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肇建
沪指从2005年6月的998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的上涨过程中,人们摆出的最大上涨理由就是:股权分置改革让上市公司脱胎换骨了,股市的基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人甚至认为,沪指5000点时的中国股市比股改前沪指1000点时的股市更健康。这种上涨理由强化了新股民的追涨意识。
而在沪指从6124点下跌以来,特别是今年年初中国平安提出巨额再融资预案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清醒了,股权分置改革除了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之外,什么也没有解决。于是,股改的光环就转化为“大小非”的阴影,“大小非”问题成了股指下跌的最大理由。 “大小非”问题关键是“小非”问题,“大非”因为要保持控股权,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抛股套现。特别是“大非”中的绝对主力国有股控股股东,其抛售行为要受到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制约。股改不会让“大非”成佛,也不会让“大非”成鬼。 2005年10月份我在茶坊里接连写了《损失的必然性和流失的可能性》与《谁将狂欢》两文。其中提到,股权分置改革必然造成流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财产损失,如果到时候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大股东所持股票的流通权,则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实际流失,在股改中狂欢的是“小非”和少数“大非”。为了国有股减持搞了个股改,结果国有股送出对价之后现在依然无法减持,今后也难以减持。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股改的本意不是要让“大非”成为股票交易者,但事实上却让“大非”成了股票交易者。股价低时捡进一点,等股价高时套现一点。我想这大概也是股改带给国有股的惟一好处吧。 所以,尽管在提法上我们把“大小非”问题并列,但在实际操作中,既要破除股改的光环,也要走出“大非”的阴影。如果政策底与市场底本来就相去不远,那么跌破政策底反而意味着迎来了市场底。此时更要减轻对“大非”特别对国有股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