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梁是我非常欣赏的好友之一,欣赏他的敏捷、坚韧和创新意识,而这些正是这个时代创业者所必备的创业素质。什么是好的创业项目?我喜欢用这个说法:人剑合一。即创业者特有的禀赋和他创业方向能够从容地契合,从这个角度讲,有着微软基因的触宝团队,从事移动互联网基础性服务——输入法算是天作佳合。 输入法之战是一场战役还是一场战斗?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不妨回忆多年之前搜狗输入法的传奇:2005年,本科毕业,在一家国企做机械设计的马占凯敏锐地发现了用搜索引擎来做输入法大有可为。后来,在搜狐发布声明,称谷歌拼音抄袭了搜狗输入法之后,数月内搜狐的股价增幅接近50%,这是一个创意与资源对接的绝好案例。 当然手机输入法与PC互联网输入法会有不同,即便如此,众所周知一个基础性服务对资源的需求,那从来是渴望的。过去一年,我一直唱衰小微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瞄准基础性服务,我戏称此类创业方向为创业毒药。创建于2008年的触宝或能打开一扇生门,他们已然度过了创业的生存期,并且他们在海外赢得了收入,这是坚持的结果,也是难得的幸运。
![制胜法宝 致胜法宝 速度是小公司制胜的唯一法宝](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112853089097.jpeg)
如今,他们回归中国市场,蓄势待发。我想佳梁很清楚这个市场的不同,当免费已经成为一种普及性游戏规则,当授权费已经成为昨日传说,你能凭借的是什么?如何能够避免基础性服务最后沦落为公益性服务的宿命?怎么能够抵抗千万级用户依然不能构建任何门槛的“悲惨”现状?这绝不是一场战斗,必然是一场场战役,触宝准备好了打几场大战吗? 似乎佳梁已经找到了答案:持续创新。没错,速度,也只有速度才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PK中,小公司唯一的制胜法宝。于是问题是在这场事关创新速度的竞赛中,触宝的强劲引擎怎么能够保证不熄火?靠组织内部文化够不够用?除了创新以外,在中国市场能否找到关乎发展速度的下一个乘数?要知道,一旦丧失速度优势,小公司的任何所谓先发优势都是自欺欺人,这些都是佳梁的问题。 如果让我来描述中国此时的商业竞争,我会说:低层次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高层次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如此言不缪,从输入法的基础性服务之上,触宝能演绎创新的商业模式吗?触宝在做,我们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