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刘立新
杨向东1987年步入华尔街时,正赶上杠杆收购的"上一个"黄金时代,耳闻目睹了诸多经典案例,包括KKR收购RJR纳贝斯科--正是这笔交易成就了杠杆收购大玩家们"门口的野蛮人"的"雅号"。 1990年代末,亚洲金融风暴过后,当时供职于高盛的杨向东主导完成对韩国第一大银行韩国国民银行的投资。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杨向东开始将触角伸入到亚洲。 2001年,杨向东认为进入中国的时机已成熟,当时他的身份是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洲收购业务联席主管。对于全球私人股权投资的大玩家们来说,中国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凯雷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PE之一,多年来已积累了相当的在华经验,被誉为亚洲多元化业务发展得最好的外资PE。在风险投资领域,凯雷有过800万美元投资携程、最终获利1.17亿的经典作品,在收购领域,也显示出威力。 2005年末,凯雷集团连续两次刷新了中国私人股权交易的纪录:先是10月25日,与徐工集团签署协议,出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随即,12月19日,又以4.1亿美元投资中国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人寿,获得后者24.975%股权,手笔之大在当时的中国无出其右。凯雷首次接触徐工机械是在2003年。当得知徐工集团正在寻找外资方时,凯雷便决定参与收购。杨向东认为,凯雷的董事长在卡特彼勒公司做了8年董事,对机械行业比较了解,对收购徐工机械很有信心。但2008年7月23日,在一份不到500字的简短声明里,双方承认交易流产,"徐工将独立进行重组",至此,为国内外财经界广泛关注的凯雷-徐工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国内对外资的重新审视及民族产业的重视彻底改变了凯雷的如意算盘。 凯雷同太保的接触也始于2003年,同徐工大体相同,但结局却有天渊之别。2007年底,太保集团在未连续3年盈利情况下特批在A股上市,据业界人士估算,按太保首日市值计算,凯雷收益率超过10倍,实现超过600亿元的暴利,演绎出难以复制的资本故事。事后,杨向东总结,"真正了解中国国情最为重要,最根本的谈判技巧是把个人的自我放在一边",因为并购谈判对象均是国有企业的领袖,双方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以专业精神就事论事,而不是凯雷单方把美国经验强加过来。 尽管在徐工、重庆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交易上"触礁",但凯雷目前仍是在华成绩最好的外资PE。过去几年中,它在中国已投资了30多家公司,单是股本投资已超过13亿美元。但其背后的曲折和惊心动魄也许只有杨向东心里最明白。 以凯雷为代表国际PE对于中国支柱产业的不断渗透,引发国人对于保护民族产业的、审慎引入外资的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而言,凯雷及杨向东对于中国并购市场的客位影响深远,尽管此类影响应该并不是他们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