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传统经营的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从共性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
文 / 郭田勇*
2008年,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紧的货币政策、房价下跌、美国次贷危机、证券市场低迷、雪灾地震等多种不利因素都波及到中国银行企业,交织影响之下,2008年成为中国银行战略转型关键的一年,谁能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加大自身转型力度,谁就可能在未来占据市场制高点。创新已成为银行企业提升自我价值、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可以知道谁没有穿游泳裤。银行也是如此,风险控制能力差的银行可能就会成为没有穿游泳裤的人。那么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之下,在与国际先进银行企业存在明显差距的境况之下,中国银行企业的创新路径何在? 中间业务创新是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银行企业还处于以贷立行的阶段,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80%以上,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40%~60%的水平。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利差收窄及利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各银行必须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减少对贷款业务的过度依赖。而中间业务相对较为稳定,对资本金的占用较低,能够一定程度地平滑和缓冲各类冲击。一个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收入的比重越高,银行的收入就相对越稳定,受到宏观经济变化冲击的影响就相对越小。 因此,从传统经营的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从共性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中国银行企业最主要的创新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相较于发达市场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集中在结算、代理、银行卡、担保承诺、资产托管、电子银行等品种,其中大头都还是在结算、银行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上,投资理财、资产托管、电子银行等品种虽然上升较快,但在规模上还没有做大。 随着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越来越显著,贸易融资、银行卡、投资理财、资产托管等几个方面是当前最为集中的业务创新突破口。 中小客户成战略新方向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企业紧跟大客户,70%~80%的贷款集中在大企业、大公司,这不仅导致产品同质化,而且潜在严重的系统风险。 实际上,中小企业是极富活力的经济体,而且存在迫切的资金需求,将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引入业务发展战略,着力拓展中小企业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经营上的战略意义。做好对市场的细分,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努力满足中小客户的金融需求,开发出适合小企业特点和要求的金融产品,将成为中国银行企业立足未来的关键。 值得国内银行警醒的是,不少外资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作为开拓中国市场的拳头产品。在中国市场,以率先推出无抵押贷款概念而知名的渣打银行,在今年3月就宣布将其业务的触角由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向国内二线城市延伸。经过近两三年的摸索,渣打银行已经将其在全球20多个国家积累了多年的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嫁接到了中国,并开花结果。 近一年来,国内不少商业银行也已经着手从战略层面谋划和布局中小企业业务,通过资源倾斜、内部机制改革以及产品创新,迈出了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坚定一步。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今年以来纷纷成立独立的小企业信贷中心。今年6月,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正式揭牌,而此前一个月,该行刚刚推出了旨在为国内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债务融资、私募股权融资、上市服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组织创新已刻不容缓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是:竞争不断升级,金融产品迅速更新换代;金融产品设计和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依靠科技手段来缩小价格差以及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成为竞争主流。金融创新的态势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组织管理体制。 而我国银行业现行的传统金字塔型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这种金融创新的需要,因此,各银行应加强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之间建立一种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现有的规则、程序、标准有自由创新的空间。 一些银行创新积极性不高,关键在于缺乏一种风险与利益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在这方面,国外银行成功的经验是建立产品创新的项目经理制。项目经理制既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创新条件、必要的权力,同时又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负全责,比较科学地解决了责、权、利的关系。如果能在激励机制上找到创新点,激发出自身以创新求生存、图发展的内在动力,就能赢得市场主动权。 技术创新意义深远 另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耦合关系日益加深,依托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产品创新,打造科技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已成为银行业竞争的主旋律。 通过技术创新,银行一方面可以为客户创造一个互动的信息沟通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身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市场细分,有的放矢地为客户提供高度细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创新金融产品。 此外,通过技术创新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银行内部信息共享,避免不同产品开发中的重复投入,同时也有利于迅速组织力量和资源,以互动方式在系统内进行交流,加快产品创新的进程。 金融创新不忘防范风险 金融创新往往不是独立或者封闭的,它与整个市场环境相连,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任何单笔的交易业务中都可能包含了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很多金融创新产品引入国内的时间还很短,还没有能够做到结合国内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整、改进,这样一旦市场情况发生突然变化,就会比较被动。银行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起适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准备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次贷危机让全球金融业意识到,在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必须保证基础资产质量的提高,同时要加强监管协调,重视风险防范。中国银行企业要将金融创新与审慎经营结合,不断完善改革现有的监管体系,实现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