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业务一直是靠天吃饭,创新业务仍旧养在深闺。面对孱弱的市场,券商只能依靠降低成本的方法招架,毫无还手之力。
作者:饶婷婷/文
降价促销,冬天来了 券商的境遇从股权拍卖的结果可略见一斑。 2007年9月,申银万国拍卖4000万股股权,受多家企业追捧,最终成交均价约为10.2元,较挂牌价格溢价约三成。而2008年2月北交所挂牌的开价约10元一股的申银万国股权已经难以吸引买家,至今尚未进入实质性竞买阶段。 同样,上市券商海通证券的股权价格也经历了大起大落。 2007年11月,海通证券实施定向增发,价格为35.88元(除权除息后在17元左右),募资约260亿元。仅仅半年后,民生银行两次拍卖持有的海通证券限售流通股却两度流拍,而第二次的起拍参考价格为11.68元/股,与第一次相比,直接折价近四成。无奈之下,民生银行很可能再度“降价促销”,而此时的海通证券在限售股解禁影响下,股价已跌至8元以下。 券商股权价值的大起大落,一方面与市场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其业绩的反映。券商三季报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8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合计251.11亿元,同比减少42.42%,占2007年全年营业收入的41.33%。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认为,三季报已经正式宣告了寒冬的来临,预计2008年券商行业业绩同比降幅将达到50%-60%。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冬天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取暖。 数据显示,A股市场2008年前三季度股票成交额为21万亿元,同比下降42.6%,日均交易额约1147亿元,比2007年下降38.3%。蛋糕的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经纪业务佣金战暗流涌动,上市券商前三季度佣金率平均为0.14%,比2007年下降9.7%,对高度依赖经纪业务的券商来说,如果成交额持续下滑,很可能会突破行业的盈亏均衡点。 除经纪业务外,占券商收入结构比例最大的是自营。在2007年的牛市中,券商曾积累了大量的浮盈,可是在2008年都逐渐转变为浮亏。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大部分券商都选择了抛掉股票、买进债券,加强风险控制。少数激进者,如东方证券,上半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达到了23.58亿元,导致净利润亏损8.57亿元,直接影响到其IPO的进程。 与股票市场表现高度相关的经纪和自营业务难以成为业绩的支撑,而相关性较低的投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十分有限,2007年二者合计占比仅为6%。不仅如此,由于市场和政策的因素,IPO和再融资等股票相关的融资额也受到限制,债券融资规模虽然在前三季度同比大幅增长390.6%,但并非所有券商都能分一杯羹,承销金额排名前三的中信、中金和国泰君安三家券商就占据了27%的市场份额。 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够抵抗市场周期波动的业务支撑,券商采取的过冬方式只能是压缩成本:裁员、降薪、缩减行政支出、减少营业部面积等,以降低损耗等待春天来临。 “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券商行业的风险已经基本释放,只要自营不出大乱子,靠着牛市时的积累,再撑个两三年应该没有问题。”上海一家大型券商人士说。 所幸的是,虽然面临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双重考验,但内地证券公司并没有出现财务危机和违法违规现象,其抗风险能力已远胜于昔,但业绩波动周而复始的命运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对“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调侃还是只能笑纳。 好孩子不做坏事,好孩子做不了大事 “应该趁着这次危机,考虑怎样将投行业务发展起来。”新华财经副总裁陈松兴博士提出。他认为,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内券商之所以没有受到大的伤害,一是因为前几年的综合治理释放了风险;二是因为国内券商受到高度监管,不像国外投行业务那么复杂。 而硬币的另一面,“避免伤害也就意味着业务做不多,做不大。”陈博士直言。 回首国内券商的创新业务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不断地经历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如早在2006年就传言不断的股指期货业务至今仍没有时间表,其间,证券公司曾大举收购期货公司并纷纷取得了中间介绍(IB)业务资格,还通过增资扩股向期货业投入了数十亿元的资金,使期货行业注册资本大增。如今,2009年将近,股指期货的推出仍旧杳无音信,令众多在年初摩拳擦掌的业界人士失落不已。 不过,令人兴奋的事情也在年终浮出水面:在千呼万唤之后,融资融券终于步入临产期。11家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创新型券商在2008年10月25日和11月8日,分别完成了两次联网测试,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同时从12月1日起,《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在制度上打开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闸门。据悉,11家参与网测的券商的申请材料已经准备妥当,只待证监会一纸通知便可以申报。 在等待资格的同时,券商也试图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提升净资本,为创新业务开展积蓄力量。在8家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已经在2007年完成了增发融资,剩余6家除宏源证券以及刚刚遭遇掌门人自杀变故的国金证券外,都提出了再融资方案。另外,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也已经在2008年过会,IPO指日可待。虽然受累于市场尚未能达成融资心愿,但壮大资本实力,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路径分明。 一切都在等待之中,一切也都在准备之中。“这个市场是有一才能有二,我们现在就希望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能够尽快推出,后面的创新业务才能继续开展下去,我们也可以尽快结束目前这种读书、学习、等待的状态。”一家创新型券商衍生品部门的负责人表示。 【大事记·券商】 3月17日 随着JP摩根宣布以每股2美元的换股方式对贝尔斯登全面收购,进行了半年多的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合作谈判戛然而止。 4月29日 涌金系董事长魏东在北京家中自杀。 5月23日 民生银行首次拍卖海通证券股权遭遇流拍。 6月30日 光大证券拟发行5.2亿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顺利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有望成为继中信证券之后国内第二家IPO上市的券商。 7月18日 广发证券原总裁董正青等三人涉嫌内幕交易一案公开审理,被称为“国内券商借壳上市第一案”。 8月 ??东北证券因包销特变电工被深套其中,成为继中信、海通、宏源等券商之后,又一家无奈包销的券商。 9月8日 招商证券首发IPO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成为近5年来券商IPO开闸之后,第二家成功通过IPO发审会审核的证券公司。 10月5日 证监会宣布将正式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 10月7日 广发证券获得直投业务资格,至此获得直投资格的券商达到10家。 12月1日 《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标志着融资融券在实际操作上开始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