销商一个“实底”,具体哪种成分含量是多少,让经销商心里有数。经销商在卖给农民的时候,都会要求几种肥料配合使用,肥料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如果农民按照这些经销商的“招术”施肥,庄稼不会因养分缺少而出现问题,如此一来也就发现不了肥料不合格的猫腻。这样经销商和厂家都可以安全过关。不过,据说当地农民“久病成医”,现在只要一提让几种肥料配合使用,就知道这些肥料有问题,所以他们在卖肥料的时候会格外小心。 作为“追肥”的肥料有效成分含量稍微低点,对庄稼的影响一般看不出来。为了这个“秘方”,崔老板专门拿自己的田地做了两年的试验,两年不“追肥”对收成影响不大。但作为“基肥”就不一样了。有一次,他把十多袋不合格的肥料卖给一个农民作为小麦的“基肥”,结果这家的小麦大幅减产。当那个农民找到他理论时,他只得以问题可能出在小麦种子上来搪塞。 随后,记者走访了巨野县柳林镇、万丰镇、陈集镇、章缝镇的农资门市部。记者发现“19-19-19”的肥料非常普遍,生产厂家繁多,包装五花八门,且大部分农资门市的老板对于化肥有效成分的含量“缺斤短两”,甚至有些有效成分含量为零等现象直言不讳,毫不掩饰。 生产:加工包装成龙配套 那么,在市场上畅通的假劣化肥究竟来自哪里?记者就此展开追踪。记者发现,在巨野销售的假劣化肥除了当地自产自销的以外,周边的济宁市、嘉祥县也已加入到这一产业当中。有人专供假化肥原料,有人专卖各种假冒伪劣的化肥包装袋,有的负责加工……以巨野为核心的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已形成一条清晰的黑色产业链。 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山东省济宁市汽车站附近一家专门生产各种假冒伪劣化肥包装袋的印刷厂。 该厂没有围墙,四周都是民房,东南角有一间数百平方米面积的仓库,仓库边堆满了废旧的塑料制品。仓库大门口有一间10平方左右的小屋,那便是老板洽谈业务的办公室。办公室内放置了两张桌子,一个木制的长沙发,墙上悬挂着当地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在仓库的隔壁有一间相通的操作间,里面放有一台专门用来修改或者往化肥袋子上印字的印刷机,地上堆满各种各样品牌的化肥包装袋。6名20岁左右的女孩,忙个不停,有的在用缝纫机缝袋子,有的分拣袋子,有的将印好的包装袋打包。 仓库内堆放着多个化肥厂的包装袋,从包装袋显示的信息可以发现,某知名品牌化肥的产地竟然有十多个。记者在仓库逗留的个把小时内,不断有客户来提货。据印刷厂老板介绍,质量好的袋子每个要3.5元左右,质量次的只需要1.8元左右,来此委托加工的都是熟人,不需要任何手续,想印什么就印什么,想把化肥袋印成哪儿生产的都可以,也不管这个地方有没有生产这种化肥。 本刊曾接到群众举报说,济宁嘉吉化肥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假钾肥和二胺颗粒为主的厂家,该公司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大张楼镇政府对过。6月30日,记者从一本名为《农资大市场》的杂志上查到一条关于该公司的信息,杂志上刊登了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及联系电话。 记者顺藤摸瓜来到济宁嘉吉化肥有限公司厂房前,只见几个工人正忙着往一辆大货车装化肥。经了解得知,该公司老板姓黄。听到记者要加工化肥,黄老板便拉上记者参观生产车间,只见车间内堆满了生产好的红、白、黑颗粒,估摸至少有200吨。 据黄老板介绍,该公司加工各种配制复合肥的颗粒。白粒、黑粒、红粒,分别代表氮、磷、钾肥。黄老板说他们厂生产的颗粒质量好且颗粒均匀,外表光泽,和大厂生产的非常像,加工的程序比小厂多,光上油就要3遍,所以比其他厂生产的颗粒价格要高一点。黄老板显然把记者当成“同道中人”说:“既然大家都是做化肥生意的,肯定都知道这其中的内幕。这些颗粒中氮的含量足够,钾和磷的含量几乎为零。” 当记者问能否在该厂直接加工化肥时,黄老板连称可以,表示可根据要求的含量谈价格。记者询问黄老板:加工一批“19-19-19”假复合肥什么价格?黄老板说,加工一般品牌的,一吨2400元,氮的含量差不多够,磷含点,钾一点不含。 在该厂办公室,黄老板给记者拿了3个包装袋,分别是:美国嘉吉国际农化有限公司的磷酸二铵包装袋,并写有“设计专利仿冒必究”等字样;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的复混肥料包装;九州旺牌傻瓜系列“19-19-19”的复混肥料包装袋。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质量好且没有有效含量的黑粒(假二胺)每吨仅1200元左右,从外观上很难辨出真伪。黄老板称公司的生意很好,“做了十多年了,全国很多地方的客户都来订货。”如今他又开了个厂子,由他儿子打点,工人有40多个,一天至少生产40吨,产品供不应求。 监管:以罚代管养奸为患 “开这样的厂子首先要把当地政府部门摆平。”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的黄老板向记者传授秘笈说:“每年定时给相关部门送去好处费,政府部门就会多加关照了。”记者在其办公室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颁发的“消费者信得过”之类的铜牌就挂了好几个。 记者离开时,黄老板特意取了红粒、白粒和黑粒样品,并告诉记者,如果要定制化肥,只需先交个两三千元定金。来拉货时,保证不会在济宁境内出问题,他负责送出去,因为“中间的关系都打通了,你只管放心赚钱就是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巨野县造假化肥已有10年左右的历史。前些年政府职能部门还时不时地来查查,近四五年来,再没有见过大规模的市场整顿。一些经销商给职能部门交过罚款后,劣质化肥就可以大摇大摆在市场上流通。一些小经销商没有向职能部门交罚款,在市场上销售劣质化肥,查到后罚得很重,如果交不起,职能部门就把经销商起诉到法院,由法院去执行。 6月29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位于董官屯乡的巨野县吉隆肥业有限公司。这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化肥生产企业,当记者来到该厂车间门外时,见几个人在车间里翻着化肥并做着记录。记者称要在该厂加工一批肥料时,该厂老板急忙使眼色制止记者。 大约十分钟后,该厂老板把在车间里的那几个人送到一辆车牌号为鲁R39×××的黑色桑塔纳轿车上。等轿车离去后,该老板嘟嘟囔囔地说:“农业局又来罚款了,过几天还得去接受处理。”在厂办公室,老板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名片上显示着巨野县吉隆肥业有限公司,徐××总经理。 徐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工厂可以加工多种肥料,如果加工含量低的肥料,他还可以提供一些原料。记者随后以还要继续考察市场为由离开。 8月4日下午2时30分许,记者再次来到巨野县吉隆肥业有限公司,声称决定在该厂加工一批复合肥,作为小麦的“基肥”。徐经理告知记者,如果套用非知名品牌的化肥,风险较小,价格也相对便宜,数量大的话,价格还能再优惠。他告诉记者,前一段他为一个代理商加工了一批套名牌肥料,加工费是150元/吨,价格有点高。如果记者加工的量特别大,不含包装费用,最低不能低于120元/吨。 当记者问起上次农业局来检查的结果时,徐经理说:“罚了1000元钱,没事了。”不仅农业局查,当地行政监管执法部门的人也经常来查。为了逃避处罚,他特意调整了生产时间,每天下午四五点开始上班,晚上十一二点下班;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上班,早上7点左右下班。10天前,早晨7点多,县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人来了,见厂子没有生产,问了几句就走了。徐老板称有时候菏泽市的行政执法部门也会搞突然袭击,来查一次就要处罚一两万元。 徐经理还透露,售假化肥不断有人举报。前不久,有人投诉他销售的一种标注为“19-19-19”的化肥为劣质肥料,氮、磷含量非常低,还不到所标含量的一半,且根本不含钾。等工商局来人抽样时,化肥几乎卖完,处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据知情人士介绍,巨野县吉隆肥业有限公司已经经营4年左右,起初做自己品牌的化肥,业绩不太好,便开始替别人加工肥料赚取加工费,有时也加工套用别人的品牌对外销售。 随后,记者以考察该厂是否有能力接大订单为由要求去生产车间看看。在车间内,记者看到地上堆放着大批的复合肥,品牌繁多,肥料旁边是一套生产设备。徐经理称厂里有搅拌机,生产“基肥”肯定没有问题,且厂里的封装技术自认为还不错。 据知情人介绍,在巨野县上一个不合格的肥料品牌,要向职能部门交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的费用。交了这些费用,肥料就可以在巨野光明正大地销售,不会有人再找麻烦。 加工厂要接有关系的代理商的订单,销售商进货也要看代理商的背景。当谈到职能部门对假劣化肥的治理时,巨野县柳林镇供销社农资销售点的崔老板笑着说,像这些不合格肥料在进入市场以前,代理商已经和相关的职能部门“搞好关系”了。否则,这些肥料早被查封了,厂家也被罚坏了。有些职能部门在检查时,不看肥料的品牌、合格证、检验报告,而是问这些产品是从谁那里进的货,然后打电话落实是否属实,再看这些厂家是否是“关系户”,如果一切属实什么也不说就走人,否则就要罚款了。 陈集镇一农资门市部的陈老板说,如果“上头来人”,肥料卖出去了,问题也出来了,工商局的来检查,要罚款。巨野县工商局公平交易局下边设有4个队,这个队罚了那个队接着罚。有时候干一年还不够他们罚的呢!一些有门路的厂家在上货之前就和职能部门协调好,职能部门来查的时候一说是谁送的货,就不再查了。现在进假化肥也要找和职能部门关系比较好的代理商,这样卖着才放心。 为了证实以上说法,8月4日中午1时20分许,记者再次来到章缝镇农资供应合作社。上次接待记者的刘主任和几个人正在吃饭。其中有一个40多岁的男子起身问记者有什么事。记者说要在巨野上一批肥料。该男子询问了含量多少、什么品种等关于肥料的相关问题后,又询问记者是否和工商局协调妥当。 据该男子介绍,如果有效成分的含量缺少量小于5%,花4000元左右就能搞定;如果缺得太多就是拿1万元,也没有哪个队能保你。这个队抓住你罚4000元,那个队抓住你就得罚1万元。作为“基肥”,总含量不能低于38%,否则将影响庄稼产量。但也不能高于40%,那样就不赚钱了。 该男子称他和巨野县工商局的关系非常好,工商局公平交易局4个队,他都非常熟悉。如果记者没有搞定工商局,他可以帮记者从中穿线。随即拿出手机:“国华(化名),在哪里?有个卖肥料的老板,想在巨野上点货,含量差点,想找你们工商局……”对方询问:“哪里人?差多少?”“货还没有往市场上放呢,市场上一点也没有,你说差多少人家就差多少,我把你的电话给他,让他与你联系。”挂断电话,该男子拿出自己的名片,名片上显示该男子是这个店的王经理。王经理用一张纸写了一个手机号码递给记者说:“你去找国华队长,拿着我的名片,就说我让去的。” 见记者有难色,怕给一个队交钱,另外的队再来查。王经理十分肯定地说:“去吧,国华队长是很硬棒一个人。找了他在巨野县你的肥料就光明正大地卖了。其他队抽你的样,你随时给他打电话,他会说是他的货,不让抽。另外,等货上来之后,他给封存个样,盖上公章,就说明你的货已经处理过了,罚过款了,其他队就不再查了。”说着拿出两个封好的样品让记者看。封样上面显示抽样人为田××、侯××,当事人正是王经理,一个抽样日期为2008年7月,一个是2008年7月20日。记者指着包装袋为“19-19-19、总养分≥57%”的“养马岛”肥料问从哪里进的货,王经理说是自己加工的,每袋成本才130元左右。 为证实章缝镇农资供应合作社王经理所言不虚,记者在巨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使用手机拨通了国华队长的手机。记者称厂里剩一些货底想在巨野市场销售,该交的费用一定交,问能不能上市场。国华队长问记者在什么地方,含量差多少。记者回答,标示含量为57%,实际含量在3812316;40%之间。国华队长称一会儿去见记者,随后又说帮记者问问情况。 9月9日上午,记者发稿前夕,巨野县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国华队长致电记者,声称记者那天和他电话联系时,他认为记者是卖假化肥的,电话里约记者见面谈在巨野县卖假化肥的事情,是为了抓着“贩卖假化肥的现场”来个“关门打狗”。 检测:假冒伪劣原形毕露 8月5日上午,记者将调查的情况反馈到巨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该局迅速调集执法人员到章缝镇农资供应合作社,工商工作人员对一种包装袋上标示由“烟台裕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养马岛”复混肥料进行检查时,发现外包装上标示着“19-19-19、总养分≥57%”。该店老板提供不出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复印件、当批次产品的检验报告以及进货发票等手续。工商执法人员对该产品进行了抽样。当记者询问抽样人国华队长,在2008年7月份“养马岛”抽样的检测结果是否是出来了?国华队长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抽完样后,记者问执法人员,对没有任何手续的化肥是否需要就地封存?执法人员说,在抽样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没有办法对这些货进行封存,如果商户的货没有问题,封存化肥耽误了销售季节,损失谁来负责啊?记者问,如果是劣质化肥不封存销售出去,不是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吗?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执法人员从车上找出几张宽约412316;5厘米、长约20厘米左右的小封条,就地封存了一些无手续的化肥。 对于农资社内盖有巨野县工商局印章的样品,工商局工作人员解释称,那是工商局抽的样品,一般工商局抽样时要封3个样品:一份工商局存档,一份送到质检部门检测,一份留给商户保存。商户给农民出示的小包肥料仅仅是工商局抽查的一个样品,并不代表已经检测合格。 当日下午3时许,记者和工商局工作人员来到巨野县吉隆肥业有限公司。工商局工作人员向徐老板说明来意后,徐老板出示了进货厂家的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工商局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对一种“呵康”的肥料进行了抽样,包装袋上标示:俄罗斯特隆赫姆进出口有限公司,亚洲总部: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号海港城海洋中心××楼××××室,授权灌装商:湖北华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全国免费电话:800-880-××××。 正当记者和工商局工作人员对肥料抽样时,徐老板的家人认出了记者,开始阻挠记者对执法检查的采访,徐老板及其妻儿不断对记者进行辱骂甚至侮辱,扬言要让记者爬着出去。工商局工作人员为了安全起见,只对其中的一种复合肥料进行了抽样,其他牌子没有来得及抽样,就迅速撤离了现场。 8月7日下午,记者和“养马岛”复混肥料的生产厂家负责人孙经理取得联系。孙经理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养马岛”复混肥已经停产两年了,每吨产品的造价在4000元以上,现在市场出现的产品,肯定是假冒伪劣产品。同时,记者将查处的“养马岛”外包装的照片发给了孙经理。经过其辨认,确定这些产品不是他们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只在烟台和威海两个地区销售,巨野县章缝镇农资供应合作社出售的“养马岛”复混肥是冒用他们的产品品牌和一些企业信息。 8月15日,记者与湖北华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负责山东市场的杨经理取得联系。据其介绍,他们厂往山东省东明县发过货,没有向巨野县发过货。但是不能确定记者所调查的那批肥料究竟是他们厂的货,还是经销商印刷他们厂的包装袋,在其他厂私自灌装的。自从巨野县工商局查处过以后,山东的经销商一直没有和厂方联系,厂方成立了调查小组,已展开调查。至记者发稿时,厂方调查小组尚未给记者提供调查结果。 8月19日下午,巨野县工商局公平交易局朱局长致电记者,在巨野县章缝镇农资供应合作社抽查的“19-19-19养马岛”复混肥料成分检测为:氮含量23%,磷含量15.8%,钾含量0.2%,而包装袋标示均为19%,结果不合格。 在巨野县吉隆肥业有限公司仓库抽查的包装袋标示为湖北华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呵康”牌肥料,其检测结果为:氮含量24.4%(包装标示为24%),磷含量5.3%(包装标示为6%),钾含量7.4%(包装标示为10%),结果不合格。 朱局长称,已经按正常程序对两家涉案企业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调查处理中。他们将根据调查结果,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 警示:拒绝低价肥的诱惑 9月22日,记者就劣质化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 刘教授谈到,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肥力,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劣质化肥,短期内施用无法直接看到不良后果,但长期施用则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大的危害。作为“基肥”的化肥,在农作物前期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种苗缺乏应有的营养,其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就差,遇到环境变化,如霜冻、寒流等,很容易死亡或导致病虫害流行。作为“追肥”的化肥,磷钾含量低即偏施氮肥,农作物前期旺长而后期不足,容易导致“贪青晚熟”现象,使得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同时下降。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农民购买肥料时因缺乏化肥优劣的鉴别知识和手段,往往是只认包装和价钱。为此,造假者就在包装袋上打出“高”含量,来吸引农民的目光。陈集镇一位姓赵的老大爷向记者说出了他的烦恼。现在巨野市场的化肥五花八门,包装袋上净标些外国的牌子,如美国的、加拿大的、俄罗斯的、日本的、德国的、阿根廷的……还有一些“××国际”的。也不知道标的是不是真的,更不知道哪个是合格的,哪个不合格。施肥的季节到了,也顾不了太多,只好拣含量高的买。感觉买肥料就像下赌注一样,心里没有一点底气。 由于信息不对称,执法监管不到位,以及农民一味追求低价的消费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巨野等地出现了真肥销不过假肥、优质肥卖不过劣质肥的怪现象。 陈集镇一农资门市部的陈老板说,现在的农民你不骗他也不行,你卖合格的肥料200多元一袋,他们不买,嫌价格高,好肥料根本卖不出去,一点生意也没有。不得已只有进一些含量低、小厂生产的肥料来卖,这些肥料150元左右就能买一袋。由于价格低,这种不合格的肥料反而卖得快。这些农民你不骗他,他逼着你骗他…… 经济学上有个格雷欣法则:“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但在市场竞争不太规范、假货次货充斥市场泛滥成灾的地方,有时真货不得不暂时撤出市场,退出竞争。”事实上,假肥驱逐真肥就是不正当竞争,其带给整个社会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 假劣化肥鱼目混珠,扰乱了化肥市场,伤害了遵纪守法规范企业的利益,最终坑害了农民,让他们辛苦劳累一年的血汗付诸东流,满心希望化为泡影。 2008年2月,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此,执法监管部门及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对化肥市场的检查和监管力度,对制售假劣化肥者一经发现,要重罚严惩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应尽可能对被查处的假劣化肥制售厂商进行曝光,并在本地区像防疫情那样将该产品扑灭清除,切实保证农民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刘教授还表示,抵制劣质化肥、保护农民权益,需要工商、质检、环保及农业部门联合起来规范化肥市场。他建议将搜集到的造假事件及数据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并通过互联网发布,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将这一情况进行披露。 本刊在此也提请农民消费者注意,不要被假劣肥的低价位所诱惑而盲目消费,天上不会掉馅饼,至少购买化肥时要在心里问一句:为什么这化肥比别人的便宜这么多?(特约记者 刘畅 实习生 王朔晨) 相关链接: 目前,农资市场上的化肥品牌五花八门,让农民们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鉴别化肥的真伪。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现将几种常用的化肥真假鉴别的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从包装上鉴别: 检查标志。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码等标志。如上述标志没有或不完整,可能是假化肥或劣质化肥。 检查包装封口。对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从气味上鉴别: 有强烈刺鼻氨味的液体是氨水;有明显刺鼻氨味的细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有特殊腥臭味的是石灰氮。若过磷酸钙是很刺鼻的怪酸味,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的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尤其是水稻秧池不能用。 加水溶解鉴别: 取需检验的化肥lg,放于干净的玻璃管(或玻璃杯、白瓷碗)中,加入10ml蒸馏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充分摇匀,看其溶解的情况。全部溶解的是氮肥或钾肥;溶于水但有残渣的是过磷酸钙;溶于水无残渣或残渣很少的是重过磷酸钙;溶于水但有较重氨味的是碳酸氢铵;不溶于水,但有气泡产生并有电石气味的是石灰氨。 熔融鉴别: 选用一块无锈新铁片,烧红后取一小勺化肥放在铁片上,观察熔融情况。冒烟后成液体的是尿素;冒紫红色火焰是硫酸铵;熔融成液体或半液体,为硝酸钙;不冒烟的为碳酸氢铵;不熔融仍为固体的是磷肥、钾肥、石灰氮;不熔融伴有气化不冒烟而仍为固体的则是铵化磷肥。 劣肥坑农亟待常态问责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前往山东省巨野县,对当地市场上出售的复合肥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坑农骗钱的假劣化肥,在这一地区卖得很不错,而货真价实的正牌化肥却销售不畅。 令人担心的是,村民们凭肉眼根本无法判断化肥的质量,如果买到劣质化肥,他们损失的将可能是一年的收成。 人们不禁要问,巨野县制售假劣化肥已有十年之久,当地政府难道视而不见?相关职能部门难道就没有进行市场监管?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然而,通过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这种监管不仅有流于形式之嫌,还可能隐藏有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监管腐败行为。按一些经销商的说法,“给职能部门交过罚款后,劣质化肥就可以光明正大在市场上流通”。巨野劣质化肥黑色产销链之所以形成并为害十年之久,其关键就在于政府有关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个别人,已沦为其幕后保护伞与利益相关方。 劣质化肥坑农之所以形成如某些经销商所描述的“官商勾结”利益链,究其根源,在于行政问责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与最近接连发生的山西临汾尾矿库溃坝惨祸、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及数起矿难、特大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相比较,假劣化肥坑农也许并没严重到对百姓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的程度,按现行的行政问责制也不需要某级官员为此承担责任,但其产生的根源却与那些重大安全事故惊人的相似。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严肃指出的,与“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有关。 听到多年来没有听到的严词厉语,老百姓感受到了什么呢?感受到这些年来,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指导思想,放在执政为民的中心,把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造福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这些年来,中央为了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取消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为义务教育免费,开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农村通水泥路、通卫星电视、通固定电话的“村村通”工程等等,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想得起的实惠事。但是,在一些地方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还是树立不起来,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怨气还是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在老百姓身边还有太多类似劣质化肥坑农这样的一般性失职、渎职、不尽职事件。 小洞不补,大洞添“堵”。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凸显“管党治党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迫切”,但往深处究,问题之要害,还是出在我们日常的监管工作有漏洞。鉴于此,有必要使行政问责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成为“行政常态”。为此,积5年行政问责之得失和现实之迫切需要,从现在起,当从快启动行政问责专项法制,譬如“行政问责法”的立法程序。相信随着资讯透明、问责制度的推行,那些在官位上不谋其政,甚至尸位素餐,或者打“太极拳”、做“俯卧撑”的行政监管者,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问责的本质实际就是权力监督。孟德斯鸠早就说过,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可能有滥用权力的倾向,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根除劣质化肥坑农必须加强监督,而真正的监督就来自于民众,来自于普通的农民。(本刊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