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惠鹏权
我国的纺织行业企业日子不太好过。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不得不承认,纺织行业虽然不能称为“夕阳产业”,它目前却处于“夕阳产业”的经营状态。 这个在我国非常有基础,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就得到蓬勃大发展的产业,沦落到如今2/3的企业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的地步,就必然引起人们的反省和思考。 纺织业衰落 众所周知,是内忧外患使得我国的纺织企业处境尴尬。 当前,受人民币大幅升值、出口退税降低、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飙升等不利因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的成本不断攀升。前5个月,纺织行业亏损企业10498家,全行业亏损面扩大到22.85%,比去年同期增加1.57%。 另一方面,据第一纺织网统计,2008 年前5个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713.16 亿美元,同比增长12.42%。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76.43 亿美元,同比仅增加7.03%,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1个百分点。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则直言:“纺织行业的衰退已成为难以改变的现实”。他解释说,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纺织三大子行业均表现十分低迷,其中,纺织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12.2%,服装、鞋、帽制造业累计增长速度12.5%,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增长速度为6.7%,分别较今年上半年回落了0.5、0.6及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了4.7、4.4及10.6个百分点。 针对纺织行业的急剧减速,汪前进表示,第一,经过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中国纺织经济到2007年已经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过剩”;第二,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世界经济调整,也对我国纺织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纺织行业的资深学者对汪前进的观点表示赞同。“自2000年以来,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高增长,2003年和2004年一度达到100%以上。2005年增幅虽然有所回落,但总体仍保持近40%的增长。”他对记者说,“过度的增长主要表现在规模上,并没有促使纺织产业的升级和品牌的建设,这就为整个行业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投资热降温 整个纺织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多数企业对于后续投资信心的缺乏,直接促使了纺织行业投资热的降温。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实现投资1534.10亿元,同比增长13.14%,增速比2007年全年水平降低12.60%。 而投资增长一直是拉动纺织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的剧减,必然抑制了纺织经济的增长;纺织经济的缓慢增长,又减弱了投资的信心。纺织行业的恶性循环就此产生,整个行业自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行业困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最根本的还是行业内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科技与品牌方面的价值创新来提高收益。”他一再强调,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决策者千万不要把扩大规模放在第一位。 这是一场纺织行业产业升级速度与成本增加速度的竞赛。 纺织行业的专家、学者也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所必须跨越的必然阶段。 “我国的纺织产品附加值低,只能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庞大的数量获取利润,当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等因素一起涌来的时候,也就是我国众多企业倒闭的时候。”不少专家表示忧虑,“所以,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和经营思路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然而,纺织企业的又一个难题出现了,那就是资金。 正如纺织行业分析师马远征所说,“当前困境下,纺织服装行业生存挑战的最重要的要素是现金流的保证。” 就是没有了资金的保障,许多中小企业处在了进退维谷的境地。鉴于纺织行业的状况,江苏等地的银行也对中小企业亮起了红灯。 对于这一点,江苏常熟某羽绒服生产企业的副总王江涛深有体会。他一周内跑了三家银行,每次都带齐公司的材料、房产证、企业购销合同、信用证等贷款手续,却空手而归。 寻找纺织企业的出路 当然,在纺织企业不景气的状况下,国家也在积极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度“寒冬”。 首先,国家对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回调2个百分点,使得纺织服装的出口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次,央行近日宣布,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的压力,但具体收效如何呢? 汪前进表示担忧,他说:“虽然,此次贷款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减轻其财务负担,特别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扩大投资需求。但就纺织行业面对的大环境而言,这次‘两率’下调并不值得兴奋。政策调整的出台,已经说明全球经济风险的严重程度。恐怕美国次贷危机新一轮的传导效应又会出现了。” 正如杜钰洲会长所说,纺织企业的根本出路还是在行业内部。 可喜的是,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探索,并且取得了成效。据报道,浙江的一家企业已经研制出用牛奶和大豆制作的布料,这种双蛋白纤维面料不仅舒适、透气,手感还很好。目前,全国仅此一家。难怪该企业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定价权在自己手中,我愿意打多少利润是我的事。” 山东省高青县农民则依托当地棉花资源优势,顺应“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市场需求,变“棉”为“衣”,使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传统民族特色的纯棉手工“老粗布”,成了馈赠亲朋好友的“特产”,不但使纺织服装企业重现生机,还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的途径。 浙江绍兴则把节能降耗作为增收的硬功夫。据了解,染纱行业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能源成本。本着“节约能源就等于节约成本,浪费能源就是污染”的经营理念,绍兴的染纱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冷凝水、冷却水100%回收后再用于生产,并对生产工序中的中水进行深度处理。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用水175万吨,节省污水处理费161万元,使生产成本降低了近50%,大大舒缓了经营压力。 而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美特斯邦威无疑尝尽了甜头。 “轻公司”的模式一度被质疑为皮包公司,一家没有工厂、没有店的企业,如今走出温州,将总部搬到了上海,在全国拥有2000多家加盟和直营专卖店。2007年,销售额达70多亿元,2008年第一季度利润为1.4亿元,这样的成绩单足以证明一切。 虽然,以上的案例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但创新的理念不分国界、地域,纺织行业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寻找自救,才能够走出困境,重塑纺织行业的“朝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