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镜明
国家大计,民生为重。医疗问题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牵动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13亿人的切身利益。那么,在国家准备改革前,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和国外的医疗体制有何差异?原有医疗体制“看病难”,难在哪里?“看病贵”,贵在何处?医疗体制的难题 医疗体制是全球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个国家有完美的方案来兼顾效率和公平。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政府投入占卫生支出90%),其特点为覆盖广、医疗质量优;而缺点则为医疗开支庞大、公办医疗机构效率低。美国政府的投入占卫生支出46%,能促进竞争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药厂的创新能力是全球第一的;但另一方面,医保覆盖面却不够大。中国医疗体制是顶级市场化的,政府投入仅占比18%,个人占比高达49.3%。 看病难是因为卫生资源总体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且我国医疗支出占GDP比例过低,2006年我国医疗支出仅占GDP的4.7%,美国以15.3%继续遥遥领先,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这一比例亦均超过10%。而且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城市的医疗资源80%在大医院。这造成了“两头难”,到大医院看病拥堵,在偏远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少。看病贵则由于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及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缺陷。2006年,政府财政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8.6%。药品审批、生产、流通也很混乱,2005年国家批准了新药1113个,而同期美国批准新药31个。因为研发的低水平,为使药品挤进报销目录和各类医院,企业不惜采用各种回扣手段,致使商业贿赂屡禁不绝。同时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医保机构的约束力也很低。 医改的进程及影响 2007年是我国医改的“启动元年”,2008年-2010年是改革的“深化年”。估计今年可能会先出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然后再选局部时点,真正医改的全面启动可能在2008年底或2009年。资金投入从2007年就开始了,并在2008年持续扩大。我们认为,医疗保障制度强调的广覆盖等于基础扩容再加以杠杆拉动消费。对2008年行业的增量可以分两块考虑,以历史数据来看,医药行业自身增长率可能在16-20%之间;2008年医改新增投入对行业的外部增量约为9-11%,所以医药行业08年总体收入的增长可能在25%以上。医改作为一个持续性的行为,其保障的基本思路可以从增加的资金流向上看出来。从卫生部公布的2007年3季度数据来分析,“受益人数上的广覆盖,受益金额主要投向重大疾病和长期慢性疾病”等是政府主要的思路。 行业数据也验证了我们的看法,2008年1-5月医药制造业表现延续一季度走势,税前利润同比增幅达到41.4%,在12个下游消费品中位列第三。行业高景气度是由于医改投入力度的加大,新农合人均投入增加到10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等开始试点。一品两规有利于优势企业的胜出,2008年药品没有多次降价;此外,还包括一次性因素,如两税合并,致使公司的税率由33%下降到25%。 总的来看,医药行业是国家政策扶持下,高景气度明确的内需消费类行业,确定性的增长是弱市之中的最好安慰。对医药板块的坚持看好并不是一个短期策略,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可以预期医改中一批刺激医药消费的政策陆续出炉,对行业的利好将是中长期性的。 (作者: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