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绿色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诞生
□实习记者 陈楠
10月31日,兴业银行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其成为中国第一家采纳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EPs)的“赤道银行”。之前,包括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62家世界知名银行已经采纳该原则,由此管理的项目融资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量的85%。 赤道原则于2003年6月经10家国际性银行共同通过而产生。它是参照世界银行所属国际金融公司(IFC)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起的一套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该原则倡导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即发放贷款时审查申请对象是否符合“赤道原则”要求的9项环境和社会审查原则,不符合者不予放贷。 随着赤道原则迎来第一位中国成员,国际金融公司执行副总裁兼CEO拉尔斯·特内尔表示:“国际金融公司将通过同中国政府的合作,推动绿色信贷政策,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倡导绿色信贷的先行者之一,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的合作始于2004年,截至2008年9月末,兴业银行在中国提供了约28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些融资支持的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335.47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082.18万吨。此外,兴业银行于2007年10月正式签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UNEP FI),承诺将遵循相关环境法规,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并将环境因素纳入商业决策的考量范畴。特内尔称,国际金融公司还将继续为兴业银行执行赤道原则提供战略性建议和技术帮助,以协助其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并提高机构和客户的长期价值。 当记者问及如何处理赤道原则与现有信贷体制及中国一些特殊情况之间存在的冲突时,兴业银行副行长康玉坤表示:“兴业银行将严格按照赤道原则的9条要求审查放贷对象,不会对其登陆中国做任何修改,但赤道原则允许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合理情况下作适当偏离。兴业银行会根据国内法律、国家政策、宏观环境以及本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将用一到两年时间完成因采纳赤道原则而需要进行的、对包括贷款管理流程在内的一系列修改工作。” 但兴业银行的“绿色抱负”还需经受住严峻的现实考验。10月29日该行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受实体经济下滑、降息等因素影响,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实现净利润94.27亿元,同比增长56.49%。而2008年半年报显示,兴业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为79.65%。由于与已破产的雷曼兄弟有投资与交易,以及房地产相关领域贷款占比较高,兴业银行还面临着极大的拨备计提压力。 息差是兴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速仅为19.88%和41.60%。在此情况下,兴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不但提高了放贷门槛,也增加了放贷审核费用,并极可能因信贷业务量减少而导致利息收入下降。对此,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的回答是,赤道原则是针对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新项目和现有项目的扩建与更新,而兴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属于这个范围的融资项目比例较小,因此不会对赢利产生负面效应。 “兴业银行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探索由来已久。”李仁杰说:“采纳赤道原则将是对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整合与完善,并且对于提升兴业银行社会责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同时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采纳赤道原则将有利于兴业降低自身贷款业务中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并在中长期取得环保和商业效应两个层面上“并行不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