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公司/文
房地产业如果不是专业性程度最低,就是该领域的投资最非理性。从2002年到2007年,在A股138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有约19%,即256家公司涉及房地产业务,几乎每5家公司中就会有一家,而这些公司自身主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按比重来看,在当年涉房公司中,房地产为其第一大业务的约在40%左右。这些公司中,房地产销售收入占所有公司房地产销售收入的70%-80%,但所有涉房公司中仅有23%的公司,其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高于80%。从2007年的绝对规模来看,万科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占当年全部A股涉房公司房地产销售收入的21%;规模最大的前10家公司占比约为47%;规模大于10亿元的公司38家,1亿元以下的公司61家,小于1000万元的公司20家。 房地产业务规模较小的公司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收益稳定性较差。以深振业为例,2007年其房地产销售收入为9.4亿元,在当年涉房的218家公司中排名第42位。该公司2002年房地产销售收入为7.4亿元,2003年最低仅为5.5亿元,2006年最高为11.6亿元。2007年较上年收入下降19%的主要原因为“部分房产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 2007年排名第31位的东华实业由于“公司项目储备有限,主要项目大部分尚不具备收入确认条件”,2006年房地产销售收入较2005年下降41%;而2007年由于“公司完工及结转收入项目增加”,房地产销售收入上升了近250%。 比稳定性更让人担心的是业务的持续性。许多公司或受行业膨胀期高回报的诱惑,或者自身拥有一些可开发用地,或者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可以创造拿地优惠,或是希望短期内为公司注入若干时髦概念等,总之,出于短期动因进入房地产业,往往缺乏对房地产业的深入认识和长远计划,加上房地产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和明显的周期波动,决定了上述公司中的很多房地产业务必将是昙花一现。 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间拥有房地产业务收入,而2007年该项收入为零的A股公司共有38家,其中包括部分原房地产公司被其他行业公司重组,以及仍有房地产业务但2007年没有销售收入的情况。 以武昌鱼为例。2002年,其收购了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农业公司向房地产公司的转变,但次年便因资金短缺等原因致使房地产收入下降96%。2004年,公司甚至“为了力保房地产项目而放弃渔业及其他行业资金投入”,房地产业务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净利润却少得可怜,近1亿元的销售收入仅实现净利润50万元。 2005年,由于房地产销售收入大幅上涨,公司一举扭亏,同时也强化了加大房地产业务的信心,公司计划2006年“投入新增建设资金4亿元左右,销售(预售)收入6亿元左右”。但事与愿违,2006年由于“土地因超期未使用被鄂州市政府依法无偿收回”以及现有项目建设周期等原因,房地产销售收入骤降91%,当年巨亏近1亿元。 但即便如此,武昌鱼依然对自身房地产业务充满信心,预期2007年将“实现较大改观”,但实际结果是2007年该公司没有完成任何房地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