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富于激情、不安现状的女性,比如卢燕。
◎马戎戎
卢燕进入好莱坞的时候,已经快30岁了。章子怡在这个年纪,已经得到了华人女演员能得到的一切。而卢燕在这个年纪,还仅仅演过一部大学话剧《八月茶室》。她已经有丈夫,丈夫黄锡琳是华人,国民政府的外交官,在美国生存只不过是普通阶层;她还有3个孩子。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样的女人,都不是闯荡演艺圈的材料。卢燕说,少年时寄居梅兰芳家中,母亲李桂芬与梅兰芳妻子福芝芳少年时同台学戏,长大后也是手帕交,梅葆?学唱老生,梅兰芳请李桂芬为女儿开蒙。梅兰芳教过卢燕不少戏,卢燕也曾想正式学戏,但是被母亲否了,说她不是那块料:“祖师爷没赏饭吃。” “你的嗓子不亮,人又老实,就是做这行,也做不到顶尖儿;但做一行倘若做不到顶尖儿,又为何做它呢?你老实,缺乏智慧,即便成了角儿,也打点不来事务。不如去做金融界,脑子聪明,又老实,年头做到了,就能做到最顶尖儿了。”母亲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当年在北平,母亲曾是红极一时的坤角须生,与孟小冬齐名,她的判断,自然是准的。后来檀香山大学毕业,卢燕在美国果然做了医院的会计。卢燕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因为丈夫工作需要迁移到旧金山,她如今可能已经进了IT界,成立自己的电脑公司,打败微软了。 但是她最终还是做了演员,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巴莎迪娜戏剧学院学习表演。“我的丈夫是很了解我的个性的,他跟我说,你从小就喜欢演戏,那么现在你不如去试一试,因为好莱坞美女如云,假使你试了以后,不成功,你以后就没有遗憾了。”卢燕说。 这一演,就演到了82岁。 今年7月3日到6日,香港地区话剧团的镇团大戏《德龄与慈禧》在内地的国家大剧院上演,卢燕扮演慈禧,在她的人生中,这已经是第4次出演慈禧的角色了。前两次,是40岁时在李翰祥的《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片中,这两部电影让她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第三部,是贝尔托鲁奇的《末代皇帝》。拍《末代皇帝》时,她总在给导演提意见:故宫里没有八仙的雕像,龙床不可能推来推去,慈禧是艺术修养很高的老太太,不可能把自己弄得这么丑。导演叫她的英文名字Lisa:“Lisa,你只是个演员。” 《德龄与慈禧》中的慈禧,是卢燕最喜欢的一个慈禧。40岁时她演的慈禧,霸道、心计狡诈,扇光绪的耳光,为了处死珍妃故意陷害她与艺人私通。《末代皇帝》里的慈禧,是漫画式的老巫婆,丑陋、凶悍。而这一个慈禧,却是会和荣禄陷入黄昏恋,撒娇要在生日那天坐火车的慈禧。在卢燕眼中,这个慈禧,把她女性化的一面呈现出来了。有幼时和荣禄的情意,有对德龄的好奇和怜惜。她快死了,但她有心意要中国强盛起来。 这一次,82岁的卢燕,已经和她演出的角色站到了同一条年龄线上。她说,她如今理解,慈禧的许多做法,出发点是她的权力欲。“她之所以拒绝改革,不信光绪的话,是出于对权势的渴求。” 但她觉得,对于慈禧来说,这是必然的:“这是由那个时代决定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如果没有权力欲,就很难出头。慈禧是个有知识、有心胸的女人,本性里,她很热爱艺术。但她第一追求的,还是权势,因为如果她没有权势,她就无法支配任何人,只能被别人支配。” 在卢燕年轻的时候,她也只能被人支配。 有记者采访她时提到,很多国内演员演喜剧时只会挤眉弄眼,是一种低劣的表演方式。她却说,她年轻时,也曾经这么演出过喜剧,因为导演喜欢,她只能自己“想开了”。 1958年,卢燕从戏剧学院毕业,接到的第一个角色,是电影《飞虎娇娃》里的一个东方酒吧女郎。“第一个角色就是那个出名的导演拍的片子里头要一个女的,酒吧女郎,结果他看见我,他说你不像个酒吧女郎,他就不肯用我,后来我回去想想我做一个演员吧,不一定要本身是什么,你做什么得像什么,后来我就去跟他再谈,我说我不像酒吧女郎,可是我可以演啊。他说你的形体根本就不像酒吧女郎的样子,我回家就穿了件衣裳,把里头垫一垫,就去了。又给他看,他第二次说,好吧,好吧,你就演这个吧。” 这么积极争取一个酒吧女郎的角色,因为导演是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富兰克·保塞尼奇。显然,这对于任何一个想在好莱坞发展的新人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那个角色开始,好莱坞都知道,如果需要一个东方女人的角色,就去找卢燕。 但是,也只是东方女人。在好莱坞,她和马龙·白兰度合作过,但在那部电影里她的角色基本找不到。1960年,她因与詹姆斯·史都华合演以中国抗战为背景的电影《山路》,在那里,她是需要詹姆斯·史都华抚慰的中国兵士遗孀。她还演出过1972年版的电视短片《国王与我》;1999年的翻拍版本中,周润发出演了其中的泰国国王一角。作为好莱坞的非主流族群演员,这几乎已经是顶峰了。 和《卧虎藏龙》一样,1993年的《喜福会》是美国华裔演员至今无法逾越的高峰。作为一部完全以华人为主角,讲述华人社区故事的电影,创下了极高的票房成绩。那时候,导演王颖在美国华人里的风头,毫不亚于今日的李安。 《喜福会》里集中了当时能在美国找到的最好的华裔演员,包括温明娜、卢燕,以及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芹。1960年,在《山路》里,卢燕的表演才能已经受到了主流影评人的肯定,当时美国影评人对她的评价是“从容,自然,可爱,生动,使人改变了过去对中国女性的陈旧观念”。然而《山路》之后,《喜福会》之前,她在好莱坞却再也没能找到比这两部电影里更重要、更深入的女性角色了。 这并不仅仅是卢燕的困境,而是在美国作为少数族裔的华裔女演员的普遍困境。周采芹作为周信芳的二女儿,从小接受英文教育,青少年时期就被送往英国留学。在英国戏剧界,1959年她因饰演《苏丝黄的世界》中的中国妓女苏丝黄一角走红。对于她赖以成名的戏,周采芹自己的看法是:《苏丝黄的世界》是一部并没有什么深度的戏。但这部戏却让“苏丝黄”很快成了善良东方妓女的代名词,去香港地区的游客要专门到湾仔去寻找妓女“苏丝黄”。周采芹用演出“苏丝黄”的钱在伦敦南区买了一所大房子,却因为接不到更多的角色而只能去高级餐厅演唱歌剧赚钱来养房子。 相比杨紫琼,周采芹其实是第一个出现在007电影里的中国女演员。她演出过007系列中的《你只能活两次》,她也演出过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春光乍泄》。然而,在这两部戏中周采芹的出场时间很少,观众稍不注意,可能就把她错过了。 为了突破这种只能扮演东方女性角色的尴尬,60年代末,周采芹开始有意识地扮演非东方人的角色,这一突破并不能说是成功,因为她随后身无分文。40岁后,周采芹来到了美国,在美国,她唯一能找到的工作是接待员,衣服是在旧货店里买的旧大衣和一双塑料靴子。 “第一回我回来演慈禧,是邵逸夫先生让我演的。当时所有的人意见都很大,说这样的一个角色,怎么能让卢燕回来演呢,慈禧是多么凶狠的一个人,卢燕太柔软。”对于1975年出演《倾国倾城》中的慈禧,卢燕是这样回忆的。然而,事实上,这个角色,让卢燕真正成就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1960年的《山路》使卢燕成名,但自从1962年的《女性捕猎者》之后,卢燕在好莱坞就一直没有再接到合适的电影。一直到1970年香港地区女导演唐书璇请她去拍《董夫人》。几乎整个70年代,卢燕都在香港和台湾地区拍摄华语和粤语影片,直到80年代《大班》再次在好莱坞掀起中国题材热。 卢燕把自己在好莱坞的浮沉,归结为文化之间的隔膜和差异。她说:“比如说,《芙蓉镇》中国人看得都流眼泪,但是外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三反五反’啊?”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卢燕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文化交流”上。她在美国出版了《京剧选译》,把《拾玉镯》翻译成《一场与玉镯有关的爱情》,还把《武家坡》、《打渔杀家》、《汾河湾》和《蝴蝶梦》译成英文。她把美国的《洋麻将》和《普莱飒大饭店》译成中文,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她曾前后3次进入西藏,拍摄介绍西藏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及解放后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型系列电视片,并因此获得了纽约第28届国际电影电视节铜牌奖。整个90年代,还没有网络的时候,北京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都会买《环球银幕》,因为那里面,有卢燕的供稿,她写好莱坞的新片,写那些好莱坞导演的采访。 卢燕说,她觉得,华人女星在好莱坞难以摆脱配角地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剧作:“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缺乏的是剧作家,假使我们有何冀平这样的剧作家在好莱坞,情况又有不同。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就难以写出深入复杂的中国女性角色。”访谈的时候,她说,她希望把《德龄与慈禧》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好莱坞去。 对于现在的好莱坞,这也许不再像60年代卢燕身处的那个好莱坞那么困难。1993年,《喜福会》里,要专门安排台词介绍麻将是怎样一种中国游戏。而2008年,《功夫熊猫》里,美国演员发“麻将”的音,已经发得比中国人还地道。 卢燕接受采访的地方,是在前门的建国饭店。饭店的大厅,就是梨园剧场,出门,右转,就是当年的湖广会馆。没有人比她再合适不过住在这里了。大概90年前,她的母亲李桂芬和孟小冬,就经常在离此不远的大栅栏的广德楼上演“三斩一碰”。而此时她坐在这里,还是一口老北京的“京片子”。 “卢燕说的北京话,是真正的老北京话。”《德龄与慈禧》上演时,有年纪很大的老北京这样评价。 “他们说我——老了。”台上,年过七旬的太后向荣禄轻轻地抱怨,语气里有娇嗲,也有怅惘和哀怨。和卢燕对戏的是当年的“黄老邪”——曾江。 但在电影界,她显然远远不止“老太太”那么简单。英国影片有个习俗,在一部电影里安排一位殿堂级的老演员演段过场戏以示“致敬”。这些年来的中国电影里,卢燕被频频“致敬”:《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的水太太;《色·戒》里,王佳芝回到上海的舅母家里,打麻将的一桌太太之间,赫然有一个卢燕,她只有一句台词:“你还让她读书。”那一句,顶一万句。 北京的旧胡同都快拆光了,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史都华都已作古,可卢燕还在。一出场,一开口,还是老舍时代的京腔;一举手一投足,还有老好莱坞的做派和梅派青衣的姿态。她已经不仅仅是个演员,而是个传奇,看到她,就会想起一个时代。90年代以后,她成为奥斯卡评选委员会唯一一位华人评委,在媒体上见到她的访谈,大都是请她评论“小一辈”的影人影片,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比如章子怡。新人辈出,但都要劳她点拨提携,章子怡演《梅兰芳》,要靠她点拨青衣身段;汤唯演《色·戒》,要靠她教怎么“优雅”地吃鹅掌,她拿小刀把鹅掌切成一丁一小丁,汤唯只敢照做。后来卢燕笑,说把鹅掌切这么小,是因为自己牙口不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回台湾地区拍白先勇话剧版《游园惊梦》,白先勇便已经觉得她是唯一的钱夫人。 “大家尊重我,我也就倚老卖老了。”她说。82岁的人,什么事情看不明白。 她见客的大红衣服外面,披着一件小花褂子。谈话的时候,褂子滑落了。 “给我穿上。”她说,语调依然轻柔。其实不用她说,旁边的话剧团团长,已经手忙脚乱在帮她披衣。 “卢燕的表演不用指导,行云流水。”导演杨世彭说。大家也都明白,她肯来演,对自己,是兴趣,对他们,是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