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香港 漫谈香港的慈善捐款文化



    戴平(香港)

  非营利慈善机构正在现代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香港,慈善机构已成为特区政府、市场以外第三股维持社会安定繁荣的强大力量。特区政府的开明政策成为港人乐善好施的坚实后盾,如慈善捐款可免税最高至25%,未来还可有望增至35%,特区政府的收入虽减少了,但却鼓励了香港如雨后春笋般的慈善事业。同时,法规的完善,香港传媒的无孔不入,也让众多慈善团体力争透明化,以增强公众对慈善团体的信心。这一切,使善款源源不绝,形成“善”的Ѭ环。香港,正因上述有利条件而隐隐成为内地慈善基金基地。此文或可对内地慈善事业的发展及慈善团体的社会角色扮演有所借鉴。

  最乐善好施的城市——香港

  每到周六,走在香港街道上,¾¬常可以见到一群年轻的义工拿着一个钱袋和大量小贴纸向途人筹款。当市民投放金钱于钱袋后,这些义工便会将一张小贴纸贴在捐款者的衣服上,以兹识别。这种筹款方式,在香港俗称卖旗,(小贴纸昔日是小旗帜,因而得名)是香港慈善机构筹款的一项独特模式。

  香港可能是世界上人均捐款最多的城市。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2005年发生的南亚海啸,一下子吞噬了20多万人的生命,使无数人痛失家园和亲友。灾难震惊全世界,也在全世界掀起救灾热潮。在香港,就筹募了约7亿港元善款,成为世界之冠;平均计算,每名香港市民捐出约100港元,远多于其他城市。

  香港市民这种乐善好施的性格是有其社会背景的。为了加强社会凝聚力,建立起互相扶持的精神,香港特区政府过往一直鼓励商界及社会人士向慈善团体捐款,并从2003年至2004年度起,把慈善捐款的扣除上限由应评税入息或利润的10%提升至25%;今年2月特区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又进一步建议将这个比例上限提高至35%,预计特区政府会因而少收约8000万港元。

  法制与媒体为慈善推波助澜

  上有推动,下必跟之。根据香港税务局数据显示,获税务局批准扣除计算的认可慈善捐款数额,在过去几年有增无减,由1997至1998年度的16.6亿港元大幅增至2005至2006年度的51.9亿港元。短短9年来,扣税额增加了35亿港元。一般相信,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持续上升。

  当然,扣税鼓励市民捐款只是一个诱因。要吸引更多民众捐款,最重要地是能够提供良好的机制,使善款物尽其用。在这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做了许多工作,给捐款者很多信心。譬如2003年,当特区政府发现3750所向税务局申请豁免缴税的慈善机构之中,只有约半成即180所法定或受资助机构受政府直接监管,其余慈善机构若进行不用领牌的筹款活动,如步行、传媒表演节目及邮寄等,便毋需受政府任何监管,亦不用向公众交代善款何去何从后,负责监管慈善机构的社会福利署随即草拟了新的《慈善机构筹款活动最佳安排参考指引》,要求慈善团体做到“限制行政费占总捐款收入不应多于一成”、“不以佣金制聘人筹款”等指引。符合指引的慈善机构将获列入社署的网上公开资料册,违反者则会除名。

  去年8月份,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进一步透露,正计划参考其他普通法地区,研究是否为香港引入专门的法例及监管机构来管制慈善团体的活动,以免有团体浑水摸鱼,影响整体慈善团体的形象。

  但是,除了特区政府的监管,传媒也对慈善团体监督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去年12月,香港最大的超级市场百佳不再向顾客派胶袋,并以“胶袋慈善捐款”名义向索取胶袋的顾客募捐两角,声称所有捐款会全数捐予环保团体,百佳不会从中取利,但拒绝透露受助组织的名称。后来,在当地报章批评下,百佳才改口说会向一家有名的慈善团体公益金捐款。以上诸多方面的监督,均加强了香港市民对慈善团体的信心,也促使他们不断捐款。

  乐捐现金的香港富豪

 漫谈香港 漫谈香港的慈善捐款文化

  有趣的是,香港除了市民热心捐款,其捐款文化也与外国不同。

  走进美国纽约古根汉博物馆,一幅幅稀世珍宝数之不尽,原¬来当中不少是来自美国慈善家的捐赠。因为美国与欧洲也有一套完善的捐献法例,只要商家捐出名画¬、古董¬等艺术品,政府便估价折算,计出捐者可享的免税额。

  相比之下,香港这方面的政策远比其他地区走得慢。8226;¬查香港税务局发出的“税务条例释义及指引第37号──认可慈善捐款”:除了现金,有心人无论捐出百年古董¬、大师名作,还是其他形式的财产捐献,包括股票、楼宇,均不符申请免税额资格,故香港捐出艺术品风气并不如欧美般盛行。捐钱成为香港慈善捐款一大特色。

  或许是这样,许多香港富豪往往喜欢捐现金。香港富商李嘉诚2006年在集团业绩记者会上谈及慈善捐献,被问及捐出股份的可能性时就笑说自己较多捐现金。其原¬因是捐钱和捐股同为慈善,但在税务上有天渊之别,前者可以扣税,后者一角也扣不了。

  香港成内地慈善基金基地

  捐钱最直接,又可扣税,自然成为最多个人或公司的选择,不过弊端是“一次过,无下文”。所以许多香港富翁又会选择以其名成立慈善基金,这也成为香港的慈善捐款一大特色。富翁先向基金会注入一笔钱,几千万、几亿不等,用其利息或百分比逐年支出做善事,其余资金如果投资有方,不仅可保本,而且会增值,使基金会可以长期运作下去。这种模式的影响力大点,而且捐款者在基金会的主动权较大,可等待有合心意的项目才捐款。根据当局的数据显示,香港的慈善基金会已由1997年的580个增加到2007年的1200个,增幅逾一倍。当中最著名的是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该基金专注于捐赠教育、医疗和慈善,估计约有500亿港元。

  香港富豪流行成立基金会行善,这股风气近年也开始吹至内地,许多内地富豪专门前来香港设立慈善基金。对此,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慈善事业服务部主管执行董事范德礼解释,由于内地可扣税的捐款组织只限于经¬政府批准的10多个,且扣税额最高可扣税的仅2%,尽管当局正考虑提高至12%,但限制仍多,而香港的捐款扣税额最高是25%,而且手续简单,故不少内地富裕家庭特地以香港为基地,推展内地的慈善工作。在2006年和2007年“胡润慈善榜”,名列榜首的余彭年担任主席的“香港余氏慈善基金会”,与排第五的吴征和杨澜成立的“阳光文化基金会”,均在港注册。无心插柳之下,香港开始成为内地的慈善基金基地。

  民间慈善组织创“三赢”局面

  最后谈谈慈善捐款对香港社会所起的作用及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及公民意识日益提高,近年香港民间慈善组织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重要公益力量。数据显示,过去几年,获豁免缴税的慈善团体数目已由1999年的3060个增加至近年的约4000个。

  正如已故管理学专家杜拉¬克所指出,非营利的慈善机构对现代社会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香港,非营利的慈善机构也可以说是特区政府、市场以外第三股维持社会安定繁荣的强大力量。过去几年,香港特区政府因结构性财困不断削减对福利机构的资助。于是,近年照顾弱势社群的基本需要,就由一些非盈利的慈善机构代为“负责”。

  一个最近发生的例子是,今年3月,为家庭经¬济支柱的53岁工人辛毅,在上水洗车失足跌死,遗下妻子及18岁的儿子,顿失依靠,殓葬费也成问题。于是当地《东方日报》慈善基金了解其家庭境况后,随即从无力殓葬专户拨出2万港元,以济燃眉之急。对比之下,如果辛毅家人通过正常途径向特区政府求助,没有一个月的时间,特区政府肯定不会拨出款项。

  在香港,类似《东方日报》慈善基金的其他形式慈善基金还有很多。由于这些机构表现卓越,在爱心和理念推动下,服务质素、义工调动、资源调配都比政府更有效率,因而许多企业家及市民都乐意捐赠,集少成多。由此而来的是对特区政府、机构和服务受众的三赢安排,即市民开开心心慷慨捐款,有助改善有需要人士的生活水平,从而减少特区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由于慈善捐款文化在香港的发展越来越快,加上近年来,特区政府收紧资助,香港各所大学纷纷被迫“瘦身”,这些坐拥巨资的慈善基金会也遂成为各大学的主要开源目标。许多大学纷纷向一些有钱人基金会请求援助。据当局提供的数字显示,自从特区政府于2003年首次推出10亿港元配对补助金计划,鼓励外界捐款给大专院校后,八大院校在过去三轮的配对补助金计划中,共获得77亿港元额外资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7293.html

更多阅读

香港的酒店式公寓—Shama 香港icc酒店式公寓

前三次去香港看房的时候,除了第二次由于停留的日子太短而住在了宾馆里,其余两次我们都选择了酒店式公寓。原因很简单,有厨房可以自己开火仓,而且相对房间面积一般比宾馆要大。两次中介都帮我们订了这个叫做Shama的酒店式公寓,一次位于铜

香港的超级地租 香港超级联赛直播

笔者按:2013年3月1日香港《信报》头条新闻《政府取消勾地重夺供应主导权》。此文意味着香港土地制度开始发生重要转变。巧合的是,笔者的文章也于今天《信报月刊》第432期正式刊出,标题为《香港的超级地租》。无论阻力如何巨大,香港都必

香港的有轨电车 香港的儿童乐园

圣诞节前后,在香港住了两个礼拜。虽然香港的公共交通十分快捷方便,但出门上街,我首选的交通工具仍是穿行于港岛的有轨电车。再过两年,香港的有轨电车即将度过它的110岁生日。那五颜六色、在繁华闹市中匆匆穿行的有轨电车,承载着香港这个

香港的才子萧若元 萧若元香港萧遥游2016

读书读心 2005-6-13 12:5晚上看香港电视,有个清谈节目,请了香港的才子“萧若元”上来聊天。这个萧才子真的很不错。这家伙他居然可以随口背出狄更斯的《双城记》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他说他现在老了,年轻的时候他是可以背得出整本书的!他说

声明:《漫谈香港 漫谈香港的慈善捐款文化》为网友独坐君王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