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佛研究院资深副院长理查德·苏萨(Richard Sousa)看来,胡佛的宗旨是:把历史按它原本的样子保存下来,为后代保存历史,后代才能从历史中学习,不重蹈覆辙。所以不管成功者、失败者,在朝的、在野的史料,胡佛都倾尽全力收藏。
撰稿·贺莉丹(记者)
“一般人对图书档案管理员的印象通常是: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坐在屋子里不见天日,非常认真保守,绝对不会出现在拉斯韦加斯的赌场。不过在胡佛研究院不一样,胡佛档案人员勇于冒险,1919年是胡佛的首次冒险尝试,日后我们得到很多珍贵档案都是基于这种冒险精神”,2008年3月27日下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资深副院长理查德·苏萨(RichardSousa)在复旦大学的一个演讲中这样说。 顶尖智库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无论从脑力、知识力量方面而言,胡佛研究院(HooverInstitution)都是世界顶尖的智库。 1919年,胡佛研究院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成立,这家私立研究机构目前已成为美国研究美国内政、全球安全、亚洲及中国问题的权威智库,它的许多成员在美国政府担任重要角色,胡佛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化史料文献收藏地之一。“因为斯坦福大学是私立大学,所以胡佛绝大多数经费都依靠私人固定的、经常性的捐助”,苏萨介绍。 苏萨指出,胡佛期望保持研究人员的不同看法,比如对伊拉克战争是否要出兵、何时撤离等,每天都能看见胡佛内部的研究员发生争论,但苏萨认为此类争论很正常,“胡佛研究员对同一议题做研究后,也许出现不同见解,胡佛的任何人都不会跟他说,你该怎么做,包括我本人,从不干涉。我们认为学术自由是首要的,学者根据他的观察、判断做出的产品,胡佛总是尊重的”。 胡佛很多研究人员都是独立作业,并不依赖参加由胡佛设立的一些研究小组,“不过,对一些当代重要议题,胡佛会组织一些小组来做,如果你有兴趣参与,胡佛会给予很多激励性经费,比方,对美国教育改革、能源问题、国家安全、私有财产、人权这五个重要研究项目,我们有任务编组,胡佛会有经费支持”,苏萨说。 胡佛的研究成果对于美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有一种情况是通过直接渠道,目前有多位胡佛研究员在布什政府担任要职,比如,现任美国国务卿的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Rice)、现任布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爱德华·拉齐尔(EdwardLazear)等人都是从胡佛到白宫,“这些人到华盛顿后,有问题他们自然会打电话问胡佛同事”,苏萨表示。也有一些从官员到胡佛学者的转型,比如美国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Rumsfeld)就任胡佛资深访问研究员后,即专注关于意识形态与恐怖主义的研究课题。 敢于冒险 很多人问苏萨,胡佛为何有今日声誉?在苏萨看来,胡佛的首个特色是它的多元化,其研究内容包罗多样,“胡佛所吸收的人员,我们认为都是最好的,这些人努力做研究,主要对公共政策提出他们的看法,我们的研究项目不但深、专,而且广,举凡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环境、工业、国际关系等都是我们关心的议题”。 “你要问人家怎么开一个成功的餐馆,别人会告诉你三个重要条件,就是地点、地点、地点”,苏萨认为,胡佛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在地理上远离华府政治中心,胡佛的学者能保持相当距离观测当前政策,独立思考,而不像一些华盛顿的智库,因为跟美国政治人物接近,易受其影响。“我们在加州、在太平洋沿岸,这是我们一个特色,尤其在21世纪。在太平洋沿岸,你会经历很多台风、地震、龙卷风、海啸等政治上的诸多问题。” “胡佛研究院的人都勇于尝试、敢于冒险,所以在1919年,赫伯特·胡佛先生拿出5万美元给斯坦福大学,希望斯坦福大学校长能派两名年轻学者收集有关欧洲战后的档案,这个举动在当年来讲是史无前例的”,苏萨认为这是胡佛的第三个特质,基于此,胡佛能不断拿到新的档案。 胡佛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条件为全世界其他智库没有,即胡佛拥有自身丰富、坚实的研究型图书与档案。成立近90年的胡佛集聚了约6000种收藏品、80万册书与手稿、6000万份文献、超过10万份以上的政治海报、6万份影音资料……这些档案若排列起来,约有26英里,相当于40公里。 胡佛收集到的浩瀚档案来源于各方,包括传教士、教师、军人、医生、社会工作者、学生等,且绝大多数为第一手资料,也有很多是手写资料。 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胡佛立刻派了非常能干的档案人员到波兰华沙,尽快成立据点,积极收集相关资料,“据我所知,在柏林墙倒塌时,全世界档案馆里只有胡佛做了这样一个决定,把我们的档案人员送到华沙。结果我们的收获非常丰富,我们有相当多的前波兰政府的资料及当时欧洲的相关资料”,苏萨说。 1991年苏联刚解体时,胡佛在那混乱当口,大胆地将他们的档案人员与机器送到苏联,在那里用微缩胶片技术(microfilm)保存苏共档案,最后胡佛保存了相当完整的苏共档案,“那时许多地方没有电,社会非常混乱,人身安全都有困难,可胡佛就把人送过去了”。 同样,在2000年台湾国民党选举失败之后,胡佛立刻跟台湾的国民党协商,希望保存国民党档案,“我们经过很长的协商,克服种种困难,现在胡佛有6台机器空运到台湾,在国民党的一个小实验室里用微缩胶片技术保存国民党档案,现在我们已做了90多万件国民党资料,我们预计要做三四百万件”,苏萨介绍。 就在最近,有一大批来自伊拉克纪念基金会的档案进入胡佛,过去几年,伊拉克纪念基金会在伊拉克收集到许多珍贵资料。“胡佛想争取这批伊拉克的资料是相当有争议,牵涉到法律、安全问题,但胡佛大胆尝试,这些资料运送都非常困难,都是先运到美国东岸,再辗转运到胡佛”,苏萨表示,胡佛从未因为有类似困难而放弃追寻、保存重要档案。为何胡佛愿做这些尝试?“一个很重要的信念是,胡佛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够尝试的,不管一个事情有多困难,我们都会努力克服。胡佛的员工不能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这些事情我们不能做;他们只能跑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讲,我们必须要这样做,但有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想办法克服”,苏萨总结。 像滚雪球 在图书与档案收集方面,胡佛过去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欧洲,但苏萨表示,现在胡佛的重点无疑放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在1898年义和团事变时,胡佛研究院的创办人,24岁的赫伯特·胡佛就在中国开滦煤矿任工程师,他对中国很有兴趣。1929年3月,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1届总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他在生前曾将大量文物、资料捐献给胡佛研究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他早年在中国天津生活期间的实物与档案。 很早时候,胡佛研究院就开始收集有关中国的档案,目前,胡佛已收集550多种中国方面的档案。“我们过去在中国的收藏相当丰富,我们有国民政府、‘满洲国’、‘文革’时期的收藏,有中国共产党早期及1949年之后在中国大陆的收藏,另外,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及之后中苏关系的收藏,我们都有相当多”。 2005年2月,蒋家与胡佛共同宣布,同意将两蒋日记暂存胡佛50年,并逐年公开蒋介石日记。目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档案几乎尽被胡佛收入囊中,其中宋子文的档案最为完整、并已全部开放,陈立夫的资料则不多。苏萨比喻,档案收集工作就像滚雪球,你做得好,别人会更信任你,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例如,我们早在70年代就拿到第一批宋子文先生的档案,因为胡佛做得很好,所以直到2004年,宋家还不断把宋档交给我们。也因为跟宋家建立了很好关系,所以我们有渠道能拿到孔祥熙先生的档案,也因为得到孔、宋家属信任,对后来蒋家决定把两蒋日记放到胡佛也有影响”。 蒋介石日记和最近胡佛收集伊拉克纪念基金会的档案,都颇为困难,“可胡佛都勇敢地去保存,胡佛的目的不是去拥有这些资料,更不是从别的民族把这些资料抢过来,最重要的是保存这些资料,例如伊拉克的这些资料,如果放在伊拉克,它可能就被毁掉了”,苏萨强调。 并且,胡佛的档案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到胡佛来,只要拿出一个有照片的ID(身份证件),比方护照等,然后办一个借档案的许可证,就可以进去”,苏萨开了个玩笑,“看某些特殊档案,你只要签个字,保证你不偷档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