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一场场精彩的比赛,赛事赞助、体育营销、运动员的商业价值等话题,第一次如此广泛地被人们讨论和研究。而对朱晓东来说,这些概念,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1998年,朱晓东从日本一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不久,当时任职于日本足球协会职业足球联赛委员会的他震撼于日韩世界杯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我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是属于我的行业。”朱晓东说。后来他便去了欧洲学习国际足联主办的足球MBA。4年之后,当又一次世界杯来临之时,朱晓东已经是国际足联及其市场营销公司驻北京办公室的总经理了。之后朱晓东正式回国创业,成立欧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这个行业有人说很像建筑师,一方面你需要有蓝图,另一方面你需要把房子建出来。有的东西本来是没有的,而由于你的存在,你想得到,它就被创造出来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个行业。”创业几年后,朱晓东坐在北京华贸中心的高层写字楼里这样对记者描述他对自己行业的感觉。 早期欧迅体育的成功经验来自于和国际足联合作进行的国际赛事管理。比如2003年的FIFA女足世界杯、2004年在台湾的FIFA五人制世界杯。2006年,欧迅体育成为国际足联在中国唯一指定代表,成功帮助国际足联和中国足协完成了2007女足世界杯的赛事运行及管理。“前几年,我们的业绩一直实现100%的增长。”朱晓东说。 基于和国际足联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朱晓东和他的团队逐渐实现了欧迅体育的准确定位和日后发展的方向。朱晓东说:“如果把整个行业的资源比作矿山来说,我们是开矿者,我们负责把这些资源开采出来以后做成产品。”在这位开矿者眼中的富矿,则是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及其组织的各种比赛。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举国体制的运动员培养机制以及各种带有国有性质的体育协会,并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 “整个矿山的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由于政策的原因,没有企业能够把资源非常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朱晓东这样评价道,“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很多私人小矿山,各自为战,相互间没有任何的整合,没有规模经济。”尽管资源有限,朱晓东还是在贫瘠中发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把矿产拿来,做成一个产品,就是一个销售方案,我们要保证这个方案能够执行。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我们最终的用户用到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才有我们存在的价值。” 在把上游的体育资源做成可销售的营销方案以后,朱晓东和他的欧迅团队要做的还包括把这些方案推向下游,即各类广告公司。通过广告公司把赞助资源卖给企业,通过媒体把体育比赛的信息传递观众。就这样,欧迅体育搭建起了把体育比赛、企业、观众联系到一起的产业链条,并且在产业链条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朱晓东看来,在一个产业链中严守阵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做我们最有优势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朱晓东多年的经验。几年间,欧迅体育没有直接去发展企业客户,有的只是和下游广告商长期的合作关系。原因是相比起直接接触客户并维护客户关系,和广告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显得更为稳定和准确。“同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位置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保证每一个公司都是我们的合作者,而不是竞争者。”朱晓东解释说。 除了靠定位精准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之外,对未来的发展,朱晓东仍然寄望于对“富矿”的开发和利用。他相信,尽管上游资源没有完全放开,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2008奥运年对全民体育概念的普及,整个市场在逐渐扩大和发展。 不过朱晓东也承认,奥运过后国家对于体育的投入会较以前减少,很多以前对体育明星投入比较多的企业也会有一个间歇和停顿,他所在的行业会面临一个严冬。“但是,过冬其实并不是消极的防守,过冬其实意味着你要有一定的资源,一定的想法。因为在冬天,有很多人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你在这个时候可以去帮他们一把,这样我们在来年春天,会有一个更好的合作关系。”朱晓东说。(记者/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