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洪丽萍
《当代经理人》:目前中国公司IPO受阻有多少家? 朱俊伟:过了香港发审会的公司将近80家;卡在其他交易所(美国,新加坡等)的中国公司至少有上百多家,在大陆,卡在证监会的IPO有200多家,全部加起来至少有400多家。 《当代经理人》:企业不能IPO或者融不到资,该怎么办? 朱俊伟:保现金。保就是累计现金,因为要活下来。投入放慢,回收加快——可以卖的快点卖,尽快把资金回收,欠的钱快点收回来。或者变卖资产,卖项目股权。 《当代经理人》:等待IPO的公司,其资金链出问题一般有哪些原因? 朱俊伟:每个公司情况不同,主要看行业。像房地产,去年拿地比较多,可能资金周转会有问题,或外币贷款太多。等待IPO的公司,其资金链出问题分为以下几种: 一、去年、今年、明年发展计划非常宏伟。像房地产公司拿地、建项目,或广告公司建立很多网点,总归是业务扩张很快,急需的资金也很多,而目前主营业务没办法产生足够现金,就会出问题。 二、公司规模。大公司资产多,比较容易处理——贷款,卖资产,做个分拆上市,把资产注入到另一家上市公司,都可以融到钱。规模小,问题就比较大。 三、杠杆问题。贷款额高,杠杆高,风险高,就比较难再借钱,那就要压缩资产抵押出去。 四、现金流比较弱,或毛利率低。做贸易的公司利润率也就3%左右;旺旺税收净利润高达40%,这类公司就算成本再高,售价变低,还是赚钱。 五、外币贷款多的风险也比较高。现在外资银行风控非常严厉,要把贷款期延长很难,甚至要把借给你的钱收回来,因为他们资金压力非常大。国内银行比较好,但国内的长期贷款实际上是短期贷款,银行每年都有收回权。 《当代经理人》: IPO延迟,投行损失比较大,是否会继续跟着企业发债券,或做并购? 朱俊伟:能做其他融资,就尽量做,我们看重的是长期合作关系。如果能在国内发债,就在国内发,因为成本低,其他方法成本太高。从PE那拿钱,百分之三十几的回报,基本上三年就把钱还清。但撑不过去者,还得想方设法拿钱。 《当代经理人》:在房地产行业,你觉得有多少等待IPO的公司可能被并购? 朱俊伟:我们这边有一两家,并购是个好渠道,或继续找PE。这些企业老板肯定不想被收购,比较愿意卖部分资产,或项目参股。我觉得房地产真正的大型并购,短期内还找不到,没到那个程度。大的房地产公司,房子还卖得出去。现在只要撑过12个月,日子就会好起来。房地产这块现在都得到政府支持了,我想一年就差不多见底了。 《当代经理人》:假如一个企业IPO受阻了,他还能施行扩张战略吗? 朱俊伟:开始放慢,大家都放慢。为什么市场现在股票交易非常低,股民都知道绝大多数企业2009年的盈利预测期达不到,而且不是说差了10%,而是30%、40%或更多。 能否扩张主要看有没有资金,能不能融资。拿到充够资金才能扩张。每个行业都有几个有钱公司,有的刚上完市,钱还没用。好几家上市公司,今年初就预测到经济将低迷,很多项目全部停了。中国经济的衰退实际上早已开始,通货膨胀并非由天灾人祸造成,看市场比较准确的公司早已都把资金存起来了,看不准确的公司日子难过些。 《当代经理人》:中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根本就没有想过或者想到IPO会受阻? 朱俊伟:要上市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很多思想还停留在2006、2007年的蜜月期,希望PE能高一些,否则就不愿意上。不过,如果这些公司当时能够接受比较低的估值,就可以先拿到资金。 如果公司的老板还在蜜月期,他的股指预期还在一个达不到的水平,肯定上不了。那我会跟他们说,请接受现实情况吧,不要想10、20倍了。有些老板慢慢地调节过来,但是如果坚持说一定要高PE,那就很难上。人和商业刚开始说是9倍PE发,结果4倍就发出去了。 IPO这东西,时间点很重要,在每个经济周期结束时,总有一些问题大家没想到。格林斯潘也承认,自由市场并不是万能的,没有政府干预,市场自身调节不了。银行有钱不借钱,没钱的借不了钱。 《当代经理人》:你觉得股票市场还会往下走吗? 朱俊伟:整体来说,股票市场是波动的。股票,商品的表现要看是哪种产品,哪个行业,比如黄金不会下去,与黄金有关的公司问题应该不大;焦煤我觉得会下去,锌、锰还会下去,与这些行业有关的就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