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最近3个月对美元汇率跌去近30%,令香港中信泰富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出现巨亏,一些持有或交易澳元的内地企业也陷入“澳元门”。“澳元门”成因何在?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澳元自身特点、世界经济形势及投资者本身均有关系。
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由于资源需求近年猛增,因而对澳元的需求也同步增加,澳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宗商品货币。在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抬头的背景下,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举上扬,澳元兑美元亦力挽下行颓势,从0.8升至今年年中的0.98。但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世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集聚在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火线撤离,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路回落。 “今年6月份,我看到很多银行还在推出澳元理财产品,就觉得有风险,果然,没过多久澳元就开始掉头向下。”浙江财经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徐敏教授为诸多中资企业遭受汇兑损失感到惋惜,她表示,其实澳元往下走早有征兆。 “长期以来,澳元作为高息货币,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徐敏教授分析说,2006年的时候日元是零利率,后来才上调到0.5%,而澳元的利率超过7%,国际资金纷纷从银行借日元换成澳元、新西兰元进行套利,“规模相当大,全世界都在买进澳元,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澳元利率的走高,但是到了去年7月份,次贷危机爆发,美元疲软,日元开始升值,全球资本开始撤退。” 在此过程中,与澳元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多用保证金交易)又成了澳元“助跌器”。由于2007年至今年年中,澳元一直是世界上少有的强势货币,因此吸引了不少金融机构开发与之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并进一步推动了澳元的上涨。但随着世界经济走弱,澳元突然转势,市场波动加大,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主要由与其连接的金融衍生品而定,这些衍生品挂钩对象的波动范围一般设定得较小,并且少有完全看空的产品发行,这导致止损盘蜂拥而出,澳元跌势被突如其来的平仓潮放大。 澳元的下跌与其利率变化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澳元除了是大宗商品货币外,也是世界少有的高息货币。上世纪90年代初,澳元存款利率高达17%以上。尽管之后的澳元利率一路下行,但未出现过低于4%的情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澳大利亚开始降息以对冲经济风险,令不少原准备享受澳元高息的投资者沽出澳元。 根据徐敏观察,从去年11月开始,澳元上的套利资金就开始有秩序地撤退,“今年7月份的时候澳元利率已经到了7年以来的最高点,过去几年的澳元利率一直都是一路高走,肯定会有调整,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具有商品货币属性的澳元受到了重创。”徐敏说,很多国际上的重金属资源都是用澳元交易,所以在商品牛市中,澳元也容易维持强势格局,但是最近商品期货大幅度下跌,再加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澳大利亚也开始降息,一直单边上涨的澳元终于转换了方向,急速下跌。 此外,澳元下跌还有美元因素在起作用。不少投资者原本认为,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今年上半年处于弱势的美元反弹空间应该有限。但未想到的是,欧洲及一些新兴市场受到的冲击更大,美元近期反而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而且随着市场避险情绪的加剧,美元走势可能得到进一步支撑,令美元对全球其他主要货币持续出现大幅升值。而当美元开始走强,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全球需求减少,又加速了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破灭,这对澳大利亚等资源出口国的经济无疑是一大打击,进而导致了这些国家本币的贬值。 当然,澳元之所以成“门”,还与投资者自身有关。据业内人士统计,在香港市场上,涉及结构性存款的上市企业有20余家,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出现普遍巨亏的现象。有分析认为,中信泰富若非内部监控出现问题,滥用外汇对冲工具,也不至于陷入“澳元门”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