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景
全球金融风暴对于那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次贷危机从华尔街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世界主要国家很少能独善其身。全球汇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股票市场或瞬息万变或大幅下挫,各参与主体身不由己,均被这一巨大的旋涡裹挟进来,损失惨重。 此前,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承认,因澳元衍生品交易失足可能发生20亿美元的损失,消息一出,引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境内A股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有此相关业务的公司也因类似的原因而遭受亏损。 “两铁”汇兑风波 10月23日,中国中铁(601390,0390.HK)发布公告称,因2008年上半年,澳元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加之公司正在实施的澳大利亚项目需要大量澳元,故公司基于澳元对美元升值和澳元为高息货币的考虑,为提高外汇存款收益,减少因人民币对所有外币升值给公司带来的外汇汇兑损失,通过结构性存款方式累计净做了15亿美元左右的结构性存款。 截至9月30日,公司H股募集资金除已使用9.07亿元外,其余额折合人民币172.38 亿元存放在中银香港募集资金专户上,H股剩余募集资金的净损益折合人民币亏损19.39亿元。而在汇兑净损失产生后,中国中铁采取了一定应对措施,以尽量减少汇兑损失。 同日,中国铁建(601186,1186.HK)亦发布公告表示,经初步匡算,截至9月30日,公司约有外汇存款折合人民币188.87亿元。初步核算后,公司第三季度的财务费用总额为2.74亿元,其中汇兑损失3.2亿元。 中国铁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尽快把外汇存款转换成人民币,以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汇兑损失。还称,第三季度,公司未进行过任何金融衍生品的投资。 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两铁”的汇兑损失是偶然的、非经常性的、一次性的、非主业性的澳元汇兑损失,对两家公司基本财务状况并没有构成根本性的威胁。但从大范围来看,此次金融风暴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一个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实际上,我国很多“走出去”的大型企业,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巨额损失。 此前,澳元作为一种强势的高息货币,自然受到追捧。而自今年7月15日以来,澳元贬值速度加快,使得这些企业蒙受了较大的损失。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澳元一直以来属于强势货币,通过结构性存款,中国中铁上半年实现了约3.65亿元的利息收益,但金融风暴以来外汇波动剧烈,导致公司汇兑损失有所加大。联合证券分析师邱波表示,在H股募集资金安排上,中国中铁持有澳元的比重较大,近阶段澳元对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从而对公司产生较大汇兑影响。 按中国中铁会计处理方式,其H股募集资金安排所产生的财务影响主要分两块列示:A、外汇资产因汇率变动影响、其折算为人民币后的差额形成“汇兑差额”,计入财务费用;B、因外汇资产结构性存款而产生的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前三季度,公司汇兑差额与结构性存款利息收入两项加总后累计净亏损19.4 亿元,对经营利润的吞噬较大。 招商证券分析师还认为,“两铁”的澳元汇兑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在H股募集的资金直接转为人民币,如果公司未采取任何措施,港币贬值的风险同样较大。 “本次汇兑损失事件将促使两家公司在未来的外汇处理上更加谨慎,进一步提升公司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公司未来再次面对该类事件时,有了本次的经验教训后,将会得心应手。”招商证券分析师表示。 套保利润吞噬机 中国国航(601111,0753.HK)三季报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1%,而净利润亏损6.57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为21.87亿元。 “燃油套保亏损9.61亿元,是公司第三季度亏损额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海通证券分析师马婴表示。 为降低航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中国国航按国际航线用油量的50%进行套保。该策略在油价持续上涨时期取得较好收益。 但自2008年6月底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40美元/桶后,油价一路下行,至三季度末已跌至100美元/桶。由此,造成中国国航套保业务出现亏损。三季度末,中国国航持有的油料衍生工具公允价值为-9.61 亿元。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更是跌至60~70美元/桶,10月份以来跌幅已接近40%。马婴认为,中国国航套保业务在四季度亏损额可能进一步扩大。 与中国国航对航油的套期保值故事类似,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的一路暴跌,不仅使整个航运业面对需求下降的风险,也给持有航运衍生品的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中国远洋(601919,1919.HK)即是其中之一。 三季报显示,中国远洋持有的远期运费协议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23.05亿元,扣除期内已交割部分收益18.74亿元后,仍亏损4.31亿元。 据悉,远期运费协议是一种运费风险管理工具,买卖双方在协议中规定具体的航线、价格、数量等,且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点,收取或支付依据波罗的海航交所的官方运费指数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的运费差额。干散货远期运费协议的波动通常与BDI指数的波动相一致。 与国际油价的走势如出一辙,BDI在今年5月份攀上万点高峰后,至今跌幅已逾九成,比油价跌幅更深。 业内人士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BDI暴跌,一些参与炒作的投行和航运对冲基金资金链出现断裂,市场形成坍塌效应,交易者亏损惨重。 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远期运费协议具有套期保值功能,但中国远洋主要是在做多,并未明显体现出套期保值功能。 幸运有多远 涉足外汇操作的上市公司并非个个都这么背运。其中,凭借在外汇市场的操作,振华港机(600320)明年就有望获得5.17亿元的收益。但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外汇市场再度动荡,这笔收益也可能迅速消失。 业内人士称,振华港机许多销量来自海外市场,而开支几乎完全以人民币支付,这也是它积极参与外汇对冲交易的动机之一。 振华港机为2009年采取的外汇保值措施包括:锁定19.9亿美元预期收入的远期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96元;锁定6亿欧元预期收入的远期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欧元兑人民币9.95元。 而目前,美元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分别为6.84元和8.7元左右,照此计算,振华港机的汇兑收益约在5.17亿元左右。 安邦咨询人士认为,对于那些以非金融为主业的公司而言,在外汇市场上需要做的就是保守的套期保值交易,以便将外汇敞口的风险对冲掉,因此而产生的亏损是市场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现实中太多的中资企业无法正确运用套期保值策略锁定风险,或是出现了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这样的消极对冲而造成损失,或是出现了中信泰富之类以套期保值之名行投机之实造成巨额亏损的现象。 上市公司持有外币浮亏约23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半年报,两市上市公司持有美元、日元、港元、欧元、英镑及其他外币总量折合人民币合计1206亿元。其中近三个月来汇率相对稳定的美元、日元和港元对应的资产合计1024亿元,占上市公司持有外币总量大约84%,因此,汇兑损失相对较小。 然而,两市共100家上市公司持有合计约44亿元人民币的欧元资产,三季度以来合计汇兑损失超过9亿元。此外,69家持有英镑资产的上市公司合计持有量约2.7亿元人民币左右,汇兑损失约600万元。事实上,除了欧洲货币加速贬值以外,7月以来亚洲货币汇率也步入下行通道。其中,除韩元狂贬23.7%、印度卢比贬值13.4%以外,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货币贬值都在5%~10%之间。而两市共100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上述货币合计超过135亿元。以10%的贬值幅度粗略计算,上述资产缩水也超过13亿元。 将上述浮亏加总,剔除美元、日元和港元的小幅波动,保守估计上市公司持有的1206亿元外币浮亏约23亿元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