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商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决定暂时叫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的做法,或许会对国内上市公司的海外扩张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红周刊实习记者 郑捷
本周证券市场中,最大的“意外”恐怕要属“中国双铁”跌停事件了。 周三,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这两只增长明确、基金抱团的明星股以跌停价报收,中国中铁的H股价格更是巨幅下跌20%。虽然在周五“双铁”表现强势,但事情远没有结束——面对因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导致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亏损可能高达近150亿港元的“噩耗”,这迫使投资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对A股上市公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双铁”暴跌的背后“昨天看到它们跌停的第一感觉是‘郁闷’,因为我一直都很看好它们。”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在周四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说。高高在上的明星股为何突然跌停?很多投资者即便看了周四中铁的澄清公告后,恐怕还是会纳闷,“不用杠杆也会损失19.39亿元人民币吗?” 简单的解释是:中国中铁在香港IPO时筹集了太多的钱(约200亿元人民币),这些钱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法转到国内,花又花不掉(目前只花掉了其中的9.7亿元人民币),所以,公司在经外管局批准后,用15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做了一个澳元的结构性存款。问题在于这个结构性存款是与澳元汇率挂钩的,当汇率对中铁不利时,亏损就加大了。在存款基数大和澳元汇率波动大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巨额亏损就出现了。 “中铁的损失主要应归咎于其较激进的财务管理,预计中铁今年业绩会因此下降25%~30%。”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红周刊》表示。如果以业绩降低30%计,中铁A股价格目前应该还没跌到位。 有多少潜藏的“连通器” 中信泰富与“中国双铁”会是个别情况吗?里昂证券23日发表报告指出,在由外汇衍生工具引发的新一轮风暴中,估计香港有27家上市公司受累,其中包括多家红筹公司。 “涉外公司一定还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出口和大宗商品。但对于具体数量与形式,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也不好判断,不过对这个问题我们会进一步研究。”本周四,中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程伟庆对《红周刊》表示。 程伟庆的这个回答很具有代表性。虽然还不清楚具体的“连通”形式,《红周刊》记者还是努力从各分析师的言谈中梳理出了一条大致的思路。首先,最直接的“连通”来自于以各大银行与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金融类企业,它们或是持有国外公司股权债权,或是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这类公司受害直接,但问题较易被发现,如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另外,以中国铝业为代表的部分企业握有较多的国外公司股权,所受影响也较直接,但往往容易被投资者忽视。 第二类,在海外有较多融资款或工程款的企业,以中国双铁为代表。在鼓励大型企业“出海”的形势下,这部分公司越来越多,其“出海”后的危险程度正在被市场重新认识。第三类,以金属行业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生产企业,以江西铜业、华联三鑫(华联控股是其第二大股东)、深南电为代表。这类企业由于行业特性一般会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如果控制不好,较容易出现问题。第四类,出口型企业,以服装、纺织与部分电器企业为代表,他们具有较多外汇业务,汇兑方面的风险在增大。 对于最后一类公司,湘财证券策略分析师饶建辉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现在已不是仅仅担心出口需求下降和汇兑损失的时候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国外企业与银行的信用风险。 数据表明,我国出口企业只有约20%是先收货款的,其余的80%中,一部分是企业信用,一部分是对方银行开据信用证。以前一般认为信用证是“安全的”,但现在如果开据信用证的银行破产了,该信用证只能作为银行债务的一部分,国内企业能获取赔偿的比例将十分有限,而且这些坏账还可能进一步扩散到中资银行的资产质量。 而从10月24日香港富商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决定暂时叫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的做法,投资者也能感受到香港蓝筹企业在金融海啸影响下,开始收紧扩充步伐的危机感,这一做法或许会对国内上市公司的海外扩张有一定的警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