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的短篇小说 羌笛何须怨杨柳——说羌



 作者:高光新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曲《凉州词》使得羌笛天下闻,王之涣的这首名作,让人们记住了羌笛,言羌笛必然联想到哀怨。羌笛究竟是何物,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羌笛是羌族人民发明的一种古老的乐器,用两根竹管制成,最早的羌笛有三个孔,现在的是六个孔,竖着吹,音色高亢,听起来颇有悲凉之感,羌笛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汉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东汉时候的羌笛,吹出的乐音已经犹如龙吟,洪亮而又悠长。

  羌笛吹出哀怨的乐曲,演奏出这个民族悲壮的历史。历史上的羌族和现在的羌族不完全等同,历史上羌族的成分比较多,分布范围也很广,早在甲骨文里就出现“羌”字,字形作或,形状像是长着羊角的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羌是西部牧羊的少数民族,后来经过民族融合和分化,有些羌族人融入到了汉族、藏族等民族,有些分化出来,成为新的民族,例如白族,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古羌人的人口逐渐减少,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现在羌族人口约有30万,主要分布在四川岷江上游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藩、黑水和绵阳市的北川县,以上六个县居住了90%以上的羌族人口。

  羌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大禹是羌族人,《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大禹是从西边羌族地区兴起的,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存在了约500年,从这个意义上讲,羌族为培育华夏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由于羌族生活在商的边境,成了商王征讨的对象,甲骨文里有大量的对羌族进行征讨的记载,但是羌族和商王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诗经》里有羌族向商王朝贡的记载。羌族生活在西部,经常受到征讨,西周也兴起于西部,两者很快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商,周武王伐纣,率领的八个少数民族的军队就有羌族军队,(《尚书?牧誓》)伐纣胜利之后,羌族作为西周的同盟军,大量进入中原地区,从西周到战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到西汉时期,进入中原的羌族已经基本上融入当地民族,没有进入中原的羌族还生活在西部地区,分支繁多,有先零羌、烧当羌、钟羌、勒姐羌,等等,汉武帝时在羌族聚居的地方设置汶山郡,管理羌族,还设立护羌校尉,专门处理西羌问题。东汉继续设置护羌校尉,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各族人民都受到压迫,羌族和其它民族一起,举行了反抗起义。三国时期,魏、蜀和吴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都对羌族进行拉拢,例如,蜀国名将马超的祖母就是羌族人。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南下,纷纷建立政权,开启十六国的混战局面,其中后秦是羌族人姚苌建立的。姚苌去世后,他的儿子姚兴继位,姚兴是十六国时期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留心政事,广泛听取大臣的意见,注重吸纳人才,下令释放奴婢,注意发展教育文化。(《晋书?姚兴载记》)姚兴做的另外一件影响巨大的事情,就是迎接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姚兴为迎接鸠摩罗什,出兵灭掉后凉,把他迎接到长安,为鸠摩罗什建立译经场,挑选八百多名僧人做助手,后来总共译出佛经98部,425卷,鸠摩罗什的译经,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中国地传播,例如,《金刚经》有六个译本,最通行的译本就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姚兴晚年做了许多失误决策,并且没有处理好诸子争位的问题,在姚兴死后第二年,后秦就灭亡了。南北朝时期羌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一起大量进入中原,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隋朝建立后,在羌族聚居的地方设立郡县,唐朝沿用这个政策,唐太宗以开明的政策对待各民族,在羌族聚居地设立都督府、州,促进了各民族的和平相处。唐朝时,吐蕃兴起,羌族处在吐蕃和唐王朝的中间,在双方冲突中受到巨大冲击,一部分羌族内迁,迁到今宁夏、陕西一带的党项羌,由于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产得以恢复,实力增强,唐朝末年,党项羌的拓跋思恭帮助朝廷镇压黄巢起义,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赐爵夏国公,再赐李姓,他就是后来西夏建立者李元昊的祖先。五代时期,吐蕃早已经瓦解,中原处于混战之中,党项羌的实力迅速强大起来。

 羌人的短篇小说 羌笛何须怨杨柳——说羌
  北宋建立后,长期与辽对抗,李元昊乘机建立夏,史称西夏。李元昊是位很有才能的皇帝,他在即位之前就废除唐朝赐的李姓,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他自己还创造了西夏文,(《宋史?夏国传》)创造文字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功业,后来,西夏灭亡了,西夏文却一直存在到明代,保定出土的两座刻有西夏文的石幢,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表明西夏文至少使用了四五百年。元昊巧妙的处理与宋、辽的关系,使西夏得以发展壮大。金灭北宋,宋王室南迁,西夏用对金称臣的策略,同时金也不敢小觑西夏的实力,西夏继续和金并存。西夏后期,蒙古兴起,西夏和金结成联盟,成吉思汗南下灭金,为了减少侧面顾虑,成吉思汗决定先攻打西夏,在第六次攻打西夏的时候,成吉思汗病逝,因此,在攻下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之后,蒙古实行了屠城,所有文献毁于一旦,以致西夏的史料极其匮乏,许多疑问无法解决。西夏灭亡后,一部分党项羌进入中原,融入各民族,一部分迁回羌族祖先居住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

  明朝建立后,在羌族聚居的地方推行土司制度,分封少数民族的首领充当地方官吏,对本部落或本地区实行世袭制的管理,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有关土司的规章制度。(《明史?职官一》)土司对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民情、习俗比较熟悉,有利于加强民族管理。明朝在设立土司制度的同时,还设置了平羌将军都督府,镇守四川西北部,加强军事震慑力。由于土司是世袭的,在土司管辖区域内享有特权,土司往往对内压迫平民,对外对抗政府,引起广大民众的反抗和政府的不满,到明代后期,土司制度的弊端越来越大。

  清初对土司继续任用,后来为了解决土司制度的弊端,推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的土司制度,代以州县的流动的官员直接治理。“改土归流”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羌人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流,推动了羌人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清代汶川,当地羌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相住,那里的土地羌族和汉族人民交错耕种,然而各自安居乐业,一起居住而没有嫌疑。(嘉庆《汶志纪略》卷3《风土》)各民族友好相处,是“改土归流”的结果。

  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民受到严重压迫,羌族和其它民族一道,参加反抗。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羌族居住区,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混乱,羌族又和其它民族一道,从大局出发,维护民族团结。清朝灭亡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给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羌族人民也不例外,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新中国成立后,羌族人民的生活进入了新阶段,1958年,在阿坝,由汶川、理县和茂县组成了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县,恢复原先建制,由茂县继续称茂汶羌族自治县,1987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改为茂县。2003年,北川县改为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实现了羌族人民的当家作主愿望,现在羌族人民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现在羌族聚居的地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方,大部分属于高山峡谷地带,这个区域处在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泥石流等灾害,1933年,茂县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全城被毁;1952年,汶川发生5.2级地震,造成很大损害;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30万羌族就有3万遇难,羌族的损失,甚于其他各族。

  面对巨大灾难,我们相信,这个坚强的民族一定能够站起来,英国历史学阿诺德?汤因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说:“艰苦的环境对于文明来说非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人们发挥智慧去克服,羌族特有的建筑——碉楼,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和多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就是羌族智慧的见证。顽强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羌族人民,树立信心,发挥智慧,加上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一定能够重建家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6841.html

更多阅读

唐诗的故事 唐诗的故事 王曙

旗亭画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唐诗题为《凉州词》,作者是王之涣。关于王之涣,我们只知道他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武则天垂拱四年(688)至唐玄宗天宝元年(

声明:《羌人的短篇小说 羌笛何须怨杨柳——说羌》为网友青丝染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