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中国独一无二的北京呼叫产业基地大有席卷之志
□实习记者 刘乐
家住长沙市五一大道的李大爷刚刚接到安利公司打来的回访电话,电话里甜美的声音、细致的关怀让老李舒心不已。放下电话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么温馨的关怀是来自韩国首尔一二三公司的呼叫人员。这是首尔一二三公司为安利(中国)日用品公司提供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如今,首尔一二三公司即将入驻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 9月18日,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起步区奠基仪式在北京密云县举行,该项目被列为北京市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这是继今年4月在扬州成立中国第一个呼叫中心产业基地之后的又一次新拓展。 “呼叫产业基地是个新生事物,目前中国仅有两家。我们的规模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的管理和运营商密之云(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春向《商务周刊》强调。 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位于密云经济开发区,整个基地规划占地面积为3平方公里。基地计划利用北京作为国际型大都市所拥有的国际国内公司总部资源,打造国际高层级呼叫中心产业集聚区。该基地总体规模将通过三个阶段完成,到2020年,基地座席将达到8万个,占全国产业规模的15.63%。 呼叫产业源于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兴起,发端于欧美,兴盛于印度,在某种意义上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的配置与分工体系。呼叫通常以第三方角色,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专业、独立、增值的客户服务业务,某种意义上,它同时具有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特征,因此,它被看作有增长潜质与发展空间的现代新型服务产业。 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的建设,是随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而加快的。“产业转移”的呼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浪高过一浪,向服务业转移、向现代服务业转移成为中国应对全球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抉择。起初中国呼叫产业主要集中在电信服务领域,近几年其市场发展已经逐渐转向政府部门、制造业、金融业等更广的行业领域扩展。 虽然时间上落后于国外,但呼叫中心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1998年以前,中国的呼叫中心座席数仅为6.2万个,产业投入不到10亿元,而到2007年底,座席数已增加至34.2万个。这短短十年间,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走过了相当于美国大约3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这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国家也具备了发展这样大型呼叫中心基地的需求与基础。”易方客服中心运营总监陈哲敏对《商务周刊》表示,此次大规模设立呼叫中心,标志着中国开始跻身国际性服务外包主流链条,同时也标志着呼叫中心在中国即将进入规模化、科学化生产。 至于如此庞大规模的呼叫产业基地为何要选在密云县境内,王晓春介绍说,密云县是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县,呼叫产业落户这里,将为基地的运营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按照规划,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在政府部门、服务业、制造业和金融业,成为北京市政府、在京中央机构以及世界500强及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的服务提供商。目前,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的招商、人才培养等环节已全面启动,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在建设当中。中国网通、中国人寿等多家企业已经参与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的建设,通过拓展自身的呼叫中心业务、商业流程外包服务和相关增值业务服务,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众多入驻企业在呼叫产业上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势必给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经营保障。”王晓春说。 她对《商务周刊》表示,呼叫中心产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北京是全国人才的聚集地,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企业总部设在北京,而呼叫中心产业基地距离北京城区仅65公里,使得进入呼叫产业基地的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成本。 “我们产业基地不仅仅向未来的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乃至KPO(知识管理外包)方向发展,它们仅是呼叫产业的一部分。”王晓春说,中国·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将发展成从技术、设配提供商、集成商、外包运营商、呼叫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商到呼叫中心座席培训提供商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