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一些具有原创色彩的“山寨机”,把很多技术和设计都组合在了一起,像超大屏幕、智能、电视功能、双摄像头、多媒体播放、双卡同时待机等,能装的全装上,功能全得让人难以置信。
作者:顾列铭
不久前,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PTA)根据客户要求停用IMEI135790246811220号码,结果造成数百名购买中国手机的用户通信中断。数十名被PTA封杀的用户与手机零售商理论,要求对其解锁。 据了解,在巴基斯坦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山寨机”很多,光今年的销量可能就接近20万部。 “山寨机”,说白了就是拼装手机,而拼装这些手机的厂商既不是地下加工厂,又算不上正规军,所以它们得了个外号叫“山寨机”。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机呢? 年产量超过1亿部 据统计,2007年“山寨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包括出口机),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在海外市场的利润远高于国内市场的现状下,“山寨机”的出口今年将超过1亿部,而今年“山寨机”的总出货量可能超过2亿部。 深圳有数千家手机产业链上的公司,其中90%的公司做的都是与手机有关的生意。“山寨机”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规模庞大、效率惊人的另类产业,而这一体系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渠道都非常完备。 在深圳电子市场,“山寨机”几乎就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卖,虽然名头不好听,但便宜的价格和独特的造型和功能,比如有手表造型的手机,光学变焦手机,还有具有验钞功能的手机、香烟盒形状的手机,宝马、奔驰、宝时捷等车模形手机。 “山寨机”所独有的快速销售模式出货,使其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一款“山寨机”从设计、开模、采购、组装到出货只需45天。而正规厂商仅一个入网检测就需要一个半月,出货最快也要在两个月以上。 “山寨机”的低成本优势更是攻掠市场的“杀手锏”。手机由三大部件组成,成本会随显示屏大小、摄像头像素变化成本发生变化。像国内普通的一款3.0寸屏手机,生产成本大概在400元左右。生产成本是这样构成的:模具费为20元,具有MP3、MP4、百万像素拍照等基本功能的电路板制造成本约200元左右,充电器、摄像头、键盘、光盘等包装配件在内的制作成本约为110元,每个加工成本大概在1712316;20元之间,手机外配,一套平均包装成本是50元左右。此手机出货价450元,消费者花不到800元就能买到。由于“山寨机”生产成本低,中间利润能达到50%~100%,一部手机生产出来后,生产商赚10%~15%利润,然后国包商、省包商和地包商赚20%~25%利润,零售商赚得最多。 过去生产一部手机很复杂,“山寨机”根本没有生存的条件,2006年后,台湾的一家名叫联发科的芯片商开发出了一个手机芯片,把需要几十人、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手机主板、软件集成到一起,研制出了廉价的MTK手机芯片,一下让手机的生产没有了技术门槛。 手机生产的技术门槛降低了,生产商只要将联发科芯片买来,配上手机外壳和电池,就可以组装出一款手机。甚至个人在家里买一些配件回去手工就做出了“山寨机”,一天做几百台。而如此简单的手机生产方式,使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加入到手机生产行列。 据了解,目前一款普通机型的开模费从20万元~50万元不等,再加上各种采购费用和人力成本,生产一款手机的成本至少在300万元~500万元之间。按照目前市场上一部手机300元~500元的出厂价计算,1万部的出货量成为“山寨机”厂商的保本量。 当然,“山寨机”之所以价格很低,也因为生产商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也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不需要广告、促销等费用。是堵是疏费思量 目前,除了华为、中兴、TCL等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厂商外,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2007年全部亏损,其中波导亏损5亿多元,夏新更是亏损6亿多元,有些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 原因在于,现在手机市场讲的是价格竞争,而正规企业生产一部手机要交17%的增值税,实验样机要花40万~50万元,检测费20万元,设计费每部手机要增加成本10~20元,一部手机的成本就要比“山寨机”多出150~200元。 2007年我国品牌手机价格降幅虽然高达15%~20%,但是与“山寨机”比还是没有价格优势,后者仅增值税一项,每年就偷逃178.5亿元。 同时“山寨机”中有一部分直接侵犯知识产权,简单地把品牌机的外形做一个改动以后就开始生产。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担忧,怕出现所谓柠檬市场现象,即坏的柠檬把好的柠檬挤出去了,最后整个市场上剩下的全是坏的。 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山寨机”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的崛起给既有的手机品牌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看到自己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不足,加速产业资源的整合。这要求品牌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市场的反应速度要快,产品的开发速度要快。同时,要加强自己内部的管理,降低成本,去应对市场竞争。 2007年10月,国家取消实施长达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现在,“山寨机”和很多国产品牌手机原来都是依靠同一条产业链在开发生产,所以虽不鼓励“山寨机”靠恶意杀价抢夺市场的做法,但不应忽略“山寨机”身上的一些优点,可通过兼并、合作等手段,将它们吸收进正规军的队伍。 “山寨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属于走私的黑手机,通过走私、偷逃关税,必须要严厉打击。第二个类是属于高仿机,就是说完全是照搬或者照抄,应该说是假冒产品,这一种牵涉到知识产权和其他厂家品牌的问题,从法律上来讲,也是违法的。第三类是不知名的品牌,利用了像联发科的芯片之类的技术,迅速地反映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很多物美价廉的手机,所以才受到消费者如此热烈欢迎。 “山寨机”的售后服务的确有问题,这些厂家往往比较小,很难有力量建立全国性售后服务体系,但有很多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销售代理,如苏宁、国美等都在大量销售手机,可以委托它们来承担一部分售后服务。 “引导‘山寨机’走出‘山寨’,应更多的是遵循市场规律,而非单一的行政手段。”有分析人士如是说。 是创新还是搅局 现在,那些具有原创色彩的“山寨机”,把很多技术和设计都组合在了一起,像超大屏幕、智能、电视功能、双摄像头、多媒体播放、双卡同时待机等,能装的全装上了,功能全得让人难以置信。 为了吸引更多人对“山寨机”的关注,“山寨机”电池容量更是一个比一个标的大,有些甚至标出待机时间长达一年。 从手机生产历史看,过去芯片设计出来后,还需在上面开发比较多的软件,工作量很大,比如诺基亚开发一款手机,就需要几百人,历时一年到一年半。 事实上,知名电信业专家阚凯力日前就曾对外表示,“山寨机”的出现是中国手机产业的一大创新,是对手机产业链的一项重大革命。因为现在的手机技术已经可以只用十几、二十人便将手机(山寨机)生产出来,而且可以使用,这充分表明手机技术的进步,必须看到其积极意义。 更何况,一些国内的“山寨机”已成为东欧、印度或者非洲、南美洲最大的名牌手机。这些“山寨机”在国外市场都能经受住国际竞争的考验,那么为什么在国内还要对它打压呢?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由于管理失控,2008年7月7日,所有中国产手机在巴基斯坦市场完全停止销售,原因是部分中国手机共用一个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造成在巴通信中断。在过去一年中,物美价廉的中国手机已经在巴基斯坦市场成为流行元素,中、低收入者为其主要用户。然而,由于“山寨机”并没有经过正规检测,其产品的机身码一般都是自己随意编写,因此机身码重复的比例相当高,造成成千上万具有相同IMEI序号的手机进口到巴基斯坦。 看来,个别中国手机厂商的不规范行为,已经对中国手机在巴市场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较大损害。 “山寨机”在中国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几年前发改委对手机牌照实行审批制有关系,审批制造成了很多手机厂商领了牌照自己不生产,靠出租牌照去牟利。另外有些生产制造商没有牌照,只好去租借牌照,这种审批制最后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阻碍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后来变成核准制,两年前连核准制都取消了。 既然现在连核准制都没有,那就是说没有所谓黑手机了,政府的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把“山寨机”看作我国手机行业的生力军。然后把“山寨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手机行业走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山寨机”主要的缺陷是没有所谓的入网检测,而入网检测一直以来只有北京一个实验室在做,测试一款手机需要几十万元费用,而且最少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收费是不是太高了?它是政府所属的一个机构,应该是非盈利的,现在几十万元的收费合理吗?既有行政性垄断之嫌,入网检测时间又长,不能适应手机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 有专家建议,国内至少应有四五家这样的检测机构,相互之间产生竞争,看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谁便宜,谁测试得迅速,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如此一来,一部手机的检测费几十万元绝对用不了,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就可以了。 (顾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